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2015-08-15 00:43张琪健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教育

张琪健

(宁大附中 宁夏银川 75002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也必将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题。作为在职阶段的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说,一方面来自青年教师的内在需求和意识,另一方面与青年教师的专业特殊能力相关。要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就不仅要重视青年教师主体“内省”的价值,同时要重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样才能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

1 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终身学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力图通过不断地“内省”,确立“学习即生活、学习即工作、学习即责任、学习即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判断,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自主”。教师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它不是把某种现成的教育知识或教育理论直接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而是一个“认知——实践——反思”的复杂过程,每一环节,都受到个性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教师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影响。同时要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这个水必须是活水,得时常更新,因为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体,课堂若没有时代活水流淌,又怎能与学生产生共鸣?

所以,作为初出茅庐的一名青年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分析教材能力,以及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学无止境”,要终身以书为伴,跟着时代的节拍,走在时代的前沿,这样才能给学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识。

记得刚上讲台的那段时间,每次上完课,自己都觉得不够理想,知识内容好似一副骨头架子,无血无肉。所有的内容是讲完了,但是照本宣科,对教材深层次的理解不到位,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后来,我就去听其他老教师的课,翻阅辅导资料,甚至从网上找来优秀教师的课,一遍一遍的去听。通过各种渠道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只有熟悉教材,研读教学大纲,掌握所有知识点,这样上课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在自己完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学生。这样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也牢固了。

比如说,在讲到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细胞的增殖”。首先要理解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什么是细胞周期呢?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这个概念很多同学会忽略前面大的范围限定“连续分裂的细胞”。也就是说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很多题也是围绕这一点设置陷阱来干扰学生。我就查找了相应的资料,进行总结,上课时给学生举出相关例子:(1)人人都有爱美之心,头发每天洗得油亮油亮的,但美中不足的是,有头屑,令大家烦恼,同时应运而生的去屑洗发水走俏。实质上,掉头屑很正常,不光是头皮上,人体其他部位都会掉皮屑。这是因为每天都有大量的角质层细胞死亡脱落,但皮不会掉光。因为有新的细胞产生替代死亡脱落的细胞、时常更新。这都归功于表皮生发层的细胞,也就说表皮生发层细胞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2)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这一正一反且联系实际的例子,学生更易掌握、记忆。

2 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

教师从事教学除了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和有关教育科学知识以外,还应具备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教学智慧等教育实践性知识,它需要教师不断地积累,总结而形成经验:以听课为重要形式的“经验的移植和整合”——研究和借鉴具体而鲜活地存在于身边的他人(专家)经验——则显得更为便捷;“反思性探究和实践”则从研究自身的专业活动出发——把自己的专业活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事件”,为丰富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智慧展现了又一条更有价值的思路。反思的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其实践信念和实践的因果决定因素有更多的我意识,从而使教师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大量的教学案例使我体会到:对教师来说,教育教学的方式要因材施教,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月底,学校派出十几名教师参加了西安高新三中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中学名校高校课堂实践策略研讨会暨名校教师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现场指导活动”。回来同事做了学习成果汇报,我聆听了之后感触颇深,不管是“三三六”自主学习的“杜郎口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还是西安高新三中的“四步12法”的课堂教学,都是把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立足点转变为以“学”为主,把教师与学生的单向型联系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多向型互动。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这次的学习成果汇报给了我很大启迪,结合我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也在慢慢摸索适合他们的高效学习模式,要求自己课前的准备工作细致全面,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外知识拓展资料,编写了学案以及章节检测题。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学,填写学案(15分钟);再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提出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讨论(10分钟);然后再由我对于他们的讨论进行总结评价(15分钟);最后完成当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5分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以及不断的改进,学生也适应了这种方式,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成绩也不断地提高。两个班的平均分从最初的六十几到七十几,上次月考四班的平均分达到了80分,总共62名学生有40人上80分,没有不及格的。后来我做了个小小调查,生物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每节课的学案做得非常的认真。看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案也起了不小作用,接下来我应该再将学案进行修改,内容全面,重难点突出,巩固练习题由简单到难,分层次训练。

收获了小小成绩同时也给我了非常大的信心。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依然倡导自主学习,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3 要勤于反思,善于总结

当教师开始注意反思其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时,也就意味着教师真正开始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化。此外,在教育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帮助下“开发教学案例”和“建设校本课程”,针对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等教育教学工作,都能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实践平台。经常总结反思是提高自身教育技能和教育理念的的必须环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实践+反思=成功”的教师发展“公式”。我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学生活动的环节,课堂细节的处理等方面去反思。

我的做法是,每节课都会提前一个礼拜备课、写教案。教案必须是详案,甚至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到了要上课的前一天,再根据自己所做的习题,所翻阅的相关资料进行修改教案,遗漏的内容补上,多余重复的话语删掉。然后带着微笑和热情去上课,一堂课结束后,再进行反思总结,这个更为关键重要。因为只有自己实践过了,才能知道问题真正出现在哪里。大的方面:学生听懂了吗?重点内容掌握了吗?我投入激情了吗?细节方面: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学生活动安排的是否得当?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那个地方需要改进?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再去细细琢磨推敲,或者再去请教老教师。有了好的想法再补充到教案上。这样避免下一堂课出现同样的问题犯同样的问题。我有时候也写写教学随笔,回味这一段时间的收获与遗憾。每隔一段时间我也会翻看学生的成绩单,成绩有退步的找来谈谈心。了解学生,鼓励学生。

4 具备优秀品质,坚持信念

教师的工作繁琐而忙碌,成天跟未成年的孩子打交道。要批评教育他们,要安慰鼓励他们,不管他们在学习还是做人方面出了问题,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时开导纠正。那这就先要求我们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具备优秀的品质。作为青年教师,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树师德、铸师魂:

4.1 有爱心

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言,教师首要的素质,是有一颗爱心。陶行知先生说:“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教师有了爱,学校成了乐园,师生成了朋友,教育就能取得最佳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没错,老师,是智慧的与勤劳的化身,更是博爱与奉献的典型。

爱学生,就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不能因学生的家庭背景的差异,智力和能力的不同,学习成绩的优劣,分别对待。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的,我们眼中的淘气顽皮的孩子可能思维发达、想象力丰富。不要因为不合我们“胃口”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当然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个学生成才,但他们身上各有长处优点,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引导他们,发挥长处,学会做人。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爱”的方式,不是不分场合伤他们自尊,侮辱他们,更不是一味的纵容。我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管理要松紧适宜,宽严相济。孩子的心智不成熟,总会有犯错的时候,这时候老师应该及时批评纠正,以至于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如若孩子每次犯了错我们都是一种包容的心态,不及时批评纠正,那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错或是就算有错老师也不会把他怎么样,连点错误都承担不了难以成大器。当然批评教育得适当,要严而有度,爱而不溺。

4.2 有耐心

教育教学是个日积月累、细水长流的漫长过程。需要的是一往情深的执着,锲而不舍的坚持。俗话说“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尤其是对待学困生、顽固生,多给一些时间,耐心的教育教导他们,虽然效果不是显而易见,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总会有收获。

当学生有知识点不懂的地方,我们应该耐心的给他讲一遍,甚至两遍、三遍;当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应该耐心批评教育,直到他们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当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我们应该耐心的开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慢慢地化解他们内心的无奈。

4.3 有责任心

我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喜欢每一件琐事,学生有些做法也会令自己烦恼生气。是什么可以让我们调整好心态,一条道坚持走下去?那就是责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说过“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没错,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关系到国家的荣辱兴衰和民族的整体素质。正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少年强则国强”。那么要使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博学强记,教师便承担起巨大责任。责任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甚至责任胜于能力,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着责任感的教师才会有耐心去教育学生、关爱学生。作为免费师范生更是“生命与使命同行”。

总之,要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让学习、思考、教研成为自己的生存常态,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并且具备优秀的品质,这不仅是每一位真正热爱教师职业者的毕生追求,也是新课改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

[1]谭仁杰.做研究型教师[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2]宿春礼,周韶梅.责任胜于能力.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1).

[3]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

[4]续梅,李东.生命与使命同行[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5).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