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边穷地区的能源—扶贫—环境问题对策探讨

2015-07-22 10:12周怡休陈星
老区建设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周怡休+陈星

[提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优化、落实扶贫政策。国家已实施多轮次扶贫开发,但对边远少连片地区的扶贫效果不佳。光伏新能源能给老少边穷地区的电力供应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提供了绿色能源新途径。连片贫困边远地区新一轮扶贫政策与国家产业升级中的清洁能源计划--光伏新能源政策相衔接十分必要。太阳能光伏发电十分适合解决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地区的电力供应问题,扶贫方案的优化与逐步实施对用好有限的扶贫资金十分关键。

[关键词]科技扶贫;光伏工程;可持续发展;绿色能源;环境问题

[作者简介]周怡休(1999—),男,长沙市南雅中学,研究方向为经济数学与环境问题;(湖南长沙 410014)陈 星(1992—),男,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的应用基础。(湖南长沙 410012)

光伏扶贫既是扶贫工作的新途径,也是扩大光伏市场新领域的有效措施,有利于人民群众增加收入,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变革,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政府要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支持片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内已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增加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同时要因地制宜,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光伏电站,直接增加贫困人口的现金收入。最近,有关方面提出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扶持、依托市场,社会动员、合力推进,完善标准、保障质量”的光伏扶贫工程工作原则,如何优化工程问题、落实国家政策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抓紧进行,首先要大力宣传光伏扶贫的优势与可行性。

一、新阶段扶贫资金要做“种子基金”来用

边远少地区的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基于边远少地区发展的客观差异和认识的深化,扶贫模式及其实践主要呈现“输血”模式和“造血”模式。然而,实践却表明,“输血”脱贫可能很快又陷入赤贫状况,“造血”工程多有水土不服,这些可圈可点的政策没有起到预想的实际效果,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情况下还导致扶贫资金的负能量效应。

为了应对农村社会及其贫困问题的新变化,“输血与造血”如何协同耦合,才能较好治理边远少地区的贫困问题已成为一个政策选择的现实问题。扶贫由“输血”模式转向“造血”模式已有基本共识,但如何选择“造血”工程项目、让项目顺利落地生根并最大程度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仍然需要继续探索。

修路解决交通出行问题,土特产可以升值;加强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的投资可以提升生活质量,增加贫困人口的健康生活意识与政策的认可;进行教育投资,提升人口素质可以逐步实现从源头输入脱贫要素,提升尊严生活等现代国民意识。

作者认为在部分阳光充足的边远少地区,先行推进新的光伏扶贫工程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既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变生活方式、增加科技改变世界的认知,还可以直接增加光伏发电收入,有效激励新生代积极投身“教育为本、科技致富”的现代工业革命的新浪潮。

要高效设施光伏扶贫工程,就要认真研究有限的扶贫资金如何使用的问题。

政府出面将光伏企业、融资主体与扶贫资金对接,使有限的扶贫资金起到“种子基金”的核心作用,让尽可能多的边远少地区的居民家庭少投入或零投入就可以享受光伏发电带来的种种实惠,是当前一个时期内可行的政策选项。

二、光伏电站的优势十分适合边远少地区的电力供给

由于地广人稀,边远少地区的电力供应不容易解决。一个基本问题是输电线路的“线损”远大于用户的用电量,经济上不具有可行性。还存在维护困难等技术问题。没有电的世界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居民而言是不可想象的,但对于边远少地区的居民而言,长期以来必须面对。通电,对他们而言,马上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光明的世界,一个可以与世界同步的世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哪里有阳光,哪里就可以就地实现光伏发电。现代科技的发展,完全可以提供经济可行的光伏工程解决方案,充分满足边沿少地区居民的生活用电需求。很显然,太阳能光伏发电对边远少地区可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它使常规电力供给遇到的系列问题迎刃而解。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大力开发光伏发电技术,我国在该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已建立了全面领先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产业链,产品畅销全球,讲该技术用来解决扶贫问题将在经济社会、科技引领、产业转型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光伏事业,但边远少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发展不甚理想。继一系列扶持政策后,2013年又提出将扶贫开发与光伏应用有效结合的新途径,2014《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中重点提出,要加快推动分布式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国家层面已决策将大力推进光伏扶贫下乡工程的应用,现在应该尽快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建议充分利用农村贫困户的屋顶资源,建设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达到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探索出一条既能够解决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解困,又能带动光伏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同时,针对边沿少地区的县城和重点镇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更应重点支撑剂中型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要优先使用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城镇建设和改造要优先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方案(图1),特别对资源丰富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更应讲光伏发电方案列为首先,这样看有效解决能源供给,使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显著提高。还应该鼓励条件适宜地区大力促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

三、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

资金是农村分布式光伏发展最重要的制约瓶颈,让贫困家庭投资数万元来建设光伏电站之类长收益期的项目,不太现实。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手段来解决资金问题,政府更应发挥主导与引领作用。通过光伏扶贫工程,让边沿少地区居民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通过扶贫资金的杠杆效应来放大工程应用。为了有效、规模,应该积极探索更多的资金解决途径:如以扶贫资金为引导进行组合融资,实施光伏电费抵押、企业共建等方式。另外,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人口市民化转移、搬迁、危房改造等可能影响到光伏电站的持续性。在边沿少地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同样应该考虑建立合理的机制来规避风险,对融资项目建立起严格的准入制度和审查手段。

前面已经提到,解决边沿少地区居民的供电问题,常规电力输运方案不可取,小水电也不具有面上的推广可能。光伏发电与常规电力在边沿少地区的成本优势一十分明显,而且电站维护简单,零排放。这些要素决定边沿少地区采用光伏方案解决电力供给是最佳选项,是最优选项,既经济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经济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同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能源供给问题将是一起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搞好边沿少地区的光伏供电,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光伏应用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需求大、前景广阔,需要不断探索优化方案和创新融资模式。光伏扶贫既是探索也是创新,是一个开始,未来将有更多的农村分布式光伏的融资模式、电力供应方案,从而推动分布式在农村发展。

分布式光伏与扶贫相结合,对改变农村发展模式、消费模式,转变农民意识,有效促进我国全面实行小康社会将起到重要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尽快推进老少边穷连片地区的能源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可以有力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扶贫政策要更多考虑用科技手段提高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将扶贫资金作为“光伏工程”的种子基金来使用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建议新一轮扶贫方案要重点关注贫困地区民生问题自我革新能力与清洁能源的供给能力,新的工业化进程要以环境优先为首要原则,再也不能走提升了GDP、破坏了美好河山的老路。

[参考文献]

[1]专业光伏传媒.细数光伏贫益处.www.ne21.com/news/show,2014-10-21.[2]国际新能源网.央行降息利于光伏电站建设运营与资产证券化[EB/OL].www.in-en.com/newenerg,2014-11-24.[3]王鸿飞.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8).[4]张斌.融资优序与我国光伏行业政府管制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5]鲍文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经济与管理,2013,27(4).[6]高伟.我国光伏产业融资问题研究[J].金融实务,2014,3(304).[7]李慧.我国将实施精准扶贫十项工程〓光伏扶贫在列[N].光明日报,2014/12/25.[8]国家能源局.我国未来6年将组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J].老区建设,2014,(19).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建设现代高效生态林业工程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成效研究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