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2015-08-21 15:39齐玲
珠江水运 2015年13期
关键词:八项规定常态化作风建设

齐玲

摘 要: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反腐败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向量大、面广的作风建设开战,向习惯势力开战,持续发力,一抓到底,彰显了从严治党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要经常抓、见常态。

关键词:八项规定 作风建设 常态化

1.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的启示

(1)中央示范做好表率。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三年多来,中央政治局带头执行八项规定,以上率下,说到做到。带动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到基层检查工作,听取汇报直入主题、语言质朴、贴近群众,倡导短、实、新文风。强调树立过紧日子观念,工作生活中厉行勤俭节约,保持艰苦朴素优良传统。推动了作风建设常态化,为广大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作出了表率。

(2)配套制度不断推出。加强作风建设,持续发力。中央、中纪委出台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系列文件,传递了厉行节约、从严治理,反对特权思想和奢侈享乐等“四风”问题的治理信息,坚决铲除腐败的土壤,坚持用制度管理,让人民来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体现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治理理念。

(3)惩处力度持续加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具体事情抓起,在“严、实”二字上下功夫。一件一件整改,一个一个落实。贯穿了“从小处预防”的反腐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突出了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与司法对接,整合反腐的力量;坚持“老虎”、“苍蝇”同打,主动出击,突出严惩查办,形成震慑,起到端正党风政风,纯洁行风民风的强力效用。

2.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的思考

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为端正党风、改进作风、求真务实,提供了强力的指导。

(1)从坚定信念开始。作风建设关乎党的生命,作风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的执政群众基础的切入点。”

党中央、中纪委顺应民心,向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开战,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发展提供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2)从普遍事物着手。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央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对领导干部日常行止提出明确要求。从日常的“小”事抓起,从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也充分说明了我党惩治腐败,坚决铲除产生腐败土壤的决心和信心。

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找准“四风”的具体表现,突出重点、着力整改,尤其着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着力整治跑官要官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吃拿卡要问题。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公务接待、福利、休假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落实不赠送、不接受礼品的规定,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超标准享受待遇的各种问题,不断改进推进作风建设。

(3)从组织建设先导。党风政风对行风民风具有重要影响。抓作风建设,首先从组织建设先导,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领导。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的意识。决不能只重业务不抓党风、只看发展指标不抓惩治腐败,严于律己,放下“官架子”深入一线、听取意见;敢于“碰钉子”,直面问题、为民办事;能出“新点子”,推动工作、大胆创新。

(4)从时间节点入手。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礼尚往来”俗却演变成了以公款吃喝、送礼,借此建立起相互帮衬、互利互惠的小圈子,最终达到权力与资源成为谋取私利的目的。殊不知,如此的“礼尚往来”是严重腐蚀着队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彻底根除这种“行送礼之风,达贿赂之实”的劣习,抓住春节、中秋等重要的时间节点,提前布局,早打招呼,刹住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公款送礼的不正之风,把日常性监督与阶段性检查结合起来,对顶风违纪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不断提高执纪问责的实效性、震慑力,真正形成把反“四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自身自律自觉的行为准则。

3.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的对策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任重道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此:

(1)把住廉政教育的“总开关”。廉政教育是基础,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总开关”。坚持抓好廉政教育,充分运用廉政教育月活动载体,不断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弘扬优良的德政传统,唤醒权力主体的自律意识,培育廉洁自律的政治氛围。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章、廉政准则、党的纯洁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不断探索和深化创新廉政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机制,为落实两个责任,为“两个责任”的落地生根,筑牢坚固的思想防线。

(2)牵住两个责任的“牛鼻子”。落实责任是关键。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的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好落实。做到聚焦主业,执纪问责,铁肩担责。考核评价工作坚持自我评价与督查考核复核评价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注重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第三方机构的作用。牢固树立打“持久战”思想,要有静气、不刮风,不搞运动、不是一阵子,把握节奏和力度,把工作步步引向深入。

(3)筑牢制度建设的“防护墙”。制度建设是根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方略,中国反腐败建设将由此从运动式走向法治化,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反腐倡廉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将牢牢筑起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高高的“防护墙”,将腐败拒之于外。寓惩治和预防贯穿于各个环节,全程防护。为权力设计边界、在“防护墙”上架起带电的“高压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电笼”里。

制度建设关乎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要随时对制度建设进行动态追踪,定期分析,适时完善。尤其要针对行业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作风方面的表达与展示,剖析问题根源,明确改进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强化制度执行。把落实八项规定和加强作风建设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建立并形成长效机制。

(4)开足强化监督的“探照灯”。强化监督是途径,着重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和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的监督。着眼于堵塞漏洞和超前防范,开展专项巡视。纠查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按照新的政策规定,不断优化和规范业务工作流程,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相关制度机制不断完善。纪检监督之威;纠错补漏,取得监督之实。

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牢固树立打阵地战、持久战、歼灭战、围剿战的战略思想,坚持实现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事务公开,把监督权交给人民群众。坚持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月报表制度;坚持纪检监察机关反映问题线索处置情况月报制度;坚持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专项情况报告制度,恒久深化和巩固落实战略战术的成果。

(5)狠出严肃查处的“杀手锏”。严肃查处是手段。铁拳惩腐,防止反弹,加大执纪问责力度,敢动真碰硬,强化刚性执纪,对不收敛不收手者、对阳奉阴违者、对顶风作案者狠出“杀手锏”,绝不手软,绝不姑息。坚决做到问责一个、教育一批,以“零容忍”的态度、“钉钉子”的精神、“连根拔”的韧劲,从严从重从快处理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确保改进作风建设力度不减、一以贯之,让中央“八项规定”成为“铁八条”。

加大信访线索的查处力度,积极主动,关口前移,着力打造“阳光信访”,坚持开门反腐,进一步拓宽和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发挥信访举报的监督、预警和预防作用。同时,把信访举报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把纪检信访案件作为获取问题线索的主要来源。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反。让铁面监督、铁腕执纪掷地有声、持之以恒。

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改进作风,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要让八项规定,作风建设成为永恒的主题,警钟常鸣,名片常亮。让好作风成习惯成自然,成常态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八项规定常态化作风建设
国企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探讨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坚持严以用权 提高党员干部担责能力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党纪“官德”内容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