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工作的探讨

2015-07-09 10:46张萃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

张萃

[摘 要] 在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对农业结构进行有效地调整,是促进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的的关键,是提高地方经济效益的关键。农业发展关系到整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建设速度。因此,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有着现实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泸水县的农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积极的促进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本文主要结合泸水县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就该地区的农业机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途径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泸水县农业结构完善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 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027-0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的好坏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严重的影响。当前,泸水县的农业发展提升一个新的高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但是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之下,泸水县的农业发展主要受了资源和供需双方的限制,其及结构性十分的突出,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过剩的现象,这种问题都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及时的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必然途径。

1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内部增收

当前,泸水县的种植业依然是多数农民群众的主要行业,这是他们获取经济来源的主要途径。在农业生产过程通过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是解决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结构进行调整就能够构建起符合农业市场发展的优质农产品区域结构,才能构建起农业符合现代农产品生产发展的经营性结构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农产品结构。因此,在保证泸水县粮食产量和生产能力不变的前提下,按照高效、高产、生态以及安全的要求,坚持走精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农业发展道路,向着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不断拓展农业增收和增效的空间,从而很好地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2 积极发展带头乡镇企业,结合城镇建设,促进农民收入提高

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很难取得社会上的平均利润,因此,要想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首先,应该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基础上,积极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显著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部分的农民群众能够退出农业生产,而实现劳动力转移,通过对体制和制度方面进行创新,在本地区发展密集型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使得乡镇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并逐渐成为吸引农村劳动力的主力军;其次。要切实加强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积极的开发小城镇多体系、多功能,并兼备了一定住宿容量和就业容量的小城镇体系,同时还要保证这些小城镇体系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同时还要积极的利用好市级城市的辐射功能,通过将小城镇体系与大城市的产业进行连通,从而实现对乡镇经济机构进行有效的调整,增强农业发展的活力,同时,还要结合小城镇建设,积极的发展农村的商业、饮食、运输和服务等第三产业,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3 优化农业区域结构,因地制宜的增加农民收入

要加快实施泸水县本地区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充分的发挥好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对于泸水县来说,有山有水有平原,地势陡峭,有的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利于发展农业种植业,因此,在这些地区应该积极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让环境有一个修生养息的时间,帮助这些地方恢复生态平衡,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进步。而对于泸水县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比较好,适合发展玉米、水稻等粮食型作物,因此,在这些地区充分做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不断对农作物的品种进行改良,提高作物的质量,并从单纯的粮食型生产模式向着综合加工类粮食作物生产转变,从而切实提高农作物的附加值。同时,还要强化高强度,精细化农业资源开发,在生产过程中以高产、高效益和生态平衡为发展目标,积极的实施农业现代化。此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应该充分的利用好地区的优势,发展对外农业,因地制宜的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对农业内部各种比例关系进行优化。优化农业和养殖业的比例关系,在粮食安全不受影响的基础上,适当的压缩种植业的比例,适当的压缩玉米和水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的发展水果、蔬菜等经济类农业产业,依靠综合的农业发展模式,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4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基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就大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积极的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建设,首先,要通过多种渠道对农村的道路、农业基础设施、通信、学校以及医院进行建设,在农村地区创建一个综合环境;其次,积极的对农村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养和科学技术。转移农村劳动力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蓉,贾宝红,信丽媛,王丽娟,马享优. 天津市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天津农业科学. 2013(02)

[2]徐建坡,张兵,邓永卓,于德忠,张旭,叶淑贤. 武清区高村乡设施农业的优势与现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0(01)

[3]吴利华. 发展“一村一品” 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04)

[4]杜长玉,张玉敏,何忠仁. 扎兰屯市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查与分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06)

[5]孟凡艳,孙芳. 农业结构调整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03)

[6]肖翠兰,敖力布.当前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思路及对策[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S2)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