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定义”时代,安全领域不应被遗忘的中间件
——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春青副总裁谈再定义基础软件与安全可控

2015-08-07 12:07胡晓荷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间件厂商基础设施

本刊记者 胡晓荷

“再定义”时代,安全领域不应被遗忘的中间件
——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春青副总裁谈再定义基础软件与安全可控

本刊记者 胡晓荷

李春青:男,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李春青先生1990年-1998年,在中国交通信息中心、交通部信息办等部门任职;1998年-2010年历任东方通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技术支持服务主管(兼)、技术总监。现任东方通副总裁,并任北京核高基监事、中国科学院大学兼职教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其实提起软件基础设施,尤其是中间件,对于很多非专业技术人员来说都觉得既抽象又难以理解,而且有时候又很难讲清楚。正因为如此,中间件往往扮演着信息系统背后那个默默支持者的角色。但其实中间件等软件基础设施在各行业信息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在信息系统里起着底层终极的支撑作用。而也因为这一块的技术门槛较高,比较难做,研发的时间和人力成本非常高,导致做这样软件基础设施的厂商并不多。目前市场上大部分IT厂商是做应用软件起家的,这类应用软件类提供商发展到一定规模,也往往因大行业客户对底层技术支撑需要越来越高,导致其支撑力不从心,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那么为什么近期软件基础设施这个话题被频繁认真地提及,一是大家越来越认为“包括中间件在内的软件基础设施是实现安全可控的前提”,而目前却在网络安全的话题里近乎被忽略;二是因为,在这个“再定义软件基础设施”的时代,移动网络、云智能时代对软件支撑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目前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都拥有极其强大的软件基础设施来支撑他们的业务,在“再定义”他们的产品和服务的时候,软件基础设施都是他们一个核心的支撑。软件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产品和服务”里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而在这些全球领先的“互联网+”企业里,软件基础设施却大部分不是由传统的IT厂商提供的。像IBM、甲骨文或者微软这些传统IT产业厂商提供的产品或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先进的“互联网+”企业对软件基础设施的需求。而反过来,这些“互联网+”企业,做出了一系列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的技术,开始主导整个软件技术的发展,而传统的IT厂商似乎渐渐在开始失去话语权。整个软件基础设施的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正在被重塑。

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极少做中间件的厂商中的一员,并且从1992年就着手做这类软件,也已称得上是“历史悠久”。

在“基础软件再定义”的时代背景下,东方通也在“再定义”自己。2014年初东方通创业板上市,短短一年多时间,就不断在内部进行业务梳理和重组,花费十几亿资金用于4次收购。东方通从一个单一的中间件产品厂商,逐步升级为一个可以提供整体软件基础设施以及应用解决方案的整体厂商。意在“互联网+”的进程中给用户提供最有利的软件支撑。

1992年,东方通以金融行业的系统集成商身份诞生。经过五年的发展,东方通在银行的集成项目中发现了前景广阔的中间件市场,果断定位企业发展之路,专注做软件开发。(那时候还不叫中间件,而是叫通信平台或者交易平台。)2014年,东方通联合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神舟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以及中标软件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同组建了“安全可靠信息系统应用推广联盟”,旨在构建从基础层到应用层的完整生态产业链环境。2015年,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加盟,“龙安联盟”正式成立。也是在2015年东方通将研发的主要主题定位为“更安全、更智能、云化”。可以说,如今的东方通已不再仅仅是“国产中间件知名厂商”,而是完成了从中间件到整个基础软件体系厂商的华丽转变。并且,东方通在银行、交通、中国移动的中间件软件应用中逐渐增高的份额,极大提升了国产中间件行业的信心。

近期本刊就“再定义软件基础设施(包括中间件)与自主可控”等相关问题,采访了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春青先生。

记者:李总您好,能否请您通俗地给大家讲讲中间件等软件基础设施与老百姓的生活有哪些密切关系?

李春青:大家可能不会想到,到ATM机去存取款、查询余额,到银行柜台去办理各项业务,表面看起来只是在和人、机器打交道,其实后台都有信息系统。银行的这些核心应用系统,包括储蓄、会计、信用卡系统等,都是传统银行里的几大核心系统,其下面就是交易中间件等软件,这些支撑性软件负责解决系统之间的通信、高效传输等问题。银行系统、电信系统等都是很大的系统,要求能够非常高性能地去处理,每秒钟要处理非常高的信息量。目前银行系统也都是大集中的,从最初的市集中、省集中,到现在全国集中,对响应时间的要求非常高,这里面都需要中间件做支撑。中间件或者其他的基础软件,实际上都和我们的经济生活、老百姓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如果这一块出了问题,不管是金融、电信,还是其他行业,受到的影响就太大了。目前,媒体上提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提数据库、小型机、存储,却很少提中间件,这是不全面的。

记者:东方通提到“再定义软件基础设施”,那么这个“再定义”主要是指移动互联方面、云计算、大数据时代,还是说东方通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理念想法?

李春青:东方通做了这么多年中间件,2015年研发的主要主题是这三方面“更安全、更智能、云化”,传统的基础软件,需要升级、进一步去发展,才能支撑现代的企业应用,这是对于我们传统的基础软件“再定义”的内容。另外,我们说现在是移动互联的时代、云的时代、大数据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下基础软件需要有新的内容,如果没有虚拟化,做云没有云平台都是不行的,移动互联需要移动平台,做大数据应用需要大数据平台等等。我认为自主可控方面需要有新的要求,因为现在是移动互联时代、大数据时代、云时代,系统无处不在、网络无处不在,信息安全的关键性更凸显了。东方通要多做一些事情,基础软件厂商乃至国产厂商都要多做一些事情,支撑这个时代下的创新应用,这也是我赋予再定义的新的内容。

总结起来说,一个传统的中间件再定义应该达到四层面要求:第一要具备安全性,第二要实现智能化,降低运营管理成本,第三要满足云化要求,第四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

没有像现在讲自主可控、信息安全概念之前,东方通的基础软件最早是在1992年到1993年用在银行,在银行等关键行业领域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要求特别高。其实那时就在开发软件给银行用,主要是核心业务系统的中间件,就是支撑软件开发。那时还没有国产基础软硬件的概念,也没有国产操作系统、国产的数据库,但是有国产的中间件。所以东方通做的是天然的国产产品,天然的自主可控,也可以说自主可控早就开始了。只不过近些年来国家的基础软硬件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厂商参与到这一块,也出现了一些很优秀的厂商,做操作系统的,也包括做中间件的。而且随着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技术的进步,中间件被各行各业接受,应用范围的特别广,很多行业完全都离不开,比如金融、电信、交通,离开这个软件系统完全是没法运转的,这种情况下信息安全问题就凸显出来,所以大家就更关心安全问题。如果说银行不开门、系统瘫痪了,或者数据丢失了,这不仅是对几个人的影响,而是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安全运转。加上“斯诺登事件”,把安全问题拉近到我们身边。

记者:东方通主要是直接给用户提供软件产品解决方案,还是主要为合作伙伴做一些比较底层的技术支持?

李春青:基本上是以基础软件、中间件为主,还有像虚拟化软件、平台等这些方面,是作为一个产品提供给客户,当然更多的是和一些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一起,技术产品大概70%多是通过合作伙伴来销售的,因为中间件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一个半成品,不是最终的应用,而是支撑应用系统,比如财务系统、ERP系统等应用管理系统需要架到这上面来,所以需要客户再去做开发。

记者:东方通所做的中间件等基础软件技术是IT和网络安全领域比较底层的,而且应该也是技术门槛比较高,是最难做的,研发投入的时间也会比较长,当初东方通是怎么想到要做这一块的,又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李春青:没错。因为比较底层的基础软件,技术门槛比较高,需要对这个系统底层技术有很好的掌握,需要比较长时间的积累,虽然这个时代下有很多东西可以参考的开源的东西,真正掌握它不是容易的事,其实你拿到代码真正掌握它,遇到问题能够解决掉,甚至能够去发展、去创新它,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没有很多年的积累是做不到的。东方通从1992年公司成立开始,那个时候是系统集成商的身份,但是我们那个时候虽然在银行里做系统集成,实际上已经开始摸索做中间件软件了,就是消息中间件、交易中间件,那个时候就开始有了,其实我们是一点一点在做核心技术上,在产品研发、组织管理上在一点一点做积累,也走过很多弯路,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东方通这么多年确实做了很多的积累,才走到今天的发展程度。也才有后来2003年得了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大概是国内基础软件没有其他厂商得过。

东方通1992年成立时的决策定位是系统集成商,在银行里做系统,给他们提供小型机和网络产品,支撑他们开发应用。后来逐渐发现其实在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像储蓄、信用卡面临着通存通兑需求。最早是这样,在这个储蓄所里存钱取钱也只能在这个储蓄所里才能取,不可能换一个储蓄所取出来,因为没有联网。慢慢储蓄所至今联网,全国联网,现在很多人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中银行要解决一些问题,包括高效的通信,要能支持大量并发的访问,能够保证业务信息的完整性,比如转账,这边加了减了,那边也得加了减了,能够一致,不能说这边钱减掉那边没加上,这样的问题是这类系统的共性问题,要求高性能,短时间处理大量并发交易。当时我们发现用户有这种需求,然后就开始在做系统集成的时候做了开发,产品一点点完善起来。当时其实也正是因为,我们董事长张老师,他比较敏锐地发现了这样一种需求,想这个东西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去做,就这样一点一点做起来了。

记者:东方通现在市场上会有一些竞争对手吗?与他们相比东方通的优势在哪里?

李春青:应该说有,首先是国外的这类大厂商,因为传统上做中间件、基础软件其实都是一些国际大厂商。像IBM、甲骨文,还有做虚拟化的,应该说他们在国际上或者中国的市场上都占领着大量份额。

首先国产的产品越来越成熟了,用户对国产产品认识接受度也逐渐在提高,用户还有成本的意识,国产产品性价比还是很高的。现在总体来看,从企业级软件支撑软件来看,中间件也好、基础软件也好,其实性能、应用性方面国产产品都有很大的提升,这样来讲国产的接受度会越来越高了。另外一方面,这两年有一些领域的客户提出去IOE,做技术支撑需要自主可控和成本考虑,这些都是重要因素。对信息安全的关心,对产业安全的关心,这方面是实实在在的需求,肯定是政府和大企业关心的。

首先东方通是国家自己的东西,应该说功能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哪怕最核心的一些系统,对功能、可靠性、稳定性要求很高的系统,我们也能提供到位良好的服务,针对某一些大的客户可能有些特殊的对平台的、对技术的特殊的需求,国内外都一样,大的用户可能通过技术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可以甚至帮他做定制的一些开发,不是做一般性的产品的提供,针对这些客户可能会提供定制开发,这些方面应该说国内也可以提供的。如果一对一的去比功能,国内厂商还是有些方面是可以有竞争力的,虽然不能说全面超越,但总体来讲是可控的,而且是可用的,而且我们可以有到位的服务,这就是我认为的国内厂商竞争力。而且,针对这样一个自主可控大需求环境,其实国内厂商不是一家在做这件事情,就像龙安联盟我们和神州数码、中科曙光、中标软件、神州信息、龙芯一起搞的自主可控的系统推广联盟,我们还和中软有个完全可靠的创新行业应用的一个联盟等等,我们这些国内的厂商其实可以做到更紧密的合作,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其实最终用户要的是一个安全的系统,安全系统应该说最终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漏洞,每个环节都应该是安全可靠的。我想国内厂商可以通过这种协作和联盟的方式在这方面做的更好。

近些年东方通牵头或者作为主要的厂商来提出或参与完成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也很多,都是跟中间件、基础软件相关的标准,比如消息中间件的技术规范,应用服务器的技术规范,交易中间件性能技术规范,中间件的国标等等。这些技术规范对于推动国内的那些基础软件的应用,推动自主可控这方面的应用还是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猜你喜欢
中间件厂商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RFID中间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 平台的OSGi 架构中间件的研究与应用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
中间件在高速公路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