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前十分钟预订”

2015-07-28 00:01
视野 2015年14期
关键词:滴滴筹划出租车

第二天一早要出差,收拾停当就给熟悉的出租车公司打电话,希望订好车后就可以安心睡觉。谁料对方回复:抱歉,现在我们只接受提前十分钟的订车。想着第二天出行是高峰时段,滴滴打车之类未必好使,于是在惴惴中辗转一夜。

又比预定时间提前了半小时出门。哭笑不得的是,一上马路居然就遇到一辆空车。于是,等待的时间就被挪到了机场。无奈中,就遐想着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让自己忽然多出了这无法预计的“富裕时光”。

“预订”的道理很简单,它是一种筹划,为的是把我们的生活安排进一个未来的轨迹。这个轨迹也就是一种秩序,它之所以被接受,是缘于我们自己的同意。既是自己的筹划,又有一个理性秩序作保证,这大概就是现代人为何喜欢做计划的原因吧?

然而,也许应了那句老话——“计划赶不上变化快”,现在我们依然要做计划,只是外在环境的变化,已不给我们的计划表上预留太多的时间。比如“订车”这个事儿,也不过就是这一两年,人们手上各类终端的打车软件,已极大地改变了出租车的运营模式。原来可以直奔你家,现在路上就可能被“滴滴”拦截,对出租车师傅(公司)而言,接还是不接?不接,显然与效率、效益不合,哪有放在眼前的钱不赚的道理?

于是,原本稳定可预期的筹划,现在就变成了要接受不确定的考验。陡然间,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一条高速流动的河流,来自各种方向、不同群体的信息,像是无孔不入的水流,裹挟着、缠绕着、推搡着你。更厉害的是,它们以眼花缭乱的方式为你堆砌起应接不暇的想象,既诱惑你又压抑你。原本可能规划无虞的,你要做什么事、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却必定要不断地接受说不清道不明的质疑。

要是认真地回应起来,生活就变得很负重。既然环境已是如此流动多变,我就做更多的准备、更多的筹划,将所有可能的不确定性考虑在内。比如说,在包里塞一个Kindle,一旦多了“富裕时光”,可以不必用无聊的浏览来剪灭它。前提是,你要保证它的电源充足。当然也可以“与时俱进”,带着一个大体需有的计划,然后在不确定面前随机应变。不过无法挣脱的,你必定也要去想会有哪些可能的变化?——无论哪一种,时间一旦被高度压缩,生活都已不再轻松。

回程叫车时,酒店服务台也是用“滴滴”。不到五分钟,车居然就已等在门外。

猜你喜欢
滴滴筹划出租车
“滴滴”上的叮咛
乘坐出租车
滴滴断臂求生?
“厉害了,我的国”之滴滴打车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凭什么
税收筹划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探讨
李书福炮轰出租车
滴滴Uber 大战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