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开“黄毒”污染?

2015-08-08 09:59
健康博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黄曲霉素致癌物吸收率

目前,对于已有食品中的黄曲霉素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各个国家一般采取销毁食物的方式。食品企业要避免黄曲霉素污染,必须从源头上保证原料质量,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而对消费者来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也能有效避免黄曲霉素的危害。

当你发现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变色,看起来有霉变之嫌时,很有可能已被黄曲霉素所污染,一定要丢弃。如果花生有芽了,也不能吃,黄曲霉素在花生受潮的情况下生长更快。

很多人以为发霉的苹果只有烂掉的部分被霉菌感染了,只要把这部分切掉,剩下的部分还是好的,也可以继续吃,其实并非如此,一旦食物开始霉变,还没有完全变质的那部分也已经进入到微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大量肉眼看不到的黄曲霉素。

平时存放粮油和其他食品时必须保持低温、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不用塑料袋装食品,尽可能不囤积食品,注意食品的保存期。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食品的保鲜,不要食用保存时间过长或者变质的食品,虽然“勤俭”是一种美德,但它带给我们身体的却是致命的伤害。明显发霉的食品绝对不要食用,尤其是花生、玉米、瓜子、核桃等。即使是偶尔吃到一个有霉变味道的坚果,也要马上吐掉并认真漱口,因为黄曲霉素在人体内是可以蓄积的,千万不要嫌麻烦把它吞下去。购买坚果、花生、粮食等的时候,尽量选择小包装的,除非家里有很多人。尽量不要放太久,吃的时候要先闻一闻味道,一旦发现味道不对就马上扔掉。

叶绿素是“扫黄”利器

动物试验表明,天然叶绿素可以抑制黄曲霉素B1引起的大鼠多器官致癌作用。从事这项研究的美国科学家表示,叶绿素的抗癌机制可能是因为它能大幅度减少黄曲霉素的吸收率,从而抑制了黄曲霉素对肝脏DNA的有害作用。他们认为,叶绿素是一种极好的化学保护物质,对抗致癌物的作用非常有效,从减少吸收,到减少致癌物与遗传物质的作用,直到减少各组织的癌前病变出现,各环节都有明显的效果。

当然,这只是一项动物研究,对人体来说,叶绿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作用呢?在大鼠试验的启发下,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人体试验研究,它证明,在人类志愿者当中,叶绿素一样能够有效地对抗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研究者们给志愿者服用微量碳14标记的黄曲霉素B1胶囊,然后正常进食和饮水,测定他们在72小时之内对黄曲霉素的吸收和代谢情况。过若干天后,给志愿者同样服用这种黄曲霉素胶囊,但再加上叶绿素或者叶绿酸。结果和大鼠试验相当类似,叶绿素和叶绿酸能大大降低黄曲霉素的吸收率。

菠菜、西兰花、卷心菜等青菜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和叶绿酸,能有效降低黄曲霉素的毒性,并减少人体对黄曲霉素的吸收。平常多吃青菜,并采用少油快炒的方式进行烹制,能够降低患癌症的概率。同时,一日三餐要坚持平衡膳食,并注意控制动物蛋白质摄入量,可有效抑制致癌物。

编辑/赵湘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曲霉素致癌物吸收率
隐藏在食物中的黄曲霉素到底有多毒
LF冶炼低碳铝镇静钢钙处理吸收率影响因素研究
发霉坚果可致命 用手剥壳更安全
咸鱼被列为致癌物是一种生活习惯预警
同位素技术测定钙吸收率的维生素D补充临床试验荟萃分析
冷冻组织射频比吸收率规律的研究
体重决定猪回肠内的蛋白吸收率
α4在化学致癌物诱导细胞转化中的作用
牛奶中黄曲霉素超标原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