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草地畜牧业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2015-07-09 10:46陈宏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陈宏

[摘 要] 在1991年6月,在贵州六盘水草海镇建设东路出现了威宁高原草地试验站。主要任务是负责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高原畜牧业的发展。在服务中,涉及到了草地的生态研究,牧草品种的开发利用,以及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本文就是结合威宁当地实际,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做了简要的分析,发现了它的问题,同时又提出了更全面的持续和谐发展的方针。

[关键词] 草地畜牧业 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8-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258-01

引言:草地畜牧业的和谐发展,维护了生态平衡。合理的开发保护了草地生态环境,同时扩大了草地的再建设。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有利于畜牧业的生产。促进人与自然,畜牧业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畜牧业经济与生态自然资源相协调,对提高当地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威宁县基本现状

1.1 威宁的自然条件概况

威宁属于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区,秋季多雨,冬季不寒冷,夏季也没有酷暑,相对来说冬季与春季非常的干旱,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雨热相对同季,气候宜人。威宁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它是贵州面积最大的县,同时拥有着比较完整的高原平地。有着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主干区。在不同的海拔中,都适宜的种植着各种农作物。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海拔2300米以上的地区。

1.2 威宁草地畜牧业的基本现状

全县是有林地,畜牧业,耕地面积组合起来的,畜牧业相比较于其他两个,所占比率并不大。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95%,耕地面积占35.2%,共221万hm2,林地占地212万hm2,占总面积的35%,其次是畜牧用地118万hm2,占总面积的18%。据统计,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一半,2010年农业总产值30亿,畜牧产值17亿,占了农业总产值的51%,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其中畜牧业人均纯收入就占到1300元。由此可看出,威宁县人均收入水平并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状态,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业和养殖业,所以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非常的有必要。

2 威宁县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2.1 草地资源状况

威宁县天然草地资源非常丰富丰富,占到总土地面积的56%。农业生产不断的发展,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草地面积相对来说减少,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8%。1985年做了一个土壤普查资料统计,草山草坡面积20.9万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3.22%。到目前为止,威宁县天然草地面积有19万hm2,主要分布在凉山与半凉山地区。牧草的种类很多,按科统计,有30多,按品种统计,已经有150多种了。同时还拥有4万多的灌丛牧地。

威宁县天然草地和灌丛放牧地平均鲜草产量为5~6.0t/hm2;人工草地平均鲜草产量50~80t/hm2;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所种植的牧草品种是不一样的。天然的主要是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等,而人工的则主要集中在一年生黑麦草,红三叶,聚合草而等。全县人工草地保苗面积达1.877万hm2。威宁县最具特色的就是它草地资源的多样性,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气候特点的独特,为威宁县草地畜牧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潜在的优势。

2.2 草地生态畜牧业生产与发展状况

威宁县畜牧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具特色的优质地方方品种威宁火腿,黄牛,四宝黑山羊,因为它们鲜美的肉质,广受大众的欢迎。畜牧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同时在政府与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据统计,2010年全县牲畜存栏已经超出200万,猪,羊,家禽都发挥了重要的力量。其中大牲畜有40万,出栏7万;猪存栏90万,出栏66万,羊存栏48万只,出栏30万只;家禽存栏201万只,出栏169万只;肉类总产量8.12万t;禽蛋产量0.32万t。

威宁县受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受到一定程度地制约。国家农业部将重点项目与威宁县相结合,近年来,“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扶贫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优质肉羊”项目、“贵州黑山羊保种”项目、“优质家禽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先后实施。多种项目的发展下,通过人工种草、天然草地改良、以草定畜等技术,使草畜配置更加合理。威宁县的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更上了一层楼,势头非常的蓬勃,那么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也出了一份力。

3 威宁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3.1 管理规模不完善

威宁县属于山区地域,最传统的农户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是贯穿发展始终的,同时居住的情况也非常的散漫丝毫没有统一性。基本都是散户饲养,没有一个很好的规模统计,这样的话,效益就不会高,比重也非常的小。

3.2 养殖水平不高

在文化程度达不到一定标准的情况下,对畜牧的养殖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他们的接受能力跟不上,饲养模式相对落后,那么所出的商品率也就非常的低,质感也就不会很高。

3.3 产业化发展缓慢

首先,生产能力弱,规模小,集体化程度低,基地发展缓慢,存栏量相对不足,生产能力弱。其实,畜产品加工无特色,无品牌意识,农户与市场脱轨,龙头企业相对少,发展滞后。最后,农民组织能力弱,市场体系不完善,竞争力弱,产业链短。严重阻碍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3.4 基础设施薄弱

科学发展观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技术设施的薄弱,装备的落后,环境设备的简陋与陈旧,严重阻碍了畜产品高质量的产生。

4 威宁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对策

4.1 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带的合理规划

积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丰富的土地资源相结合,在加上农民的积极性与经济意识,让肉牛生产更加的规模化,具有完善的统一性,推动肉牛养殖的发展。根据气候凉爽,地势也非常开阔,多元化牧草地的存在,在牧羊方面我们在品种的选择上就要做到优质,增加个体生产的技术性,提高经济效益,在发展的同时也要保存最原始的优良基因。针对于商品猪,在饲料的运用方面,可以从混合型饲料入手。既要抓好本地可乐猪的繁殖,又要将二元杂交母猪或者三元杂交的商品仔猪的养殖面扩大,坚持以饲养瘦肉型品种为主。

4.2 抓实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饲料的选择对于草地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选择要从优质方向发展。对于天然草场的退化我们必须适时的结合先进技术对它进行改良。饲草的合理利用可以解决冬春季节草料短缺的问题。农作物秸秆的残留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它的利用力度。积极的培养优良的畜禽品种,鼓励企业与个体养殖大户,兴办良繁场,开展有偿服务,将畜禽养殖与发展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格局。

经济模式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在确保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可选择多元化的经济模式,建立基地,以基地为前行,向各个部门扩展。树立品牌意识,加大龙头产业的培养,将资源优势充分变成产业优势。在畜牧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动物疫病的防治,保障畜牧业发展的安全。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做好宣传,拉动投资,加大对草地畜牧业的投入,做好有利的示范,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做好后备力量。

5 结论

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是威宁县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县,地理环境的制约,导致经济相对落后。畜牧业作为一个特色产业,它的科学发展,不断提高质量,增进效益可以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更好的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关苑,周明秀,张生庆.果洛牧区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思考及对策[J].青海草业,2003(2):19-21.

[2]文香,吴阿迪.试论青海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意义和措施[J].青海草业,2002(1):9,16-18.

[3]贵州:草地生态畜牧业加速发展[J].中国畜禽种业,2009(10):148.

[4]张德平.现代草地生态畜牧业信息技术的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0(8):30.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