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农村文化养老并驾齐驱
——十堰市文化养老的经验谈

2015-07-12 08:34湖北省十堰市群众艺术馆442000
大众文艺 2015年3期
关键词:十堰市民歌养老

秦 黎 (湖北省十堰市群众艺术馆 442000)

城市与农村文化养老并驾齐驱
——十堰市文化养老的经验谈

秦 黎 (湖北省十堰市群众艺术馆 442000)

随着“银色浪潮”的悄然来临,中国正步入老年化时代。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必须正视、亟需完善的公共问题。如今人口流动问题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子女大多不在膝下,政府、社会或家庭在为老年人提供物质赡养、生活照料之外如何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和情感慰藉的需求将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新形势下的文化养老建设给社会带来的和谐安宁正是我们摆脱困境的不二之选。笔者现就十堰市文化养老的典型经验做如下论述。

一、现状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总人口350万。 据统计,十堰市目前有60岁以上老人44.9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3.38%。其中,十堰城区60岁以上老人12.89万,占城区人口数的16.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这表明,十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市、县、乡村文化养老的典型经验与探讨

1.群体互动满足城市文化养老需求

今年8月,由十堰市老龄办与市文体局共同举办的十堰市第一届中老年才艺大赛就是通过中老年朋友自发广泛的参与,充分发掘中老年朋友自身拥有的各种才艺,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和相互学习交流的良机。这个活动提醒了人们对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度重视,营造了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全面展示了当代老年人热爱生活、蓬勃旺盛、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和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欣逢盛世精神爽,老树逢春更著花”。老龄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坚持“老有所乐、文化养老”的老龄工作方针,使这次活动起到带动作用,这种“文化养老”理念和典型经验十分及时,体现了养老理念的与时俱进。

近几年来,十堰市城区和各县市城镇街道办事处,涌现出了一批老年秧歌锣鼓队、武术健身队和琴、棋、书、画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带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茅箭区12个街道办事处30多个居委会,都有社区文化活动场地,每天早晚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为构建和谐社区增添了活力。

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文化养老”应成每位老人的基本福利。要真正实现这一愿景,亟需政府统筹谋划,相关部门联手协作,配套措施及时跟进。譬如:政府需出台灵活机制和优惠政策,开放公共服务领域,满足老人健身、娱乐之需;健全制度、完善措施,跟踪保障老年人的活动安全等等。为此就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搭建文化养老平台,这个平台应当由政府、社会组织、家庭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为老年人“文化养老”组织、实施、创造条件,在满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前提下,逐步改善“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环境,最终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学有阵地,乐有载体”。文化养老体现方式多种多样,老人们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养老方式。

2.地域特色保障农村文化养老

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逐步贯彻落实,十堰市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村文化养老建设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十堰市是湖北民俗文化资源大市和富矿,是我国中西部结合部古文化沉积带颇具代表性的一个地域文化点,全市农村文化底蕴丰富,博大精深。

近些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不断发展,房陵文化、武当文化、汉水文化等民俗民间文化挖整抢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房县农村会唱民歌、会讲民间故事5万余人;有民间唢呐手300多人;有民间打击乐班子200多个,民间乐手2000多人;全县挖整民歌3万多首;己编辑《房陵锣鼓歌》《门古寺民歌》等5本书,郧西县己编辑民歌5本;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也收集编辑了一批武当文化丛书。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促进了十堰农村民俗民间文化的传承,也为农村老年生活增添厚重的一笔精神财富。

老年人做为乡村民间艺术团队的主力,主要是参与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锣鼓班子),他们亦农亦艺,各县市区城区及重点乡镇还涌现出了一批专业民间艺术团队,既弘扬和传承了鄂西北地方特色的优秀民间文化,又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郧县有130多支农民自发组建的农民演艺队,房县有5个乡剧团,自编自演,走村串院,表演民间花鼓、民间小戏、唱民歌等,为农村文化养老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十堰市农村文化建设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以歌和讲民间故事,寓唱于教,寓教育人。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启迪教育人们构建和谐社会。如《劝君要行孝》《家和万事兴》《和为贵》《妯娌劝和》《孝敬公婆》等内容的民歌和故事,使优秀传统文化和孝道理念得到宣传和弘扬。还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船灯、民间演唱歌颂孝道文化、尊老奉亲、和谐家庭等,于歌于乐,于歌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中。

十堰市命名首届“民间艺术大师”,经各地推荐申报,确定的“民间艺术大师”有5位都是古稀以上的老人。十堰市大力支持和鼓励民间艺术大师开展民间技艺传承活动,推动了全市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其中,对艺人们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他们都是文化养老的践行者。其中民歌大王姚启华老人每年开展培训传承活动在6次近百人参与,义务参加各项文艺活动760多场次。先后被韩国、法国及国内26家电台和49家新闻媒体报道,2009年他所唱的民歌被美国好莱坞影视城拍成圣山下的民歌专题片,用7种文字语言在国内外播出,被专家称为民歌活化石,他为灿烂优秀的吕家河民歌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诚如郧西三弦传承人查茂华老人所说:“我现在要与时间赛跑,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为社会、为人民留下更多的文化财富,这也是我创作的精神支柱”。由此看来文化养老对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各县市区还结合推广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经验,将农村文化建设与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活动结合起来,推动文化养老的发展,把实施“扶贫、信用、生态、文化、平安、健康六大工程”作为创建的载体和手段,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并在评选“十星级文明农户”的基础上,开展“十佳村民”“十佳婆媳”“十佳丈夫”等评选,把农村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具体的创建活动之中,使农民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以倡导文明乡风。这些举措为文化养老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因农村空巢现象和留守现象比较严重,加强孝道文化的宣传教育是现阶段农村文化养老的关键一步棋。

目前新农保的实施解除了农民的养老之忧,切实保障了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缓解了养老高峰期的压力,参保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加之法律援助中心努力为弱势群体提供的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使得农村老年人有了文化养老的现实途径和保障,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农村文化养老这个系统工程将会在政府的作用下,健全政策、深化体制,积极探索出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的文化养老模式。

总的来讲,“文化养老”对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城市和农村文化养老的平衡发展是提高全社会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相信通过广大群文工作者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会提供更多公益的、均等的、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文化养老模式,为“银色浪潮”撑起一片人文关怀的天空。

猜你喜欢
十堰市民歌养老
养老生活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先劝后罚”,该赞!
Eddie the Eagle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养老更无忧了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Natural Environment in My Home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