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探究

2015-07-12 08:34广州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510665
大众文艺 2015年3期
关键词:用笔书写书法

高 强 (广州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510665)

中小学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探究

高 强 (广州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510665)

自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来,书法教育实践与研究正在各中小学全面开展。本文从书法本体和内涵入手,将德育寓于书法教育实践中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德育的培养与书法文化价值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书法教育;德育;价值;培养

一、德育的含义及价值

(一)德育的含义

所谓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心理或思想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有组织地、系统地实施积极影响,使之转化成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的教育活动。

当前的书法教育要立足本时代教育现状,发挥其在教育中的德育作用。

(二)德育的价值

《纲要》求学生们在初步了解中国书法,初步掌握书法的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理论,认识书法史上的重要书法家、书迹;同时通过欣赏和临习碑帖名迹,熟悉书写的基本工具,提高书法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字的书写水平。但对于书法本体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内涵或对个人产生的修为提及不多。

以往的中小学书法教学,也大多通过熟悉书写的基本工具临习碑帖名迹,重书写技能的锤炼与完善,忽视了书法背后文化知识的汲取和德育的培养。学习方法较为单一,这不仅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书法教育的效果,阻碍了书法教学的进程,也是一种舍本逐末的现象。

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它蕴涵于各科的教学之中,书法教学亦不例外。单纯的德育道理,在学生听来,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若在书法教学中渗透着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印象会更深,效果也会更好。

二、书法本体中的德育培养

(一)在笔法中体现德育

1.中、侧和藏、露

古人云:“唯笔软则奇怪生焉”,1由此则产生了中锋、侧锋用笔,楷书用笔多用中锋,堂堂正正,起收转折,一丝不苟,学习楷书用笔,可以使学生形成始终如一,认真严谨的态度,这有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另外,中锋用笔也与古人讲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表现出了“中和”的美的理想。颜真卿就是儒家中庸思想精神的化身,他的运笔以中锋为主,含而不露,有一种丰厚、雄浑、正大光明的气象,对于“度”有很好的把握。

笔锋也有藏露之分,藏锋写字圆劲厚重,书法上称为“藏锋以包其气”。露锋用笔多的笔画,感到飘舞活泼。一般写字用笔以藏锋为主,露锋为辅。这些可以引申教育学生不要锋芒毕露,古人讲君子藏器。

2.方笔和圆笔

在执笔运行时,点画在外形上呈现两种形状,一种是在起止转折的外形上呈现圆转的弧形,圆劲不露筋骨,这种用笔称作圆笔。一种是在起止转折的外形上呈现方硬的棱角,这种用笔被称作方笔。这种方圆的笔法可以引申为做人处事之道。“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对人生而言,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而决定人生成败的是品格。“圆”是处世之道,处理问题考虑实际情况,达到彼此和谐。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不同笔法技巧的练习进行扩展讲解,从而引申出德育的培养。

(二)在结体中体现德育

汉字的结体,也称为间架结构,具有耐人寻味的意趣,无以伦比的美感,这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中小学生以学习楷书为主,教师在教学间架结构时,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挖掘蕴含的德育因素。

1.分间布白

王羲之在《笔势论》中提到:“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2《书法经纬》中提及:“分间布白的诀窍是:分间布白,着意布置,疏密停匀,上下平齐,等半间对,远近得宜,阔狭相应,长短合意。”3

古代书论中分间布白的理论映射出许多人生态度和哲理,远近宜匀,自然平稳可以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平等,和谐稳定。汉字空间处理匀称的特点也可以引申为人人平等,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是人类的理想之一。长短合意可解释为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要做到适可而止,把握好度,过犹不及。用这种理念去教育学生,既学习了汉字分间布白的规律,又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一种健康的审美情趣,一举两得并印象深刻。

2.俯仰避就

《欧阳率更书三十六法》中说:“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又如庐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当相同,府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逢字下辵拔出则上必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4

汉字带有偏旁部首的组合的写法要求穿插避让,比如许多偏方部首的写法如单人旁,草字头,三点水旁,提手旁,这些偏旁部首,大多由独体字演化而来,如单人旁就是将“人”字的捺画变为竖画。这样,在与其它结构组合时,作为偏旁的单人旁就占据了次要的位置(如“位”字,左边单人旁在书写时较小,为的是避让右边的“立”字,使“立”字成为这个字的主体,学生刚开始书写汉字时,不懂得避让的道理,写的松散。我们在讲解时,可以通过这种“结构上的避让”产生美感,引申到“做人的避让与谦逊”也会产生美好的道德,表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的“礼、让”之风。

三、学习过程的德育培养

苏东坡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5学习书法必须要精神专注,细致精微,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一点一画的运笔方法,到字体的间架结构,一丝不苟,看到精确微妙变化,学习书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没有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能成功的。换言之,书法学习正是锻炼毅力,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途径,在我国的书法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艺术大师,如:王羲之、颜真卿、米芾、欧阳询、怀素、文征明……,他们各具风神,其勤奋好学,意志坚强更是学习的榜样。教学中,教师穿插他们的勤学故事,激励学生,上课时教师旁征博引,使课堂教学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有了生机,激励了学生。当然课上教师侃侃而谈,来自教师课下的精心准备。

综上所述,教师在训练学生书写技巧和书法知识的过程当中,要精心准备与教育学生始终不忘德育的培养,使书法成为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最好的方式之一。从而深刻认识书法对于当代青少年的独特意义所在,让书法艺术的精髓在全国中小学生以及社会中真正得到传承。

注释:

1.《历代书法论文选·蔡邕·九势》.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6.

2.《历代书法论文选·笔势论十二章·教务章第七》.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33.

3.施子清.《书法经纬》.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132.

4.《历代书法论文选·欧阳询·三十六法》,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99.

5.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高强(1988.12.24-),男,籍贯:山东省淄博市,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书画与图形研究。

猜你喜欢
用笔书写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书法欣赏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