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中稻—免耕晚秋马铃薯—冬春蔬菜增效防害技术

2015-07-09 10:46王世江黄晓平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稻切块病虫

王世江 黄晓平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99-01

合江县是四川省典型的盆周山区农业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降雨量充沛,温光资源丰富。近年来,为确保全县十亿斤粮食稳中有增,破解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技术匮乏的难题,切实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种植结构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一套农业技术,即中稻~免耕晚秋马铃薯~冬春蔬菜三熟增效栽培技术,该技术集水稻旱育秧、马铃薯免耕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等为一体,具有省工省时、增产增收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主要的栽培技术

1.1 中稻栽培技术

选用中熟偏早的组合,全生育期140~150d。采用规范化旱育秧,带药移栽,三维立体栽培以及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移栽后加强本田管理,肥料管理,注重配方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水分管理,掌握浅水插秧,薄水促蘖,够苗烤田,寸水养胎,浅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收割前10d排干水;病虫防控,主要病虫是“两病”(稻瘟病、纹枯病)和“三虫”(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严格按照县植保站预测预报,做到及时防治,对症下药,确保防治效果。

1.2 晚秋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

中稻收割后,稻田为冬闲田,利用闲置的稻草和我县秋冬季光热资源,在中稻田中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晚秋马铃薯,110~120d可收获,也可让其充分成熟。

选种:严格检疫制度,从无病虫地区引种,选用高产抗病好且商品率高的良种。

浸种催芽:选择无病、烂、冻伤的块茎作种,用“碧护”+“沃家福”混用诱导马铃薯抗病、抗逆,然后切块,每个切块重30~50g,留1~2个芽眼,切口用草木灰涂抹,晾干,以防止病菌感染。切块置于通风有散射光处催芽。

免耕栽培:采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新技术,播种前按畦宽150cm,开宽20cm、深约10cm的沟,挖出的沟土堆放在畦中央,将畦作成微弓背形。每667 m2种植密度3500~4000株,每畦播4行,株距40cm。播种前用有机肥和化肥一次性施入作基肥,一般每667m2 施硫酸钾复合肥75kg,施于种薯旁,并用火烧土1000kg与农家肥500kg混合后盖种,再取稻草均匀覆盖畦面,压实,稻草厚约5~8cm,在稻草上压点土块,以防被风吹走。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若遇冬旱少雨,沟底要经常灌跑马水,有利于早齐苗及块茎迅速膨大。

病虫防控:以预防为主,在种植过程中马铃薯易早晚疫病、青枯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我县采用黄板诱集蚜虫、生物农药防治病害等绿色集成防控技术,保障马铃薯稳产增产。

1.3 蔬菜免耕栽培技术

青(白)菜比较耐寒,属于直根系,根系分布浅,叶面柔嫩,口感好。生长期短,30~40d即可采收,充分长大要50~70d,在晚秋马铃薯收获后,可以直接打窝移栽种植。

深翻炕垡,施足底肥,一般选用青(白)菜品种播种,撒播,当有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有4~5片叶时第二次间苗待移栽。前作收后,整地理墒,理成平墒或低墒,墒宽2.5~3m;夏秋季应理成小高墒,墒宽0.8~1m,沟深20~30cm。每亩施入农家肥1000~1500kg,复合肥40~60kg,普钙40kg,移栽定植。生长期内注意灌水追肥,追肥要结合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注意病虫防治,青(白)菜主要病害有黑斑病、白斑病及炭疽病,可用800~1000倍的扑海因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或50%多菌灵1000倍防治。虫害有蚜虫、小菜蛾、菜青虫、黄条跳甲应及时防治。

2 经济效益

据2010~2013年对中心示范片面积3000亩的调查结果,晚秋马铃薯在元旦节上市,恰逢蔬菜淡季,田边收购价每千克1.2元,市场零售价2.5~3.5元。青(白)菜上市时间在次年2月中旬~3月中旬收获,正值春节期间,市场价格高,田边收购价每千克1.6元。经多点实地测产结果,中稻较单一水稻种植田产量高10%左右,且品质更优。晚秋马铃薯平均每667 m2产量1936 kg,产值2323.2元;冬春蔬菜平均每667m2量988.5 kg,产值1681.6元。由于采用稻草覆盖免耕技术栽培马铃薯,与传统翻耕栽培相比,不但每667 m2 省工6~8个,节约成本240元,而且产量增加15%,增收节支总计588.5 元。中稻每667 m2 平均产量610.5kg,产值1221元。全年每667 m2平均产值6054.3元,扣除成本(含用工)2586.4元,纯收入3467.9 元。

3 社会效益

通过示范推广中稻~免耕晚秋马铃薯~冬春蔬菜增效防害技术,实现水旱轮作,改变稻田长年渍水的状态,同时,将收获后的马铃薯茎叶翻埋入田,转化为有机肥料,可起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不仅有效防控马铃薯重大病虫害发生,且达到一年三收增产增效的目的。2010~2013年在五通镇、九支镇中稻田,集中推广示范中稻~免耕晚秋马铃薯~冬春蔬菜增效防害技术,效果显著,深受农户喜爱。2010年全县种植面积88530亩,总产14326吨,2013年达112715亩,总产达16717吨,种植面积和产量成逐年增长趋势,同时粮食总产、经济收入也不断增长。

猜你喜欢
中稻切块病虫
比萨切块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马铃薯种薯催芽切块技术
随园食单——黄芽菜炒鸡
浅谈水稻病虫的综合防治
南北差异大到你想象不到
芒果花穗期的病虫防治法
猪囊尾蚴病的防治
农业部启动春季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
富顺县中稻—再生稻新品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