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血管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

2015-07-30 04:55莫税宁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8期
关键词:临床表现治疗诊断

莫税宁

【摘要】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症状通常包括心血管、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的临床症状,该疾病的诱发因素相对比较复杂,疾病的发生不但受到精神因素以及循环因素的影响,而且与神经递质情况、受体、基因表达等息息相关。近年来,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血管神经症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给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一定影响,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现阶段针对心血管神经症的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方式等为主。临床上必须要高度重视心血管神经症的诊断工作和治疗工作,尽可能促进其临床疗效的有效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神经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1 临床表现

心血管神经症通常会存在心血管躯体障碍。患者不但存在自主神经兴奋症状,还存在非特异性表现,例如个别部位出现疼痛反应或者不适,很容易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情绪[1]。心血管神经症一般会出现自主神经症状,其影响会包括循环、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等内容,详细症状表现为。

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通常会存在呼吸不畅、胸闷、胸痛、气喘等临床症状,以上表现可能会单一出现,也可能同时出现几种症状。部分患者错误地以为胸痛是因为运动造成的,而实际上运动与胸痛之间并不存在之间关系。部分患者会存在心跳过快的问题,有时可达到

100~120次/min[2]。

部分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存在汗多、手脚冰冷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四肢发抖、腹部疼痛以及排便频繁等临床表现。

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一般会同时出现乏力、睡眠质量差、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有相关研究表明,患者会出现依赖性强、心理冲突等心理反应,有时这些心理反应是由外部环境因素以及患者个人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3]。

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如果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则不会对其生命造成影响,然而,如果治疗未能取得明显疗效,就很容易导致患者长时间处于神经紧张状态,存在严重焦虑心理,给其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干扰[4]。

2 临床诊断

一般情况下,对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进行检查分析,如患者出现较多心血管功能失调症状,并且没有发现阳性体征,患者爆碎出现神经病现象,通过接受心血管功能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则应该考虑将其诊断为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然而,在诊断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尽量排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避免出现误诊现象,因为现阶段临床上对于心血管神经症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诊断标准,在临床诊断工作中不可避免仍会出现一些误诊以及漏诊

问题[5]。

2.1 精神学定式检查

心血管神经症即神经症的一种,该疾病患者通常在长时间被处于担心状态,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抑郁、疑症以及神经衰弱等,存在一定程度的精神障碍。此外,心血管神经症同时也属于躯体障碍,患者一般会出现心血管系统障碍。所以,医务人员应该按照精神学定式针对患者实施科学的辅助检查诊断[6]。

2.2 心率变异性与心血管神经症

心率变异性同时也被称为HRV,与患者的机体状况存在密切关系,时间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7]。HRV是诊断心脏自主神经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相关研究表明,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通常HRV水平均低于健康人群,这种低HRV于器质性病变导致的HRV下降存在明显区别,此外,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HRV一般会在白天时段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8]。由此可知,HRV水平能够为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参考指标,对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进行科学反映,而且能够与部分器质性心脏病一同开展临床诊断[9]。

2.3 倾斜试验

倾斜试验通常针对血管迷走性晕厥开展临床诊断,显示出很高的特异性。一般情况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会出现心脏收缩以及血管扩张等临床表现,同时伴随出现严重的心前不适,部分患者会出现心悸现象。针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采用倾斜试验能够提高诊断工作的安全性,此法操作简便,能够为心血管神经的临床诊断发挥良好辅助作用,具有较好的无创性,对于该试验方法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样本容量进行支持[10]。

3 临床治疗

3.1 西药治疗

引发心血管神经症的原因多种多样,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临床上还没有专治该疾病并能够保证治愈的药物。药物治疗通常要求针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用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一般针对心血管神经症的常用治疗药物包括:镇静安定、抗抑郁、抗焦虑药,此外还包括一些具备抗心律失常功效的药物,还有一些能够调节神经状况的药物等[11]。

首先,针对存在严重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的患者,其心率通常相对较快,精神容易出现紧张,建议采用美托洛尔以及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药物实施临床治疗;其次,针对存在频发期前收缩现象的患者,建议科学选择普罗帕酮以及莫雷西嗓等药物开展临床治疗,针对存在偶发期前收缩或者存在心悸现象的患者,通常无需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但是应该要对患者进行详细解释,消除紧张情绪和担忧心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配合度;再次,针对存在焦虑问题和抑郁症状患者,建议选择苯二氮慧类药物等具备抗焦虑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选择氟西汀以及米氮平等具有抗抑郁功效的药物进行抗抑郁治疗,需要注意的时,在使用抗焦虑、抗抑郁类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分析适应证,尽量不要长时间使用,避免造成严重的副作用,导致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以及传导阻滞等问题。最后,科学应用谷维素等自主神经药物[12]。谷维素是治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常规使用药物,该药物能够对患者间脑自主神经系统以及分泌中枢产生作用,有效调节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内分泌失调现象,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患者精神伸进失调问题的改善。有相关研究显示,针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选择大剂量谷维素实施临床治疗,可以取得约71.6%的治疗有效率,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用小剂量谷维素进行治疗[13]。

3.2 中医药治疗

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思想,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不会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能够发挥较好的临床优势。从中医角度上看,心血管神经症应纳入“胸痹”范畴,通常因为情志失调、抑郁易怒、忧思过度等造成肝脾功能受损,导致心胸阳气受损,进而引发心血管神经症[14]。从中医临床治疗出发,建议通过采用滋阴降火、益气健脾、养心定神、理气活血等中医药方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目前,针对心血管神经症的中医治疗大部分是针对个人体质采用不同的中医药方开展治疗,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治疗方法[15]。有相关研究表明,中药汤剂、针剂以及颗粒、胶囊等口服中药制剂均能够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发挥良好疗效[16]。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传统中药方剂实施系统研究和分析,目前已取得一定收获[17]。

4 结 语

针对心血管神经症,采用抗心律失常、镇静安神及抗精神病等药物进行西医治疗,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副作用,而中药治疗方式中所用的药物相对比较温和,无法针对存在严重心律失常、严重焦虑现象和抑郁现象的患者发挥有效治疗,因此,临床上可以考虑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实施临床治疗,提高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总而言之,针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式时应该坚持深入分析患者具体临床症状,对其开展针对性用药治疗,提高用药有效性。在药物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后再慢慢减少药物使用剂量,最后停止使用,切忌不要长时间采用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冯国飞,谢志泉.心血管生化标志物在早期诊断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14(01):96-97.

[2] 王庆林.解郁安神汤治疗心血管神经症74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7(05):147-148.

[3] 王灵香,仝杰英,吴 艳.心血管神经症的系统心理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1,20(04):123-124.

[4] 王志勇.大剂量谷维素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5(12):65-66.

[5] 韩春生.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41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16(19):165-166.

[6] 黄贤胜,宫春明,赵红莲,赵立华,李春华,丁振江,王 虹,李俊玫.心血管神经症诊治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1(01):128-129.

[7] 刘俊峰,简怀平.心脏神经症的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7(05):96-97.

[8] 甘玉君.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神经症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20(10):212-213.

[9] 邬凌鹏.心脏神经症引起的心电图改变[J].临床医学工程,2010,16(09):247-248.

[10] 庞慧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32例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0(07):83-84.

[11] 张 祥,罗 萌.38例心血管神经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09):8-9.

[12] 汤建武.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136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1(07):63-64.

[13] 肖日央,杨新球,汤雪雯,朱可云.应用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提高心血管神经症治疗效果[J].当代医学,2014,9(11):184-185.

[14] 苏 卫.心血管神经症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4(14):47-48.

[15] 朱专和.心血管神经症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2014,20(10):147-148.

[16] 张瑞萍,李军强,尹亚东,刘书红.从郁论治心血管神经症69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4,20(01):136-137.

[17] 姜克颖,唐丽君.心血管神经症62例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8(13):28-29.

猜你喜欢
临床表现治疗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