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与鉴别诊断

2015-07-09 10:46苏伊拉其其格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苏伊拉其其格

[摘 要] 牛的病毒性腹泻是牛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主要是因为牛的粘膜病毒寄生在牛的体内,并大量繁殖生长而出现一种临床症状,其能够对牛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进行破坏。该种疾病传播的途径就是患病牛和健康牛之间的肢体接触而诱发疾病发生。因此,在牛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做好牛病毒性腹泻并的防治和诊断鉴别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就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鉴别和诊断进行了分析,并就该种疾病的防治对策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做好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防治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牛养殖 病毒性腹泻 防治 诊断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250-01

在内蒙古巴林右旗地区随着产业结构不断的得到调整,该地区的牛养殖产业在不断的得到扩大,其经济效益和产量持续得打提高。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的看到,在牛产养殖过程中,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也给当地的动物养殖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其中牛的病毒性腹泻就是其中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因此,在牛养殖过程中,做好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对于促进牛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病原和流行特点分析

1.1 病原

该种疾病的病原为黄病毒中瘟病毒属的成员,是一种单链的RNA囊膜病毒。在电镜下呈现圆形,对于乙醚、氯仿以及胰酶等物质高度的敏感,在超过56度的环境就会迅速死亡,耐低温。该种病毒会感染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牛。但是对出生6~8个月的犊牛的危害性最大,同时该种疾病还会感染其他是动物。急性期的牛的血液和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而慢性病种往往会发生持续的感染,康复的牛身体中依然可以携带很长一段时间的病毒,其是疾病传染的危险源。

1.2 流行特点

该种疾病会进过消化道、呼吸道进行传播,妊娠的母牛主要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染给是胎儿。该种疾病还会导致母牛出现早产和流产的现象。该种疾病在新疫区患有急性病牛的数量比较多,其中放牧的牛和舍饲养的牛均可以感染该种疾病,致死率高达100%,发病的牛主要以4~18个月的牛为主,而在老疫区患有疾病病例的牛就较少,多数都属于慢性疾病,此外老疫区的死亡率也比较低。但是健康牛携带病毒的数量较多。因此,经常会出现继发性的感染。牛的病毒性腹泻多数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

2 临床症状

该种疾病的潜伏期在一周到两周不等,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首先,对于急性型病毒性腹泻,多发生在犊牛群体中,其致死率很高,发病初期犊牛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体温持续升高,并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流泪等症状,牛的精神出现萎靡。在后期经常会出现肠粘膜出血,粪便带血并恶臭。患病之后,犊牛的进食量降低,食欲减退,出现精神倦怠和消瘦,有的犊牛在不出现腹泻的情况突然死亡。对于乳牛来说,患病之后,泌乳量持续降低,在孕期可能会出现流产,或者生产出来的犊牛生长发育不良。对病死牛进行解剖发现,在牛的口腔、食道和胃肠道粘膜中出现了出血的症状,同时还伴有的了水肿和糜烂。其中以食道中糜烂最为明显。在病死牛的肺部出现了大片的的出血症状,肾脏包膜下的肾皮质出现了出血的变化。对于慢性型的病毒性腹泻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急性型转变而来的,这些患病的病牛无明显的发炎症状,在病牛的口腔中很少会出现粘膜坏死溃疡的症状,但是观察牙龈会发现齿龈发红,病牛会出现间歇性的腹泻,出现流鼻涕,鼻镜干燥,发病后期鼻镜会出现糜烂的现象。病牛的眼部出现了很多透明分分泌物,眼结膜出现浑浊,并在最后会表现出青光眼。有的病牛会出现慢性的口蹄疫和严重趾间坏死等现象。病牛在生长过程中表现为严重的发育不良,如果治疗不及时最终会导致病牛衰竭而死亡。

3 临床诊断

首先,观察临床症状。发病时多数牛不表现临床症状,牛群中只见少数轻型病例。有时也引起全牛群突然发病。急性病牛,腹泻是特征性症状,可持续1~3周。粪便水样、恶臭,有大量粘液和气泡,体温升高达40~42度。慢性病牛,出现间歇性腹泻,病程较长,一般2~5个月,表现消瘦、生长发育受阻,有的出现跛行;其次,血、出血、水肿和糜烂,整个消化道淋巴结发生水肿。本病确诊须进行病毒分离,或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实践中以血清中和试验为常用。在诊断过程中,血清学试验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血清中和试验,试验时采取双份血清(间隔3~4周),滴度升高4倍以上者为阳性,本法可用来定性,也可用来定量。此外,还可应用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琼脂扩散试验以及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来诊断本病。

4 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对策

本病在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应用收敛剂和补液疗法可缩短恢复期,减少损失。一旦发生本病,对病牛要隔离治疗或急宰。目前可应用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来预防和控制本病。在预防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鉴定并淘汰持续性感染的病牛。因为持续性感染的病牛通过分泌物向体外持续排毒,若不淘汰会扩大病情;其次,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确需购牛时避免购入未经检疫的牛只,有效地降低引入该病毒的危险;再次,用灭活苗进行充分免疫,初始免疫至少需要 2 次,间隔 30 天,以确保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最后,出现疫情之后应用收敛止泻强心补液,也可缩短恢复期,减少损失。同时,还可用抗生素类和磺胺类药物,如舒它林、五毒通灭、碳酸氢钠静注,或者痢倍灵肌肉注射。

参考文献

[1]赵月兰,左玉柱,范京惠,张宁,秦建华,刘占民,杨汉春.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河北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2)

[2]刘亚刚,殷中琼,刘世贵,韩鹏,华莎,余勇,石谦,丁晓涛,于若飞. 猪瘟弱毒苗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短期安全性与微量中和试验[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3]张云,时坤,李健明,杜锐.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E0-E2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在卡介苗中的表达[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4(04)

[4]徐树兰,李少英,冷雪,张淑琴,赵俊,武华. 鉴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0(05)

[5]史利军,孙宇,尹惠琼,孙卫华,吕茂民,章金刚. 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评价[J]. 中国兽医学报. 2010(12)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