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铃薯高产栽培模式

2015-07-09 10:46石丽娜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栽培模式马铃薯高产

石丽娜

[摘 要] 近年来,围场农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民的不断创新,由原来的小垅密植传统模式改变为现代化的机械作业。在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总结出了地膜覆盖和大垅机械化栽培这两种高产栽培模式。

[关键词] 马铃薯 高产 栽培模式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61-01

1 选地

在选地上选择平地、梯田地、缓坡地,砂壤或轻砂壤土的地块,尽量避开二阴地、盐碱地。

2 选择种薯

选用脱毒种薯,最好用原种或一级脱毒种薯。

3 种薯切芽及拌种

种薯在切芽前应提前7~10天出库或出窖置于有阳光的保温好的空屋或大棚中进行日光晾晒催芽,同时挑除病薯烂薯。在切芽块时,切芽工人每人准备2~3把芽刀,放入盛有75%酒精或1%的高锰酸钾溶液的溶器中进行消毒,每切一个种薯换一次芽刀。切芽时充分利用顶端优势,先将种薯脐部(屁股)切掉不用,将带顶芽50g的薯块纵切为二,50g以上的大薯,应自顶部纵切3~4块每个芽,块重量为35~50g,基部顺螺旋状进行切芽。

拌种方法:用滑石粉12~15kg兑甲基硫菌灵500~600g搅拌均匀后撒在1000kg切好的芽块上进行充分的搅拌,使整个芽块都沾有药剂和滑石粉。

4 高产栽培模式

围场传统小垅密植模式是垅小、密植、浅培土。不采用脱毒种薯、芽块小、不翻地,种后施肥少、不用水、不防治病虫草害、望天收等弊端,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薯农的经济效益。而地膜覆盖和大垅机械化这两种高产栽培模式正好避免了以上弊端,其中地膜覆盖模式利用地膜本身具有透光、气密性强、增温保湿的特点,达到马铃薯增产效果。大垅密植机械化模式则解决了密植与通风透光的矛盾,极大地提高马铃薯的光能利用率,能够充分发挥密植的增产作用。这两种高产栽培模式在选地整地上做到精细,采用脱毒种薯,芽块拌种及栽培措施上做到科学化管理。

4.1 地膜覆盖模式

马铃薯地膜覆盖模式利用地膜本身具有透光、气密性强、增温保湿的特点,促进块茎提早萌芽出苗,加快根系和薯块生长发育,使马铃薯淀粉积累快,成熟早,提前上市,大薯率提高25%左右,增加产量和效益,一般可增产20%~40%。围场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发展很快,据统计近几年已达到40万亩左右。

在栽培措施上精细整地后,有水浇条件的采用膜下滴灌,架设好滴灌管路。然后选用85~90cm宽的0.005的地膜。准备好芽块、药剂、肥料等物资用双行马铃薯铺膜播种机,做到镟地开沟,下种-施肥-打药-覆膜一次性完成,播完后一般床面应在65cm左右。

4.1.1播种深度根据不同播种不同土质有所区别,一般从芽块致膜面要求达到13-15cm以上为宜。

4.1.2播种密度:播种时床与床之间的距离应在30cm左右每床2行,株距一般40~50cm为宜,一般每亩株数2500~2800株为宜。

4.1.3施肥:盖膜种植的马铃薯应根据测土配方结果,基本上是一次性施入,选用氮多、磷少、高钾(硫酸钾型)复合肥有水浇条件应施150kg左右,现蕾前应用施肥器追施复合肥30kg左右。后期还应注意叶面补肥,选用含有多种中微量元素的“木醋液”每亩用量60~100g,300倍液结合防治晚疫病药同时喷施,用三至四遍为宜。

4.1.4除草 地膜覆盖种植的马铃薯播种要注意观察,发现有部分幼苗覆出地面时,应立即进行膜上覆土。在幼苗高15cm左右时选用富薯55ml,杂草在四叶一芯时,叶面均匀喷雾。可防除针叶和阔叶杂草,同时严格掌握用量和施用方法,防止药害产生。

4.2 大垅密植机械化栽培

大垅密植机械化栽培多数为我们所说喷灌圈和立苗喷灌及滴灌。采用大垄密植栽培模式土壤结构疏松,供肥能力强,有利于根系发育,增加结薯率,并具有透光通风,保墒提墒、抗旱防涝,减轻早、晚疫病的发生等优点,极大地提高马铃薯的光能利用率,能够充分发挥密植的增产作用,一般增产20%以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害与草害,确保马铃薯作物的正常生长,促进其增产。这种栽培模式适合于种植面积大,集约种植的田块。围场主要是在坝上种植,据估算坝上种植约30余万亩,占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12。

马铃薯种植的田块,经深翻精细整地后。依次将切好经过药剂处理的芽放入种箱,加好肥料,也可机械撒肥,按比例将沟施所有药剂加入药灌,开始播种。

4.2.1播种深度,根据土质及品种确定深度。一般从芽块顶部到平面要在13~18cm;90cm行距的垅,一般株距应为18~22cm,每亩株距为3700~4000株左右。

4.2.2施肥:经过测土配方的土壤,应采用该系统的数据,选用氮多、磷少、高钾的复合肥100kg撒施或沟施,应做到种肥隔开避免烧芽。

4.2.3中耕培土:机播大垅种植的马铃薯,应当适时中耕培土,第一次培土应在播种后25天左右,掌握时机应观苗出土三分之一时为最佳时期。结合培土应追施20%以上的高钾复合肥50kg左右,培土前如遇低温时间较长,按说明可喷施一遍瑞苗青,呵米西达(嘧菌脂)农用链霉素。第二遍培土应在第一遍结束7~10天进行追施高钾复合型复合肥50kg,同时在现蕾前应选用含有多种中微量的“木醋液”每亩用50~100g。结合防治晚疫病药剂喷施三至四遍,还可增强抗疮痂病的能力。

5 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

在马铃薯生长期间,早疫病和黑胫病易发生于前期,中期易出现晚疫病。要特别注意晚疫病的出现,若发现有中心病株必须及时清除,并在病株周围进行科学的杀菌消毒。虫害在马铃薯生产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能出现,播种时可采用沟施的办法,用毒死蜱、毒辛等杀虫剂150ml兑水沟施。对二十八星瓢虫,豆元青的防治,选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每亩用量100ml,1000倍液喷雾即可达到效果。

6 结束语

围场传统小垅密植模式的弊端是垅小、密植、浅培土、望天收等等,由于这些落后的种植模式,没有给马铃薯创造一个所需生长的环境条件,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在马铃薯生长期苗不全、苗不壮,光合作用差,中后期感染多种病害造成大幅度减产。

地膜覆盖模式和大垅机械化栽培这两种高产栽培模式相比原来的小垅密植模式更科学、合理,整个种植过程都实施科学管理,运用物理和化学手段进行管理种植每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吉文林.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2004年第05期.

[2]王志华,才卓伟,陶利,李国权 .马铃薯大垅密植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第10期.

[3]谭宗九,丁明亚,李济宸 .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J〕金盾出版社,2008年12月1日.

[4]岳永华,田喆. 马铃薯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问答〔J〕读者出版集团.

猜你喜欢
栽培模式马铃薯高产
马铃薯有功劳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浅谈无公害苹果洋葱栽培技术要点
马铃薯主粮化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