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2015-08-15 00:53范后生
关键词:公允负债会计准则

范后生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公允价值”一词最先出现于1953年。我国于2014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 号——公允价值计量》,并对公允价值定义: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的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一)国外相关研究

195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会计研究公报(ARB)首提公允价值。1976年,美国会计委员会在财务会计准则中开始给出公允价值的概念,即“出售一项资产的交易中,不关联各方自愿达成的价格即为公允价值”。随着会计环境的改变,公允价值的定义也在不断演变。美国关于公允价值的最新定义是2006年的财务会计准则第157 号: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者转移债务所支付的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国际会计委员会于2011年颁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3 号,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之间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或者转移一项负债将会支付的价格。

在研究证券是否应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上,Barth(1994)经过实证研究得出,相对于证券的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显著增强了对股价的市场解释能力,并且认为证券的公允价值与投资者更具相关性[1]。Menger(1998)研究了市场价值会计的可行性,他认为市场价值会计可以减少对企业管理者操纵利润的负面激励,并且可以确认所有的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2]。Richard(2000)研究了英国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结果显示,公允价值计量比历史成本计量具有更加精确和无偏的特点[3]。Scott(2005)指出,美国企业的财务报告中涉及公允价值的项目会增加,并且有助于企业的决策[4]。2008年华尔街银行倒闭潮爆发,不少学者将原因归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然而,Laux(2009)指出,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2008年的金融危机由公允价值引发[5]。Shaffer(2010)研究了美国14 家大型银行,并得出公允价值计量对于银行监管资本的消极影响较少,金融机构将银行巨额贷款的减值损失归于公允价值的说法是一个概念性的错误[6]。

(二)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及研究相对于国外而言起步较晚。最先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是“债务重组”会计准则,随后在“投资”及“非货币性交易”中也引入公允价值计量。随着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作的现象频频发生,财政部不得不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尽量减少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利用。2006年颁布新会计准则,在1 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 项具体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要求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规定了较为严格的使用条件。

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经历了起伏发展的阶段。学者们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观点不尽相同。部分学者主张应用公允价值计量,认为会计计量属性应该从历史成本转为公允价值计量[7],甚至有学者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该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合理可靠,并且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有效的决策[8]。一部分学者支持有限制、有条件地使用公允价值,认为可以对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及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交易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而资产、负债等计量模式则需要进一步改良[9]。周明春和刘西红肯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即缺乏可操作性和可靠性[10]。葛家澍和窦家春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中是有用的,但是公允价值会计属于估计数字,会歪曲财务报表,因此,最合理的应该是在报表附注或者其他财务报告中提供公允价值信息[11]。

根据研究,目前,我国定义的公允价值具有以下内涵:

1.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者负债,应该考虑资产或者负债的特征,即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进行定价时应当考虑资产状况、所在位置以及使用或出售的限制等等。

2.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者负债,应当确定交易是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的有序交易。

3.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进行。

4.市场参与者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买方和卖方:自愿进行交易,相互独立,熟悉情况并且能够根据可取得的信息对交易具备合理认知。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存在的问题

(一)顺周期效应

当市场繁荣时,企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估计财务状况时会表现得过于乐观,从而高估资产的价值;当市场低迷时,则会低估企业资产的价值。这种现象被称为顺周期效应。当市场行情较好的时候,金融公司会减少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而当市场行情较差的时候,金融公司则会增加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这种顺周期效应的存在使得企业不能正确计量资产的价值,从而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主观性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不够活跃,公平价格机制相对匮乏,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评估技术。评估技术的确定需要评估者的专业判断,个人主观性突出,由此估计出来的公允价值不能真实反映相应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导致会计失真,财务状况不真实。又如,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收益,当业绩较差时,一些企业则通过债务重组获取重组利益进行盈余管理。这些人为主观因素可能导致企业操纵利润,使得公允价值可靠性降低。

(三)缺乏公开活跃的市场

公允价值要求市场公开且活跃;要求交易公开、交易双方是自愿的并且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对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初级阶段,资本市场结构不完善,经济环境不健全,不能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一个公开活跃的市场。由于缺乏市场基础,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比较差,不能让公众信服,并且偏离了公允价值的本质。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公允价值运用只能在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一部分市场运用,无法推行到更多的市场范围。

(四)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尽管我国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估计值作为公允价值,但是操作性较低。例如,使用估值技术时需要估计模型,但是在实际操作进行估计时,并不能将所有的因素都纳入模型,而且存在很多定性因素无法进行量化,因此,估计所得的结果可靠性就会降低。再如,现金流量折现法确定公允价值时,需要确定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及折现率,而这些都是比较难以确定的,需要财务人员根据自己的职业经验去进行专业判断,而这种高素质的人才在我国很缺乏。

除了以上问题,还存在实施成本过大以及容易导致市场出现“羊群效应”,不利于宏观经济发展等问题。

三、政策方面的建议

公允价值的正确运用,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便于企业及行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同时引导企业加大对商誉这类无形资产的投资。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作用,给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法律制度

公允价值准则颁布的时间不长,与之相关的细则条款也尚未制定,因此,在巨大私利的诱惑之下,不少不法分子钻法律法规的空隙,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利润操作。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法律,除了会计法之外,还有审计法、经济法以及税法等。为了使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拥有一个规范的空间,应该健全和完善与公允价值相关的法律,使得监督者有法可依。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道德水平

公允价值计量程序复杂,尤其是没有活跃市场提供价格时,会计人员必须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主观认知来选择估计模型、变量及估计结果的调整。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其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公允价值存在主观判断性,在不当利益驱使下,会计人员很可能造假,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方便。

(三)完善市场经济机制

我们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公允价值属性的应用创造良好的基础。首先,应该完善我国各级市场建设,加强监管,及时披露市场信息。其次,应充分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调节商品的物价,对于市场经济有恶劣影响的垄断行为、关联交易等,政府应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尽量走市场化道路。

(四)完善估值技术

公允价值计量依赖估值技术。会计准则没有明确规定使用哪种估值技术更加符合要求,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因此,细化会计准则的要求,提供详细的应用指南,制定统一的选择标准,提供估值技术的选择依据,可以消除企业选择的随意性,降低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操纵利润的可能性。

[1]Barth M E.Fair value accounting:Evidence from investment securities and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banks[J].Accounting Review,1994(1):25.

[2]Mengle.PracticabilityoftheMarketValueAccounting of the Commercial Banks[J].Accounting Theory,1998(1):41-65.

[3]Richard Dietrich J,Harris M S,Muller III K A.The reliability of investment property fair value estimat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2):125-158.

[4]Scott M.Achieving Fair Value:How quoted corporations can better manage life on the public markets[R].2005.

[5]Laux C,Leuz C.Did fair-value accounting contribute to the financial crisis?[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9.

[6]Shaffer S.Fair Value Accounting:Villain OrInnocEnt Victim:Exploring the Links Between Fair Value Accounting,Bank Regulatoty Capital and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2010.

[7]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J].会计研究,1997(1).

[8]王建成,胡振国.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J].会计研究,2007(5).

[9]陆建桥.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2005(5):6.

[10]周明春,刘西红.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9(9):15-21.

[11]葛家澍,窦家春.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问题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猜你喜欢
公允负债会计准则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你的负债重吗?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公允价值影响了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行为吗?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