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登乡夏玉米栽培现状及应采取的栽培技术

2015-07-09 10:46和义波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夏玉米栽培技术

和义波

[摘 要] 玉米生产对古登乡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古登乡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及栽培技术水平差异大是导致夏玉米低产的主要原因,针对存在低产的这一原因,推广与之相适应的杂交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目的。

[关键词] 夏玉米 栽培现状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95-02

古登乡全乡国土总面积32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379米,平均气温17℃。全乡辖有11个村委会,109个自然村,147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傈僳、汉、白族等12个民族。全乡有14786人,耕地总面积16249亩,人均耕地面积1.07亩,是一个典型的集“边疆、民族、贫困、宗教、直过、高山峡谷”六位为一体的集中连片特困乡。

1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4088.1万元,较上年增加515.5万元,同比增长 14.4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871元,较上年增加451元,同比增长18.63%。粮食总产量完成529.7万公斤,较上年增加95万公斤,同比增长1.82%。人均有粮实现358.24公斤。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76人,外出劳务收入实现746万元。

1.1 夏玉米栽培现状

玉米是古登乡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4000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2%,其中84%是无灌溉条件的“雨养型”玉米,平均单产214.5 公斤。玉米主要以夏玉米为主。2012年、2013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509.8万公斤、 520.2万公斤,仅玉米产量就分别占了92.5%、 92.7%。但是古登乡夏玉米单产低而不稳。为实现夏玉米高产、稳产,要以科技为头、良种良法为中心,推广与之相适应的杂交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2 导致夏玉米低产的主要原因

2.1 夏玉米之所以单产低而不稳,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主观上讲,当地劳动者文化素质低,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接受能力差。传统的栽培、不求进取、科学的依赖性不强,制约夏玉米产量。客观上讲,古登乡位于怒江峡谷中段,山高坡陡箐深,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很大程度制约了夏玉米的高产。

2.2 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良种覆盖率低

夏玉米高产的土壤条件一直都比较差,耕作层浅,有机质含量少,耕地坡度在30度以上,不利保水保肥。农业基础建设严重滞后,成为夏玉米高产的障碍。在良种推广应用上,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相比年播种面积,相差还很大。

2.3 科技推广力度不够

有些种植区表现出玉米的旱衰、倒伏、空杆,部分地块出现缺素、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粘虫等加重的趋势,阻碍了夏玉米的正常生长。究其原因,一是耕作、栽培、管理技术不当;二是施肥水平低、施肥量跟不上。

2.4 栽培技术、管理水平低

传统栽培、管理是导致夏玉米低产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耕作、栽培制度质量差;施肥水平低;管理粗放等。

3 古登乡夏玉米栽培应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3.1 夯实基础,依靠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本农田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在今后一定把农业科技人员投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全策全力搞好农业科技培训、试验、示范、样板等工作。同时,做好夏玉米产前、产中、产后技术跟踪服务。

3.2 推广与之相适应的玉米杂交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3.2.1 播前准备

3.2.1.1 选用优良品种

生产实践证明,因地制宜用良种是发挥玉米增产潜力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良种的选用应选择耐旱、耐涝、抗病、耐寒、耐瘠或抗逆性强的杂交种,比如:罗单3号、罗单9号、扎单201等均有较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应加大推广力度。

3.2.1.2 种子处理

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和消毒,种子应选用具有光泽、粒大,饱满、无虫蛀、无霉变、无破损和发芽率在90%以上的种子。播种前晒种2-3天,浸种可用冷水浸24小时,或“两开一凉”的温水浸6-8小时。其次,消毒,未包衣种子可用50%辛硫磷乳油1:100倍液伴种(药种比例为1:300)防治地下害虫。

3.2.1.3 深耕改土

玉米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需水、需肥量大,耐涝性较差。因此,玉米丰产的土壤条件要求必须耕作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有良好土壤结构,渗水、保水性能好。耕层由0.09-0.12米逐步加深到0.21-0.24米可以显著增产。深耕可以采用全面和局部深耕。

3.2.1.4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玉米播种前要精细整地,有利于出苗、保苗,整地时要求做到土块细碎,土壤蔬松,排灌通畅,清除残渣物。施足底肥,可以使玉米出苗后能及时吸收到养分,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普钙40-50公斤,两者拌匀后施入沟(塘)内,为玉米的发苗和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3.2.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3.2.2.1 适时播种,力争一次苗全;播种其主要根据当地的温度、季节、栽培制度和品种特性条件而定。夏玉米适当的早播,可以提前收获,同时播种时应深浅一致,覆土一致,提高播种质量。古登乡夏玉米适宜在清明前后透雨后播种,同时,播前每亩用15公斤甲敌粉沟(塘)施,心以防治地下害虫。

3.2.2.2 规格化种植和合理间套种

玉米是喜温高光效高杆作物,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3个因素构成的,通过合理密植,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来提高产量较为有效。因此,应积极推广规格化种植和合理间套种植。根据古登乡的实际,栽培规格为宽窄行,宽行2尺、窄行1尺、株距6寸或宽行3尺、窄行1.8尺、塘距1.2尺。播种密度为每亩4500-5000株或采用行距2.4尺、塘距1.2尺,播种密度为每亩4000-4500株,宽行内可间作瓜类、豆科作物等矮杆作物,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用地养地、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等优点。

3.2.3 田间管理

3.2.3.1苗期管理:主要目标为保证苗全、苗匀、苗齐、苗壮促进根系发育良好,植株敦实。玉米出苗后,及时抓紧查苗、补苗,保证全苗;适时间苗、定苗、中耕,轻施苗肥。一般3叶间苗,4-5叶定苗。间苗、定苗应按密度要求,去弱留壮,去杂苗病苗。发现缺苗,要及时补栽。定苗后,结合第一次薅锄亩施尿素20公斤,普钙10公斤,促进幼苗生长,施肥时注意防止烧苗。中耕时,苗旁宜浅,行间宜深(0.09-0.12米)。

3.2.3.2 穗期管理。目标为使玉米植株敦实粗壮,叶片生长挺拔有劲,叶色浓绿,生长势旺盛,达到壮秆、穗大、粒多的目的。玉米进入大喇叭期(10-12片叶)结合第二次中耕培土。重施穗肥,每亩施尿素25-30公斤,普钙30-40公斤。施肥时应在距离植株根部0.1米处开0.1米深的坑,将化肥施入坑内,然后盖土。

3.2.3.3 花粉期管理,是指从抽雄到子粒成熟,管理目标是养根保叶,延长功能期,防止贪清或早衰,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达到丰产丰收。花粉期要求植株叶片浓绿,长势旺盛,雄穗开花时间长,散粉多,雌穗吐丝快整齐。此期田间管理中心是为玉米在授粉、灌浆、结实创造良好的条件,主要是防旱、防涝。古登乡此时雨水多,主要应注意防涝,并及时进行人工补助授粉。

3.2.3.4 清除田间杂草。结合每次追肥,清除田间杂草。施肥后用细土盖严,防止养分流失。

3.2.3.5 加强病虫害防治。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大、小斑病,玉米螟、蚜虫等;大、小斑病每亩用50%多菌录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每亩用辛硫磷0.1公斤拌细土15公斤施入心叶中防治;抽雄和吐丝期每亩用螟虱克0.02-0.025公斤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蚜虫;防治地下害虫每亩用3公斤绿地虫清。

3.2.4 适时收获、贮藏

玉米成熟期适时收获很重要。一般在完熟期收获,此时籽粒内含物已经完全硬化,籽粒表面有鲜明的光泽,果穗苞叶白色松散。收获后,进行晾干,再进行脱粒。脱粒后,将籽粒充分晒干再贮藏。

4 对夏玉米栽培应解决的问题

要加大政府对夏玉米栽培的重视;要选用优良的杂交种;要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要合理搭配作物多选择用矮杆作物搭配为较好;要加强病虫害防治。

致 谢

本人的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谢谢你们!

猜你喜欢
夏玉米栽培技术
不同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夏玉米适期晚收技术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分析
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