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问题与对策

2015-07-09 10:46佘世明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插秧机大户机械化

佘世明

[中图分类号] S23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232-01

安徽省铜陵县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国土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乡4镇,人口30万人,耕地面积24.6万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棉花、大豆等农作物。水稻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为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县农机部门多措并举,推广应用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水稻生产机械化装备总量迅速增加。

1 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应用环境

1.1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趋于成熟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安徽省农机部门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早在2004年我县就开始组织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农机、农技部门通力协作,通过试验示范,先后建立了6座育秧工厂和5个机插秧示范点,并安排农机、农技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指导,解决技术问题,印发了《铜陵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操作规范》以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基本形成了相应配套的育秧机插大田管理技术体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趋于成熟,基质育秧技术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推进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

1.2 水稻育插秧机械趋于成熟

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推广,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高速插秧机等高性能机械逐步得到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的认可,并投入使用,且机械性能越来越高,适用于田间作业。

1.3 水稻种植需求机械化

土地大面积流转,2014年我县土地流转面积达68%,主要集中在农机大户、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求机械化;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忙季节农村劳力紧缺,劳动力成本高,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

1.4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节本增效

机械化育插秧可以大量节省秧田耕作成本,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80-1:100。秧田利用率比常规旱育秧、水育秧提高6-8倍,仅为人工插秧的的10%;机插秧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具有明显的省工节本优势,一台手扶式6行插秧机单日可插秧15-20亩,是人工栽插的15-20倍,一台6行高速插秧机单日可插秧50-80亩,是人工栽插的50-80倍,亩均节省栽植成本60元,机插水稻比人工移栽,在亩密度、有效穗、总粒数、结实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亩均增产50公斤左右,增收110元。

1.5 政策重视程度提高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农机部门越来越重视水稻全程机械化,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将进一步引导和促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2 存在的问题

2.1 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相对复杂

从营养土、软硬盘的准备到苗床整理,再到秧田的田间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相对于传统的育秧而言,其技术较复杂,难以把握,认为既难又烦,尤其是营养土采集、制作、存放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及相应的存放场所,不易被农业生产经营者接受。

2.2 农田设施建设不配套

我县土地流转面积虽达68%,但田块大小不一,集中成片面积不大,机耕路不完整,部分农田水路不畅,灌溉不便,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由于土地分散,机械调度,秧苗运输等费用增大,制约了机械化的应用。

2.3 季节天气的制约

我县的种植模式是麦稻连作和油稻连作的模式,为不影响下茬作物生产,水稻一般在6月中旬之前完成播种,即“三夏”期间收、耕、种有效时间仅20天左右,且天气多变,时间紧,任务重,机械化育插秧对秧苗和大田耕作要求较高,加之秸杆还田增加了整地难度,一般农业生产经营者,为确保在有效季节间内完成所有作业任务,不影响产量和下茬作物生产都采取人工和机械撒播的方式抢种。

2.4 机械投入大,利用率不高

建设一座育秧工厂,投资数百万元,扣除政策奖补外,仍须投资上百万元,一台高速插秧机10余万元,扣除补贴,仍须投资7万元,且全年使用时间短,利用率低,同时育秧工厂建设、机库棚建设等用地审批难,从而制约了农民购买使用机械化育插秧设备的积极性。

2.5 农机推广公共服务能力不强

基层农机推广体系不全,经费保障不足,农机农艺融合度不高,制约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普及。

3 对策

3.1 强化示范宣传

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农业经营服务组织为基础,开展标准化育秧和机插秧技术应用示范,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创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片点,以典型示范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发挥示范带动的作用,推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普及。

3.2 强化政策扶持

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育插秧是关键,由于机械化育插秧投入较大,利用率低,利润薄,农民积极性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导向作用,对播种流水线、育秧设备、插秧机等机具,优先保证补贴,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对集中育秧、秸杆机械化还田、机插秧作业等关键环节实行作业补贴,并直接补贴给作业服务主体,降低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成本,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要切实解决好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主体建造育秧工厂、农机库棚等设施用地问题;建立机插水稻育秧保险机制,并纳入农业政策保险,降低集中育秧风险;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土地平整、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为水稻机插秧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3.3 强化指导服务

建立农机与农技合作机制,共同参与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研究制定适合本地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路线,指导推广应用机插秧技术;强化技术培训,教会农民了解机械特性,掌握育秧和机插技术要领,提升作业服务水平;强化技术指导,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主体安排农机、农技专业技术人员,在品种选择、育秧、机插等关键环节给予重点技术指导,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普及应用。

3.4 强化育秧能力建设

在巩固优化现有育秧工厂的基础,运用财政奖补政策,扶持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农业服务组织,投资兴建育秧工厂,推进育秧工厂化,供秧商品化;推广应用育秧基质,提升育秧效率;因地制宜地指导农民开展简易育秧,提升育秧能力,推动机插秧的发展。

3.5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保障经费投入,提升农机推广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力扶持和培育机插秧社会化服务组织,增加插秧机保有量,开展机插秧作业服务,引领和带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普及,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配套购置大型水稻生产机械,开展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等一条龙服务,以社会化服务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猜你喜欢
插秧机大户机械化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
撮粮之术(下)
浅谈水稻插秧机的使用维护及故障排除
超智能插秧机
愿招聘大户来的更多!
稻田
船祸
船 祸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