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

2015-07-30 18:00窦丽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8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窦丽伟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理状态以及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5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干预组除了基础护理和常规治疗外,并在饮食、行为上干预患者,在心理上开导患者等,然后对照两组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身体恢复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1年的干预护理比照之后,发现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以及预后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调查表明,护理干预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以及预后都有明显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稳定患者病情同时,让患者积极面对自己的病情,预后有显著改善和提高,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心理状态;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常病发于老年人,不仅治疗难度大,而且容易复发[1]。现在医学上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还没有找到可以根治的办法,治疗也主要是以控制患者的病情,缓解疼痛为主,减少病发的可能性[2]。本文通过护理方式的不同比照,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预后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4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之中选择90例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并且将精神不正常、存在沟通障碍,患有感染等患者排除在外。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5例,其中干预组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60~78岁,在治疗期间除了常规的护理之外还包括心理开导等其他护理干预;常规组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60~78岁,治疗期间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的学历、患病时间、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患者实行传统的基础护理的方式。

1.2.2 干预组

除了传统护理方式之外,还使用了护理干预照顾患者的方式,具体如下。

①帮助患者健康饮食:饮食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恢复有不可忽略的影响,这类患者应该坚持低糖、低盐,健康饮食。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喜好和身体状况制定一份健康的食谱,要多吃高蛋白、维生素高的东西,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尽量少食多餐,避免便秘。

②帮助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的时间都较长,得坚持服药,但患者多为老年人,而且长期处于病痛的折磨中,心态比较消极,许多患者无法做到坚持服药。干预组护理人员经常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吃药的重要意义,说清楚药品的服用事项及其不好的反应,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药物的优势,让患者坚持服药。

③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以控制病情为主,其中患者的生活习惯对病情的控制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实际上,许多患者年纪大,不良的生活习惯伴随多年,很难改变,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还要做到干预患者的行为,时常督促,帮助患者改掉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让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尽量帮助患者改正这些不良习惯,坚持早睡早起,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制定和实施轻微的运动计划。

④帮助患者做一个心态良好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且无法彻底痊愈,所以情绪大都比较消极,这对身体健康的恢复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护理人员除了基础护理之外,还应该经常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需要,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对待老人的诉说要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让患者可以倾诉自己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还要经常鼓励患者,这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愈的自信心,让他们的情绪变得稳定乐观起来,让患者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

1.3 观察项目

将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心理状态、预后等进行评价和对比。

2 结 果

2.1 心功能评价

经过1年时间的观察护理之后,发现干预组和常规组共90例患者在心功能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干预组的身体恢复情况较常规组要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理状态

对照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现调查分析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相似,都表现为较消极,对自己的病情无法持乐观态度。但调查分析后发现,干预组的患者在心理状态上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变得积极乐观起来,情绪也比较稳定,对自己的病情也能正确看待,这同时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恢复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4]。

2.3 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病症,病情反反复复,预后也比较差。但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之后发现,干预组患者的预后比常规组患者有明显的改善。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内科病症,以目前的医学技术还无法治愈,只能控制病情[5]。且多发于老年人身上,这对身体机能已经严重下降的老年人来说更是一种看不到头的折磨,因此许多患者对自己的病情都抱有治不治都无所谓的态度,其心理状态一般比较消极,预后也很差。

通过研究调查,我们发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心理、行为等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在科学饮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发泄不良情绪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预后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变得积极乐观起来,而乐观的治疗情绪也使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加快,预后有明显的改善。因此,在临床上可以采用护理干预来改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消极的心理状态,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于思媛.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河北医药,2013,35(5):776-777.

[2] 徐 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强化护理干预的临床预后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2):650-651.

[3] 邬奇志.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12-113.

[4] 张连英,周国光.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6):80-81.

[5] 邵志华.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9):1533-1534.

猜你喜欢
慢性心力衰竭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肾综合征护理探讨
真武汤加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