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检测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血清炎症因子和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

2015-07-07 15:10简炜颖刘文滔阳琼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双相胆红素白蛋白

简炜颖,刘文滔,阳琼

(广州市惠爱医院,广州市精神病院 情感障碍科,广东 广州 510370)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检测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血清炎症因子和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

简炜颖,刘文滔,阳琼

(广州市惠爱医院,广州市精神病院 情感障碍科,广东 广州 510370)

目的 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检测血浆白蛋白和总胆红素、血清炎症因子和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4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与血清IL-1β、IL-4、尿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IL-1β、IL-4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和血清IL-1β、IL-4、尿酸水平可作为诊断双相情感障碍参考指标。

白蛋白;总胆红素;炎症因子;尿酸;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常见的、致残的及反复发作的一种临床疾病[1-2],其特点主要为患者出现2次或多次情感与活动水平显著紊乱的发作。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发病与成年早期或者青春期,持续终生。该病会致使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其发病病因较为复杂,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社会心理、遗传以及生物学因素相关,并且3者相互作用[3-5]。近年来,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而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及炎症因子和尿酸水平参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也逐渐开始研究。但目前关于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及炎症因子检测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价值报道极少。本文旨在通过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检测其血浆白蛋白、血浆总胆红素及血清炎症因子和尿酸水平,探讨其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广州市惠爱医院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接受诊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IV)第4版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 岁;③ HAMD-17总分≥ 17 分;④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 12;⑤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者;②合并其他DSM-IV轴I诊断;③有酒精和药物滥用史;④近6 个月内曾接受电抽搐或经颅磁刺激治疗者;⑤妊娠或计划妊娠者,及哺乳期妇女。疾病诊断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出具,并由另外2名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进行复核诊断。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2.78±8.26)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2.36±1.42)年。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健康人45例作为健康对照期,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0.94±9.23)岁。本研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且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检测方法: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3 mL静脉血,并置于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内,以转速为3000 r/min离心8 min,分离血浆,置于-20 ℃冰箱中保存待用。血浆白蛋白含量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浆总胆红素含量采用氧化法测定。

1.2.2 IL-1β与IL-4检测方法: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3 mL静脉血,并置于采血管内,以转速为3000 r/min离心8 min,分离血清,置于-20 ℃冰箱中保存待用。步骤如下:①由冰箱中IL-1β、IL-4 ELISA试剂盒取出,室温复温30 min;②将20倍浓缩洗涤液使用蒸馏水稀释成原倍的洗涤液;③取酶标包被板,将其固定于框架上,并且分别设置空白对照孔、待测样本孔、标准品孔,于待测样本孔中先加入待测样本10 μL,再加40 μL样本稀释液,标准品中加入标准品50 μL,空白对照孔不加;④恒温箱温育30 min;⑤弃去液体,使用洗涤板根据说明书标准重复洗涤4次;⑥显色:在每孔中首先加入50 μL显色剂A,再加50 μL显色剂B,混匀,37 ℃下避光显色15 min;⑦终止:将酶标板取出,加入 50 μL 终止液于每孔中,终止反应,然后进行测定。

1.2.3 血清尿酸水平检测: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3 mL静脉血,并置于采血管内,3000 r/min离心8 min,分离血清,置于 -20 ℃ 冰箱中保存待用。血清尿酸含量采用PURO-PAP法测定。

2 结果

2.1 2组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比较 由表1结果可知,观察组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血浆白蛋白与总胆红素比较±s)Tab.1 Comparison of plasma albumin and total bilirubin between two ±s)

2.2 2组血清IL-1β与IL-4比较 由表2结果可知,观察组血清IL-1β、IL-4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血清IL-1β、IL-4比较Tab.

2.3 2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 由表3结果可知,观察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uric acid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s,μmol/L)

3 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常在成人早期或症状发生数年后的青春期才可被诊断出来[6]。其临床症状主要为精神病、轻躁狂、躁狂或相对健康期夹杂抑郁。该病包括双相I型、双相II型、循环性及未定型[7]。

近年来,报道发现在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中氧化应激具有重要作用[8]。氧化应激主要是指在氧化过程以及抗氧化过程之间不平衡状态。很多正常的生化反应在人体内能够产生自由基,并且体内相应的抗氧化防御系统使自由基不断减少和清除,故形成一种氧化与抗氧化的稳态[8]。抗氧化系统功能减弱或自由基增加均会导致自由基与细胞膜磷脂层出现连锁氧化反应,生成脂质过氧化物,而其中脂质过氧化物会使细胞膜结构不稳定,使膜的通透性与流动性改变,致使细胞功能障碍,最终致使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的发生。而人体中氧自由基清除剂包括2类,分别为酶性和非酶性,常见的抗氧化酶包括过氧化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没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而非酶类抗氧化剂主要包括白蛋白、胆红素、谷胱甘肽及尿酸等。尿酸可通过与次氨酸、羟自由基相互作用而发挥抗氧化作用。研究报道显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抗氧化酶系统存在异常。而其中白蛋白不仅能够通过螯合铜离子使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同时还能够直接清除某些氧自由基;胆红素在血浆中含量较低,但也为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通过对血浆中非酶类抗氧化剂检测,如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能够直接推测机体是否存在氧化应激[9]。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下降,存在氧化应激的可能。

越来越多研究报道显示免疫系统失调与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以及病因相关[10]。细胞因子能够在脑内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中产生,并且外周细胞因子能够经多种途径进入中枢发挥作用,从而激活免疫反应,同时还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单胺能神经递质传递,参与了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研究报道发现[11]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细胞因子主要为IL-1、IL-4等。其中IL-1为促炎症反应细胞因子,而IL-4为抗炎症反应细胞因子。IL-1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能够作用于人体多个系统,并且在大脑免疫损伤症具有重要作用。IL-1β为IL-1家族成员,主要由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等在摄取抗原抗体复合物过程中产生。研究报道显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脑脊液IL-1β水平升高,并且尸检结果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前额叶IL-1βmRNA表达增加[12]。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IL-1β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上述文献报道相似[12]。IL-4由3个内含子与4个外显子组成,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一个淋巴细胞因子基因,是由活化的Th2细胞亚群、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及B淋巴细胞等产生的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而该细胞因子生物学作用机制复杂,能够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IL-4在体内外均能够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中金属蛋白酶与氧自由基水平,并且还可致使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死亡,从而抑制使组织损伤的慢性炎症因子;此外,IL-4还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活化因子,故而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分裂。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和血清IL-1β、IL-4、尿酸水平可作为诊断双相情感障碍参考指标。本研究还需在后续研究工作中加大样本量,做多中心试验,进一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1] Mohiuddin SG,Brailsford SC,James CJ,et al.A multi-state model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an automated system to monitor the activity patterns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J].The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2013,64(3):372-383.

[2] 周淑新,李雯.双相情感障碍:综述[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473-477.

[3] Laurent Nana.Bifurcation Analysis Of Parametrically Excited Bipolar Disorder Model[J].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2009,14(2):351-360.

[4] 申璎,谢光平.奎硫平与锂盐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急性狂躁的对照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4):531-533.

[6] 蔺华利,张海艳,杨亚妮,等.缓解期分裂症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心理社会功能的比较[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0):912-914.

[6] Stern T,Sin J.Implementing a structured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group programme for people with bipolar disorder[J].Journal of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2012,19(2):180-189.

[7] Southammakosane C,Danielyan A,Welge JA,et al.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in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bipolar disorder[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3,145(3):405-408.

[8] 姜桂兰,孔伶俐.氧化应激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8,35(3):138-140.

[9] 张晨,苑成梅,黄佳,等.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氧化应激水平[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4):269-272.

[10] 黄伟,秦丽颖,范悦斌,等.精神分裂症发生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5):703-704.

[11] Mota R,Gazal M,Acosta BA,et al.Interleukin-1β i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episode in major depression but not in bipolar disorder[J].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2013,47(12):2011-2014.

[12] 王莉莉,王吉波,梁宏达,等.细胞因子IL-1β、IL-6、IL-8、IFN-γ在中枢神经精神狼疮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2):247-251.

(编校:谭玲)

Diagnostic values of plasma albumin and total bilirubin, serum uric acid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JIAN Wei-ying,LIU Wen-tao,YANG Qiong

(Depar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Guangzhou Huiai Hospital, Guangzhou Psychiatric Hospital, Guangzhou 51037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s of plasma albumin and total bilirubin, serum uric acid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MethodsA total of 48 cases of bipolar disorder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study group), and 45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chosen as control group.The plasma albumin, total bilirubin and serum IL-1β, IL-4, uric acid level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serum albumin, total bilirubin levels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serum IL-1β, IL-4 levels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serum uric acid levels in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The serum albumin, total bilirubin and serum IL-1β, IL-4, uric acid levels can be used as a diagnostic reference index for bipolar disorder.

albumin; total bilirubin; inflammatory factors; uric acid; bipolar disorder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121A011097)

简炜颖,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双相障碍,抑郁症,强迫症,E-mail:bbtter@163.com。

R749

A

1005-1678(2015)03-0079-03

猜你喜欢
双相胆红素白蛋白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一类具有奇异位势函数的双相问题
热轧双相钢HR450/780DP的开发与生产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