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铃薯的种植和管理技术

2015-07-09 10:46和中李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种植马铃薯技术

和中李

[摘 要] 马铃薯最初是由国外引入的,在1570年,由南美哥伦比亚引进西班牙的短日照马铃薯,经过一系列改进,形成长日照的马铃薯,再传入亚洲、北美、非洲南部以及澳大利亚。马铃薯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等特点,目前已经遍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在热地、亚热带的国家冬季也可以栽培,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马铃薯遍布全世界,主要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中国的马铃薯主要分布于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尤其是西南山区,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在黑龙江省拥有我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为了进一步的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本文就马铃薯的高产种植和管理的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以改变目前马铃薯的粗放式生产现状,来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 马铃薯 种植 管理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207-01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产量高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以用来综合加工,是一种宜粮宜菜的作物,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成为全国大众喜欢的农作物之一。但是,由于马铃薯现有的种植技术与规划患有欠缺,导致其产量得不到提高,了进一步的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本文就马铃薯的高产种植和管理的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以改变目前马铃薯的粗放式生产现状,来提高生产效率。

1 马铃薯的机械化种植技术

1.1 选好地块

种植马铃薯,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要选好的地块。马铃薯有着自身特有的特性,需要消耗更多的空气。所以,选择土地时要选土层比较深厚的,土质要疏松的,肥力要中上等,还要具备灌水作用的条件,这样才可以满足其生长期间马铃薯对土质的要求以及薯块膨大对水、肥、气、热等条件的需求。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可以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主要是避免重茬及与茄科作物连作,从而减轻病害的传播。

1.2 使用优良品种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我们要选用优良品种脱毒种薯,鲜、中、晚熟的品种也都有各自选种的差异,总之,必须要选用高产量的品种。针对一些交通便利的市区或者是郊区,一般种植早熟的马铃薯品种;而对于要进行淀粉加工的话,就选用那些高淀粉的马铃薯品种。

1.3 施足底肥

对于种植马铃薯的地块,一定要对该地进行深耕,一般深度要求达到25cm以上,这样马铃薯在薯块成长膨大时期,可以拥有一个通透、疏松的土壤环境,尽量创造一个有利于其长大的空间。同时由于各个地方气候、土壤条件等的不同,应当针对本地的情况,根据土壤肥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马铃薯种植地块以及施肥配方,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在进行农家肥(含有氮、磷、钾标准配置)施肥的同时,再配合上硫酸锌肥,可以提供更为充足的营养,从而加快马铃薯的生长和薯块的快速发育。

1.4 起垄种植

在具有灌溉条件的地块上,要做一条垄沟,大小要参考所种马铃薯的地块,做出适合灌溉的垄沟,每垄可种两行,或者一行,这时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行距,肥旱地的垄沟可以较为低矮;平旱地以做种两行的宽垄为好;有坡度的旱地,可以沿着地块的等高线做垄沟,作出的垄沟为窄垄,这是为了可以在降雨时进行蓄水。平作播种的,出苗后多中耕松土并培土,逐渐形成低垄栽培的形式。

1.5 整薯播种

进行整薯播的优点:首先,利用薯块顶芽的顶端优势的原理,通过整薯播种使薯苗出的早且整齐,根系发达,叶片又大又肥,植株整体生长健壮,从而能够进行更强的光合作用;其次,通过整薯播种,在马铃薯生育的前期能够抵御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最后,通过整薯播种,可以有效的防治一些病害,由种薯在切块时,切块工具可能携带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害,并进行传播。而整薯播种能有效的缓减环腐病、黑胫病等。

1.6 合理密植

在适合种植马铃薯,且肥力较好的地块种植中熟品种时,必须要合理的密植,不能过密也不能过稀;对于不同垄沟的地块,则要注意行距与穴距,也不能过于疏或密。而对于肥力稍差的旱地种植的中晚熟品种留苗密度可适当减少;在肥力较高、有灌水条件的地块,种植早熟品种时,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1.7 抓好管理

种植马铃薯必须要勤于中耕松土。特别是是在苗期。优势在于,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的温度,使土地更加的疏松,促进马铃薯的根系得到充足的空气与适宜的温度,并扩大其吸收面,使得进行中耕时可以定期的进行杂草的清理,减少不必要的养分耗损。

2 病虫害防治

2.1 地下害虫防治

地下害虫包括有蛴螬、金针虫等,主要的防治措施有:一是在种植地块进行马铃薯种植之前,用辛硫磷与细干土以适当的比例和拌进行整地,或者在种植马铃薯时再将其施入种植地块的土壤中或者撒在种植穴处;二就是在马铃薯进行生长发育的时候,用用辛硫磷500倍液对被害植株进行灌根防治,但最后一次施药离收获需在5天以上。

2.2 病害防治

2.2.1 青枯病 主要的防治方法为:首先,要选用具有抗病性的马铃薯品种,并实行轮作种植。其次,在施肥时进行配方,用氮、磷、钾配合施用,基础肥料一定要施充足,同时注意追肥一定要勤,增施生物肥及微肥。不施用马铃薯、茄子、番茄等茄科植物沤制的肥料。再次,采用无毒种薯,建立无毒种薯繁育体系,不在发病的地块繁殖种薯,在选种时尽可能采用小整薯播种,若需切块,切刀要进行严格消毒,可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

2.2.2 环腐病 首先,尽可能进行整薯播种,并选择单薯,表皮光滑细嫩、无病斑、无龟裂的小整薯种植。其次,进行药剂浸种:播前用升汞液浸种,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最后,切刀消毒:种薯切块播种时,要准备2把切刀,切种时如发现病薯,要把用过的工具及时放入高锰酸钾或酒精溶液中浸泡进行消毒,但为了工作效率,可以换另一把刀切种,要及时剔除掉有病种薯。

2.2.3 晚疫病 播种时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5分钟,然后将种薯堆起,再摊成一薄层晾干后播种。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应及时全田喷洒75%百菌清500到10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每隔7天喷1次,连防2到3次,但最后一次喷施距收获须在10天以上。

3 适时收获

3.1 收获时间

植株在达到生理上的成熟就可以收获了。当马铃薯的茎叶慢慢转黄甚至枯萎;块茎也停止膨大,且很容易与植株分离,这就意味着植株已经达到生理成熟。由于马铃薯只要茎叶不枯,块茎就会继续增重,所以在其生理成熟后,越早收获,产量就会越低。当然,我们也可根据市场需要或后作用地要求,提前收获。但如果收获的过晚,也会增加感染病虫害的机率。留作为种的马铃薯块必须适当的早收,这样可以减少病毒的累积,防止收前土温过高过低的影响,以获得生理上的幼龄健薯。

3.2 收获方式

收获应选晴朗干燥天气进行,收前1—2天先割秧,如植株繁茂郁闭,可在收获前3—4天割秧,这样可以降低土壤的湿度,并减少块茎的染病。收获期间若遇高温烈日,则宜在早上或傍晚挖掘。收获过程要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并要避免块茎在烈日下曝晒,以防降低种用和食用品质。

参考文献

[1]董荣.无公害马铃薯栽培与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3).

[2]侯丽娟.李雪英.丛晓飞.刘刚.朱海波.黄海静.马铃薯-鲜食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6).

[3]赵胜男,蔡宝剑.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0(6).

猜你喜欢
种植马铃薯技术
马铃薯有功劳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马铃薯主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