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2015-07-30 12:28胡家容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8期
关键词:临床特点老年患者心肌梗死

胡家容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救治率,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5例符合WHO临床诊断标准且年龄在60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对本组患者均予以卧床休息、止痛、吸氧、抗血小板聚集等支持治疗后,患者治愈好转出院49例,治愈率为75.38%,治疗无效死亡16例,其死亡率为24.61%。结论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起病不具有典型性,且常伴有较多的并发症,拥有较高的病死率,提高对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认识,是提高诊断精确率以及老年心肌梗死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急性心肌梗塞亦称之为急性心肌梗死[1]。其病理机制是因为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而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常见于中老年患者[2]。该病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病情发展快,并发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症状,若不及时予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往往会延误病情,严重的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且随着近年来我国老年化趋势的加重,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比例也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3]。并且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临床中通常呈隐性发病,且临床表现的不明显,经常被忽视,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误诊率、病死率极高,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意义非常重要。有报道指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至整个病程中都无明显的疼痛发生,且病情尤为复杂,加大了老年心急梗塞患者的治疗难度[4]。本课题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65例老年患者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全面认识,降低死亡率,这对提高老年人健康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5例符合WHO临床诊断标准且年龄在60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8.5岁。

1.1.1 临床特点

分析本组患者临床特点,其中首发临床表现以胸痛为主的40例(61.53%)。首发临床表现为血压降低、突发性大汗淋漓,并带有心慌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的6例(9.23%);首发临床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者4例(6.15%);首发临床表现为背痛、牙痛者10例(15.38%);首发临床表现带有咳嗽、端坐呼吸等临床症状的13例(20%)。

1.1.2 诱发因素

本组患者中,其心肌梗死均有明显诱发因素。其中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而引起的心肌梗死者26例(40%);因过度劳累而引发心肌梗死者21例(32.31%);因饱餐而引起的心肌梗死者6例(9.23%);因排便不畅而引发心肌梗死者8例(12.31%);余下7例患者心肌梗死诱因尚

不明显。

1.1.3 危险因素

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基础疾病中患有高血压者21例,高血脂者33例;糖尿病者16例;脑血管疾病者16例;冠心病者21例。

1.2 诊断

1.2.1 心电图检查

本组患者入院之初,分别予以其18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本组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其检查结果中有45例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符合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20例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符合不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

1.2.2 血清心肌酶谱检查

予以本组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其检查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的血清心肌酶 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1.2.3 梗死范围

依据心电图相关导联予以患者梗塞范围进行确定,本组患者中梗塞范围位于前间壁13例,广泛前壁18例,下壁11例,下壁和正后壁9例,下壁和前壁7例,下壁、正后壁以及右室壁2例,前壁和高侧壁5例。

1.3 治疗

本组患者中无溶栓禁忌症且无其他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25例行瑞替谱酶静脉溶栓治疗,其余有溶栓禁忌症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给于起使用镇静止痛、硝酸甘油扩张冠脉,并采取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抗凝抗栓,对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利尿剂、镇静剂或血管扩张剂等配合治疗。另外,对于早期无禁忌证的老年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倍他乐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2 结 果

对本组患者均予以卧床休息、止痛、吸氧等支持治疗后,治疗中,治愈好转出院49例,治愈率为75.38%,治疗无效死亡16例,其死亡率为24.61%。

3 讨 论

通过探讨与分析本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可知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有疼痛感不明显、并发症多、预后差等特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疼痛感不明显的原因可概括如下:1)因梗塞区血管和神经长期处于缺血状态,损伤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敏感度;2)老年患者的脑动脉硬化比较严重,大脑极易处于缺氧状态,疼痛反映迟钝;3)冠状动脉梗塞严重,供血心肌不能产生足够的代谢产物刺激引起疼痛;4)合并症的出现掩盖了心肌疼痛感;5)患者长期受到该病的影响,已能够适应改症状的不适和疼痛。而对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可同时伴有多种并发症。而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依次有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力衰竭等症状,患者一旦出现多种并发症,极易引起感染,进而硬气肺功能的衰竭和肾功能的衰竭,严重的威胁了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5]。对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其并发症多且重,以及其不典型的临床表现,都加大了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救治,严重的威胁了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综上可知,老年心肌梗死的起病带有不典型性,并发症多且重,有着较高的死亡率,而提高对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认识,是提高诊断精确率,提高老年心肌梗死预后的关键。因此,一旦发现老年人出现突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时,要高度怀疑为老年心肌梗死,并及时的予以患者18联导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及时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证,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以保证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适当的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范锡伟,甘新平.老年患者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34:130-131.

[2] 曹志友.赵庆福.李中言.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21):130-131.

[3] 江建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大家健康,2013,7(5):177.

[4] 齐焕然.10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2):40-41.

[5] 王培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9:12-15.

猜你喜欢
临床特点老年患者心肌梗死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