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祁县新农村建设

2015-07-09 10:46郝俊强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民农业

郝俊强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010-01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两大主题,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梯次推进,通过典型引路,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我县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1 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

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总体上是比较好的,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来衡量,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资金投入不足阻碍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主要体现在:(1)我县多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有的甚至无集体收入,只有较少部分村的经济情况较好些,而现有的支农项目实行“先建后补”,这对于大部分集体经济为零的村来说,启动资金难以筹措。有的地方虽采取贷款的办法勉强启动,但这势必给集体经济带来新的债务,也增加了财政风险。虽实行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但对于人口少的村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且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困难。(2)许多支农项目,除中央和省市补助资金外,县级因财力紧张配套资金很少,自筹资金的比例偏高,国家又三令五申严禁农民摊派,村集体没有收入,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实施,挫伤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3)支农资金到位周期长,群众参与不力,村干部压力大,责任重,影响其带头搞建设的积极性。(4)以工补农、金融投资、社会力量参与等长效投入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或运行起来,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速度。

1.2 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目前,农村基层干部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积极性较高,工作力度也较大,但在如何搞好产业开发、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如何寻找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项目,以项目拉动经济、促进发展方面,研究的还很不够,投入的精力也不多,有的心中没底,摸不着头脑,找不到关键所在。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有所提高,也上马了不少精、深加工企业,但总体上农业发展还处于弱势,农村种养业仍以传统技术和零散种养为主,专业化程度低,受市场导向大,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产品缺乏品牌效应,严重影响了优质产品的市场开拓。

1.3 部分政策落实有一定困难,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突出反映在:一是农村“一事一议”落实难。税费改革后,农村兴办公益事业只能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解决,但在基层实际操作时,只要有少数几个人反对,工程就得搁浅;二是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用地矛盾。发展畜牧养殖园区、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移民搬迁、新建农民住宅小区、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等都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这与严格的土地政策产生了冲突,致使许多工程难以上马。用“占一补一”的办法置换土地,虽然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与现实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不小距离。

1.4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未充分激活。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认为要给新的政策、大的项目、多的资金才能开展新农村建设,对上级投入期望值较大。同时由于我县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有限,农民素质不高,很多群众认为建设新农村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对一些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面热、中间等、下面靠”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的主人翁意识,导致新农村建设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1.5 农民增收还存在着较多困难。高效生态农业仍未成为主流态势,规模农业、现代农业项目仍然缺乏,农业产业链条短,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农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幅影响较大,农业风险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遇到自然灾害很容易返贫,农业效益存在不稳定因素。农业投资收益周期长,金融业对农业贷款利率相对较高,甚至不愿贷款,融资难成为农业发展的又一大瓶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任务相当艰巨,相当一部分农民仍然存在小农经济意识,缺乏创新意识,致富的路子不宽、点子不多,增收缓慢。而农村劳动力培训针对性不强,见效不快,农民兴趣不高。

2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2.1 搞好宣传,加强认识。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好的经验做法,使之深入民心,充分启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其自觉行动。二是要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有足够认识。建设新农村不是朝夕之功,是贯穿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三是要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有全面理解。中央提出的二十字要求,涵盖了农村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和谐统一,应该统筹考虑,全面把握。

2.2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规划编制的村镇建设部分,要注意根据村庄整体布局和特点进行,因村而宜,多注重旧村改造,空心村改造利用,节约土地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尽量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实际操作中,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力戒中看不中用的工程出现。

2.3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建设新农村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各个职能部门要发挥部门上下联络的优势,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为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争取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并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和上下联动、城乡共建的良好氛围。

2.4 发展生产,共同富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农民富裕了,生产发展了,农业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会如有源之水,永不枯竭。所以,要立足县情、乡情、村情,打好特色产业牌,做大做强果、菜、牧三大主导产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蔬菜、水果等优势农产品的种植规模,大力培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各类农业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推进“绿色农业”“环保农业”建设,培育、扩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集约化经营水平。要通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扶持一批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

总之,要认真分析研究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坚持规划带动、发展拉动、政策推动,坚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民农业
耕牛和农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民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产品争奇斗艳
农业科学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