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艺术接受心理与作品创作

2015-07-12 08:34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艺术系450003
大众文艺 2015年3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娱乐影视

李 娜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影视艺术系 450003)

浅析影视艺术接受心理与作品创作

李 娜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影视艺术系 45000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在现代的娱乐形式中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影视艺术作品给人们带来的很多不同人生体验的乐趣,颇受受众的喜爱;但是在多元化的传播社会中,竞争激烈的娱乐形式面前,影视艺术的影响力无奈也在下降,受众接受的效果不再是那么突出。影视艺术的影响力下降,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作为影视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我们仔细的去研究影视艺术的影响力下降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更好的影视作品。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影视艺术接受心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影视艺术作品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影视艺术;接受心理;大众;研究;影响因素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表现形式,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的。但是在越来越多的娱乐表现形式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影视艺术在受众中的影响力有了下降。影响影视艺术接受心里的因素不仅包括客观因素,还包括主观因素,主要与受众的心理素质、文化水平、知识结构、审美标准有关。因此在以后的影视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应该对于受众进行进一步分析,基于影视艺术接受心理,创作出更多的受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

一、影视艺术接受心理的影响因素

(一)文化传统与文化背景的不同

影视艺术接受心里的影响因素表现在客观方面就是文化传统与文化背景的不同。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文化背景就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心理结构。不同的民族,其文化认同感与文化心理结构是迥然不同的。这是影响影视艺术接受心里的最为客观的因素。例如说,我们国家是一个传统文化相当发达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其中的文化主体包括儒家、道家等思想,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国家所形成的统一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是受儒、道思想影响的。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国家民众的欣赏心理与接受心理的特征以及在艺术上的价值取向。而在西方国家,民众的接受心理特征与民众的欣赏艺术心理特征是受圣经及宗教影响的。因此说,文化背景以及文化传统不同,其民众的接受心理以及对艺术的欣赏心理特征也就不同了,这就是影视艺术接受心里的最为客观的影响因素。

(二)有差别的接受人群

影视艺术接受心理的影响因素还表现在有差别的接受人群,这是影响影视艺术接受心里的主观因素。大众传媒的受众是最为复杂的研究对象。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环境不同,对影视艺术的欣赏程度也就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再者,每个人在欣赏影视艺术作品的时候,观赏的角度不同,范围不同,着重点不同,对影视艺术的评价也就不同,因而,对影视艺术作品的接受程度也就不同。除此之外,大众对影视作品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影视作品的在创造的过程,在其中大众的个体心理是占据主要地位的。因为不同的人,其审美的水平和文化水准是不同的,在接受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会自觉或者是不自觉得起作用。因此说,有差别的接受人群,是影响影视艺术接受心理的主观因素。

二、在影视艺术接受心理的基础上应该如何更好地去创作影视作品

(一)平衡高雅特征与通俗特征

影响影视艺术接受心理的因素不仅包括客观因素,而且包括主观因素。为了更好地去创作影视作品,应该在影视艺术接受心理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来把握一些关系。首先就表现在高雅与通俗的关系上。影视艺术一般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表现形式,创作出来的影视作品一般具有大众化与通俗化的特点。因此,影视艺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应该过多的贴近群众的生活实际,平衡好高雅与通俗之间的关系,把握高雅与通俗之间的度。尽力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只有这样才会使更多的群众去接受这些影视作品。此外,在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可以过度的追求通俗化,还应该融入一些高雅的内容,来适应不同群众的接受心理与审美标准,特别是审美标准较高一点的受众人群。这样创作出来的影视作品,才不失高雅与通俗的平衡,满足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受众心理。

(二)平衡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

我们不可否认,任何的影视艺术作品都有其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从目前的许多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影视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要大于娱乐功能。这也许是由于时代的原因或者是目前的社会存在的要求,在过于追求对群众的教化功能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影视作品对群众的娱乐功能。因此,在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应该在影视艺术接受心理的基础之上,平衡影视作品的娱乐功能与教化功能,真正地发挥出影视作品的娱乐作用,而不是成为当下的一种宣传教化工具。此外,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在创作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也应该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使得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被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人所接受,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充满浓郁的说教气味。影视作品本来就是群众娱乐的一种手段或者是方式,只有创作出来的影视作品被群众接受,这才真正实现了影视作品的价值。

(三)把握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影视作品不仅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影视作品也能够揭示全人类的共性特点。比如从民族性与世界性方面来讲,许多的影视作品反映的是民族的特征,但同时它又是世界的,属于全人类的影视作品。影视作品的创作者要想使自己的影视作品更多地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欣赏,就应该创作出符合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影视作品。其影视作品应该携带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以及文化色彩,这样才会使更多的人民群众易于接受这些影视作品。再比如从中华民族与各少数民族方面来讲,也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对于少数民族群众来讲,体现他们少数民族文化色彩的影视作品会更容易被接受。这主要是由于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特点,还有所表现出来的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各种心理特征不同,对各种影视作品的倾向性和接受程度也就不同。所以,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影视作品,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总之,创作者在以后的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把握接受者的消费心理与状态,创作出满足受众的影视作品,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以及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但是满足消费人群的心理,并不是意味着要一味的去迎合广大群众的心理状态,还应该把握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高雅与通俗的关系、以及娱乐与教化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影视艺术作品的价值。

[1]李明哲.影视手中的重复观看心理研究—以电视剧《亮剑》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2012.03.

[2]王琦.浅析电视观众的艺术接受心理[J].艺术教育,2012.05.

[3]陈金荣.注重道德接受心理研究 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效果[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10.

[4]邓静.泰剧热播中国的受众接受心理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2013.05.

李娜(1976-) 女,河南叶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影视艺术与影视音乐。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娱乐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影视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