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2015-07-09 10:46黄广辉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徒长甘薯中耕

黄广辉

[摘 要]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 在甘薯新品种推广应用的实施过程中, 除抓好宣传发动等各项工作外, 就技术措施上主要从品种选择、深耕细作、增施菌肥、双行栽植、查苗补苗、适时追肥、防治徒长、中耕除草、减少翻蔓、除治害虫等几个方面实施,能够有效提高甘薯的产量。

[关键词] 甘薯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97-01

1 前言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 早在上世纪80 年代末就占居世界粮食总产第七位。在甘薯新品种推广应用的实施过程中, 岩薯5号和龙薯3号更加适合我们县的种植环境,如何提高甘薯的产量经过多方研究, 我们认为就技术措施上主要从品种选择、深耕细作、增施菌肥、双行栽植、查苗补苗、适时追肥、防治徒长、中耕除草、减少翻蔓、除治害虫等几个方面实施,能够有效提高甘薯的产量。

2 前期工作

2.1 品种选择

首先,要确定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良甘薯品种,在深入的研究之后,我们认为岩薯5号和龙薯3号更加适合我们县的种植环境,尤其是岩薯5号。岩薯5号的株型半直立,茎叶生长势强。顶叶紫色,叶脉绿色。叶形浅复缺刻。在1999年参加国家南方甘薯新品种区试之时,鲜薯、薯干平均亩产分别为2525公斤、636公斤,分别比对照金山57增产21.6%和17.6%,均居参试品种第二位。培育壮苗,适时早插,一般亩插3500~4000株,减少入土节数或采用直播以利于提高大中薯率。

2.2 深耕细作

甘薯原是多年生作物, 生育天数愈多, 产量愈高, 品质愈好。因此, 无论夏薯或秋薯都应力争早插。据两年实践, 浙薯13、6025 品种应掌握5 月初开插, 5 月底完成最佳。扦插方式以斜( 深) 插为好, 因在大垄、高垄栽培条件下, 采用斜( 深) 插利于抗旱达到全苗。甘薯的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收获株数和单株薯重构成。因此, 扦插密度与产量具有密切的关系。

甘薯约有80%的根分布在30厘米以内的土层里。25厘米以下土层通气性差,不利于薯块膨大。因此,甘薯田耕层深度以25~30厘米为好。建立高产甘薯田,除应要求土层深厚、疏松以外,还要肥沃,才能不断地供给脱毒薯所需的养料,使其地上部和地下部协调生长。

2.3 育苗移栽

2.4 增施菌肥

甘薯需大量施肥。据调查,每五百千克的甘薯需从土壤中汲取氮约为1.75 千克, 磷酸大约0.85 千克, 氧化钾3 千克左右。从三者之间数据可以看出钾元素对甘薯产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甘薯的施肥品种中,主张以有机肥为主。

根据岩薯5号和龙薯3号的基本特性, 在施肥的环节中主要依据大垄、高垄栽培技术要求, 每亩40~50 千克多元复合肥作基肥或25~30 担有机肥加10~15 千克钾肥( 或焦泥灰200 千克) 打底, 插后15~20天追肥,每亩施用尿素10 千克, 钾肥5~7.5 千克, 以后看苗施肥促平衡。

2.5 双行栽植

推广大垄双行栽的甘薯不仅耐旱抗涝,而且有利薯块膨大,是实现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环节。示范田一般垄距90~100厘米,垄面宽60~80厘米,垄底宽80~100厘米,垄高20厘米。一垄种双行,株距40厘米,667平方米4500~5500株。无论春薯或夏薯,一定要足墒栽插。墒情差的应浇好窝水,达到栽一棵活—棵。栽前应用磷酸二氢钾或甘薯膨大素浸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种植时要合理密植,根据种植期的时间,较早则密度稍低,反之密度宜大,要充分利用发挥群体优势;同时种植应选择晴朗的天气,避免暴雨,若遭遇长时间阴雨天,最好将积水排干再定植。种植时要保留好的甘薯苗,筛选掉弱、病、异型苗。同时注意施根肥,种植后当天或次日用大量清水粪浇灌,促成活棵。

2.6 查苗补苗

种植甘薯前事先留好的预备苗,栽植完成大约七日后,逐一检查,发现死苗或缺株,要及时进行补栽。为了抑制了顶部的生长优势,要割去植株的抽芽,之后再用氮肥补充养分,确保其生长。

3 加强田间管理

3.1 适时追肥

甘薯作为种植物中高产的作物,其所需肥料较之一般作物来说也要多一点,尤其在我县。我县的地力水平在福建省中算是比较低的,在这种情况下,追肥的使用尤为重要,这是增产的关键。根据所选择甘薯岩薯5号和龙薯3号的特性,我们选择在插后十五至二十日左右后再追肥,用量为尿素10kg/亩,钾肥6kg/亩左右,具体用量要根据种植的具体环境来决定。

3.2 防治徒长

在薯苗的生长初期之时,要将薯拐周围发达的根须全部抠断。防治徒长。可以采用多效唑加上维他灵4号喷于薯苗的团棵期和封垄期,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甘薯徒长。

3.3 中耕除草

在种植薯苗的种植中要及时进行除草,以免妨碍薯苗的成长,一般一个周期除草要进行2~3次,除草最好的时机在于薯苗成活后到封垄前。在除草的过程中要注意垄底深锄,不要移动薯苗的位置,在除草后可以用培土来修复被损坏的土壤,可以防止害虫,还可以达到排水等多种功效。

3.4 减少翻蔓

甘薯成长的阶段在中后期之时,容易因茎蔓过多阻碍甘薯的成长,因此我们要可以采用提蔓的方法来减少翻蔓。在提蔓之时要注意先将茎蔓向上方提拉,注意控制力道,在茎蔓的细根被拉断之后,将其放置在原处,也可以轻拿住在左右做细微的调整,但注意不要将茎蔓的叶子翻转。以此来避免茎叶受到外力伤害,既可以减少平日所需的养分消耗,促进养分快速的分布到甘薯的各个部分,又可以抑制茎叶的徒长。

3.5 除治害虫

虫害使影响甘薯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我县的地理特点,经常发生的病害主要为蛴螬、地老虎和蟋蟀等,这些病害主要要以预防为主,再进行综合的治理。

蛴螬、地老虎和蟋蟀 地老老和蟋蟀主要危害甘薯上部, 蛴螬则危害地下部块根。我们采取3 种防治办法: 深春耕, 结合灌溉、铲除杂草, 杀灭幼虫和越冬蛹; 拌毒土, 在整地作垄和中耕时, 用3%呋喃丹颗粒剂22.5~30kg/hm2 撒施, 杀死土内和土表活动的地下害虫;毒饵诱杀, 用米糠和麦麸与40%乐果乳剂拌成毒饵, 37.5~ 60kg/hm2于傍晚撒在甘薯垄上进行诱杀。

4 结论

经过多方研究,我们认为以上品种选择、深耕细作、增施菌肥、双行栽植、查苗补苗、适时追肥、防治徒长、中耕除草、减少翻蔓、除治害虫,这几点是我县种植高产甘薯的重要环节,岩薯5号和龙薯3号是我县经过多方对比挑选后选择的优良无害品种,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我县的甘薯产量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为我县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书华, 曾祥忠, 刘安琴. 甘薯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J]. 贵州农业科学, 2003,

[2]徐秀艳. 无公害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 河北农业, 2015, (3).

[3]黄昌礼, 张楚文, 王阳青.岩薯5号高产栽培技术[J].城乡致富, 2003,(6).

猜你喜欢
徒长甘薯中耕
徒长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甘薯黑斑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不同多效唑浸种时间对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
马铃薯中耕施肥机的研究与应用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如何防止洋葱秧苗徒长
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要点
简述玉米标准化生产耕作技术
甜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