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社会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多维拓展

2015-08-15 00:47黄淑敏
新闻传播 2015年14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内容

黄淑敏 江 川

(1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海 200433;2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3)

一、媒介素养教育应涵盖的主要内容

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社会迅猛的发展中,世界各国都清醒地认识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国家根据本国的文化现实与实际情况,选择并明确了不同文化价值取向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加拿大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伊始,就侧重于从平衡媒介生产、媒介内容和媒介受众之间的相互关系上设定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他们所遵循的主旨是引导青少年正确解读越来越纷繁复杂的媒介文本。而日本的媒介素养教育更强调对大众传媒信息的接受及其所利用的传播能力,其出发点是重视青少年的视听能力和制作能力的不断提高。①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广大受众的媒介批判意识。②

在英国致力拓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团体The British Film Institute,把媒介素养教育应涵盖的内容概括为六大项目:媒介机构(media Agencies)、媒介型态(media catego⁃ries)、媒介技术(media technologies)、媒介语言(media Lan⁃guage)、媒介受众(media Audience)、媒介再现(Media Rep⁃resentations)。③这六大项目基本上奠定了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内容,主要侧重于批判性教育。

媒体所承载的内容并不全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而是经过刻意的选择,人们根据各种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建构了关于这个世界的图像。因此我国也有研究者指出,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应依据以下几项核心理念来设计和构建:其一,媒介信息是建构出来的“真实”;其二,媒介对人类社会进程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三,媒介信息是其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的“镜像”;其四,媒介信息难免含有商业动机;其五,媒介信息的形式与其内容密切相关;其六,不同受众理解媒介的意义具有鲜明的差异。④

哈洛伦(James D Hallom)在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学术论文中指出:像任何其他类别的教育一样,媒介教育不可能在孤立的状况下获得充分的探索与研究,比如无法脱离更广阔的历史、文化、经济、法律、民族、政治及社会背景来研究媒介教育,媒介教育恰恰是在这些背景中发展起来并且还在不断地起作用。⑦在我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也必须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族、教育等等实际国情,选择适合不同层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特色的教育内容,即对于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公民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开放性内容框架

从世界各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与演化的历程来看,媒介素养教育价值取向不断拓展,呈现出从保护主义到超越保护主义的多元格局。⑧媒介素养教育在多元价值取向引导下,内涵不断丰富、层面不断延展、方式不断更新。媒介素养教育尽管涉及到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美学、信息技术、生态学、经济学和文化人类学等等许多学科的基础理论,但是在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始终有其稳定的核心要素和内在规定性,这些核心要素和内在本质属性,构成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框架,主要涵盖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等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微观层面具体的媒介基础知识

其一,媒介基础知识。包括媒介的种类、媒介的结构、媒介的功能、媒介的性质、媒介的特点,媒介的局限性,以及媒介的发展演化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识。

其二,媒介生态知识。包括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媒介生态的维度和层次、媒介生态的观念、媒介生态规律等。

其三,媒介信息知识。包括媒介的符号特质与形式特质、媒介信息的性质与特点、媒介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的控制因素及信息检索、采集、解读、评估的方法和制约因素等。

其四,媒介基本技术和制作技巧。包括基本的写作、编辑、摄影摄像、计算机应用等操作规程和技巧。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需求日益增长。动物学科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国内研究仍有长足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加快改革生态文明体制,生态环境保护愈发重要,动物学的深入发展已被提上日程,动物学科专门用途英语建设的重要性也随之显现。

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侧重微观的媒介认知和具体的操作,属于功能性教育,主要为媒介信息的批判性评估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使学习者在掌握媒介常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媒介使用的社会性与政治性,较为深入地考察媒介在社会文化语境下的运行机制。

(二)中观层面媒介专项系统培训

中观层面涉及到结合具体媒介文本进行分层分级的专项系统训练,内容丰富而庞杂。主要包括:媒介内容分析;媒介语言分析;媒介修辞分析;媒介把关人与控制分析;媒介受众分析;媒介语境分析;媒介功能与效果分析;媒介文化与价值观分析;媒介意识形态分析;媒介消费分析;媒介审美分析等等。这种媒介专项培训,在于把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拆解为各个系统要素,按照循序渐进、深度渐增的原理安排课程,分级分层逐渐从各个侧面去体验认识媒介,侧重分析思考,属于思辨性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一直处在不断探索与发展中,体现在内容框架设计中也是如此。媒介素养教育专项系统训练必须在尊重人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前提下,生成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层级训练模块,这样有利于在具体实践中以主题活动或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开放式教学,在循序渐进的累积中培养思辨方法和思辨意识。

(三)宏观层面媒介思想和媒介主体性教育

这一层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媒介伦理道德教育;媒介心理素质教育;媒介批判力教育;媒介意识与主体性教育;媒介文化教育;媒介艺术教育;媒介美学教育、媒介哲学教育等等。这些宏观媒介思想的获得,是在具体掌握媒介基础知识和进行媒介专项系统培训基础上,不断拓展主体的知识结构和媒介经验,使主体逐渐具备媒介批判力和创新力,学会有效地利用媒介和媒介资源帮助自己成长与进步,参与社会发展,属于主体性、创造性教育。

媒介基础知识是形成媒介运用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提高媒介素养的基础。媒介知识只有通过媒介专项的实践训练,才能转化为媒介运用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知识的不断累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最终内化为个体稳定的媒介素养,其中包括个体的媒介道德观与媒介价值观。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既要有相对稳定的内容框架,又要有比较充足的拓展空间,为教学获得和运用媒介资源提供自主性和灵活性、开辟创造性的新领域。

可以看出,媒介素养教育的分析视角和内容框架,整合了媒介及传播研究的模式和理论,其重点在于理论与媒介现实的紧密结合,在保持其核心要素和内在规定性的同时,不断汲取各学科的创新成果和实践领域中的鲜活案例,实现了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多学科交叉开放研究。纵向上,其开放性表现在采取分层分级的内容框架,在深度、广度上逐渐递增,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拓展。横向上其内容包括四个互动层次:基础性的媒介概念和知识;媒介文本的讨论与个人对媒介观点的表达;不同层次的相关媒介的调查与评估;媒介行动技能的训练与应用。这四个层次在教学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其开放性表现在围绕媒介相关概念和知识展开的讨论思考、调查评估和表达应用上。

三、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多维拓展

媒介素养教育因其与时俱进的传统和内容框架的开放性,无论是纵向上分层分级的渐进式教育,还是横向上互动参与的网络状或放射状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围绕其核心内容和内在稳定要素,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包容性、渗透性和互动性,尤其在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引入学校学科教学实践中,这种多向度的灵活性、包容性、渗透性和互动性使得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具有了多维拓展的空间。

(一)基于素质拓展与提高的媒介素养教育,实际上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文素质教育的延伸。

目前已进入以视觉文化、注意力经济为主的信息时代,其典型特征是大众媒体成为我们观察、了解,进而把握世界的重要工具。因此,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必须以媒体产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文字。在认识和分析媒体产品的过程中能够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水平,可以渗透性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从而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可以说,媒介素养教育是信息时代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方式、方法与途径,是人文素质教育在信息时代合理融合媒介素养教育的结果。

在学校学习情境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基于课堂、教材,着眼于素质训练,又不仅仅拘泥于课堂、教材,而是综合运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在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框架指导下,从不同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现实的媒介经验出发,以媒体产品为依据,不断开拓解读和运用媒介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学生的媒介分析、判断、使用、创新能力,这种灵活渗透性正是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重视建构性学习活动的媒介素养教育,视学生为积极主动的建构者,其内容是不断丰富、多维拓展。

媒介素养教育视学生为知识意义和能力素养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是在其核心内容和稳定要素中渗透个体现实的媒介经验,和在丰富鲜活的媒介文化资源中,不断丰富、多维拓展的。从根本上说,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意图不在于强调刻板的规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程序,而在于学生借助媒介素养教育的参与式教学和开放性内容框架的优势,在教师和周围同学帮助下,通过自身的感受、认识、理解与领悟,对以往媒介知识经验进行再审视、再发现、再加工与再创造,从而内化成为个体独特的心理内容,生成多彩的内心媒介世界和心智结构。与此同时,让学习者在判断复杂的媒介问题和运用媒介进行表达、交往、沟通、交流与创新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有力促进学生媒介素养的建构与发展。

媒介素养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互动性,在教师和学生、课堂和社会、教材和案例、个体经验和文化资源的多边互动中,学生自主进行媒介知识意义和媒介素养的建构,并在生活领域延伸对媒介知识意义的深层理解与运用,这种建构是学生在自身经验、信念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和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支撑与促进,来帮助学生培养分析和解决媒介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开放性,为教师进行媒介素养教学设计提供了多维拓展平台。

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框架因其开放性,为教师设计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方案及其评价标准提供了多维拓展的平台。媒介素养教育尤其重视与倡导一种独具特色的认识论。这一认识论认为,现有的知识既非简单地来自教师的传授,也非来自学生的发现或者学习,它是一门批评性的调查研究和对话的学科,通过这种独具批评性的研究与对话,新的知识和新的认识被学生和教师能动性地创造出来。⑨为了促进学生对媒介知识、媒介意义和媒介素养的建构,势必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媒介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媒介经验,在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指导下,以宽容的态度和兼容并包的胸怀,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媒介理论和媒介技术,并将这些理论与技术跟自己的媒介经验和教学经验相结合,转化为可以共享和迁移的媒介素养教学案例,充分展示出媒介素养教育特别尊重个体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宽广襟怀。比如,英国电影学院(British Film Institute)的课程综述 (Curriculum State⁃ments)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它提供了一种新型而独特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设计,这种设计主要由教师自己规划完成,他们将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恰当地定位在着重培养学生的传媒理解力及其媒介参与能力上。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英国电影学院的教师们没有按照研究的对象或者单纯的媒介技能来设计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内容框架,而是根据学生概念性的理解需求来精心设计课程的内容框架。⑩这种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设计往往向学生提供若干媒介现象的核心概念或关节点(Key Aspects),再根据这些核心概念或关节点进行调查研究并参与课堂讨论。

(四)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与多维拓展,为我们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

媒介素养教育既可以根据学校课程的不同相关性灵活融合于各学科教学中,也可以设置为独立的专门课程。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开放性为我们提供了新视野: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是一种互动发展的过程,它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而且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的过程,其发展过程具有开放性、渗透性和灵活性,这也决定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不再是完全预定的和不可更改的,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也不再局限于学科界限,而是向跨学科、综合性全面迈进,由累积媒介知识不断走向发展和创造媒介知识意义。媒介素养教育必然承认和尊重价值观的多元性,不以所谓的权威观念来控制课堂和学生,不仅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充分的空间,而且把学生看作媒介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更把学生视为媒介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必须体现多元性、主体性和开放性,促进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五)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与多维拓展,深刻地影响着媒介素养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多维拓展,体现出先进的媒介观、课程观、教学观及学习观,是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主导因素,势必影响媒介素养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在媒介素养教育开放性内容框架指导下,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不是传统意义上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不是僵硬知识的总和,也不只是政府和媒介专家关注的事宜,而是师生的互动性、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与开放性的内容、政府和媒介专家的指导多方交叉渗透的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独特系统。也就是说,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不像传统学科课程那样机械地、单向地、线性地强行规定学校教什么,而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生动的教学情境中不断更新扩展的。这样,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不断走向开放、走向整合、走向灵动,由单纯的文本概念转变为复杂的体验历程,教师和学生成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的主体与创造者,在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参与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开发与创新,由此成为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壮大的能动力量。

(六)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与新知识、新方法不断融合,表现出动态、复杂、渗透的多维拓展态势。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新兴媒介的不断涌现,各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必将衍生新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方向,产生新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媒介教育专家和研究者介入学校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在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整合与协调,融合各学科的新成果,提供学习活动策略,进行理论探究和开发指导,为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框架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与技术支撑,使得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不再是僵化凝固的,而成为一个动态、复杂、渗透发展的过程,表现出多维拓展的态势。

信息化社会纷繁复杂的变化和突飞猛进的发展,促使大众传播媒介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力与渗透力显著增强,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技术更能无限多样地满足人们的视听感官需要,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的大众文化信息对社会的影响达到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程度,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媒介现实中生存。媒体业已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二课堂,时刻刷新与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我们适应与改造周围环境的方式。⑪因此,媒介素养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也是在全球化、信息化、媒介化社会中开展终生学习的基础条件。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多维拓展,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且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生发展。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媒介文化、媒介道德、媒介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传播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研究者担心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多维拓展会导致媒介素养教育的泛化,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媒介素养教育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天然有着与时俱进的品质,个别研究者所担心的泛化恰恰证实了媒介素养教育本身所体现出的广泛性、普遍性、灵活性、包容性和渗透性,具有多向度层级融合与多维拓展空间。■

注释:

①裘涵,虞伟业.日本媒介素养研究与借鉴[J].现代传播,2007(5):128.

②张毅,张志安.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特色与经验[J].新闻记者,2007(10):66.

③Bazalgette,C.(ed).(1989).Primary media education:A curriculum statement.London:British Film Institute.

④张冠文,于健.浅论媒介素养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3,(13):69-70.

⑤Hart A.Understanding the media:A practical guide.Lodon:Routledge,1991:78.

⑥龙黎飞.论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原则和途径[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2):116-117.

⑦James D.Hallom:Media education and research:in search of soundbas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s,In Media Development,1995:3.

⑧大卫·帕金翰,宋小卫.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2):76.

⑨宋小卫.西方学者论媒介素养教育[J].国际新闻界2000(4):57.

⑩大卫·帕金翰,宋小卫.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2):77.

⑪王玉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分析[J].当代传播,2006(4):65.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主要内容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