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后吸收率的临床研究

2015-08-22 06:28康彦玲吴小会仇树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隆乳吸脂吸收率

李 燕, 郭 莉, 康彦玲, 高 慧, 吴小会, 仇树林, 谢 淼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后吸收率的临床研究

李 燕, 郭 莉, 康彦玲, 高 慧, 吴小会, 仇树林, 谢 淼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扫描技术测量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后吸收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三维扫描技术,对30例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的女性进行乳房体积测量,通过测量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乳房体积,计算移植后自体脂肪颗粒的吸收率。结果 术后1、3、6个月时脂肪吸收率分别为(35.21±4.43)%、(52.60±3.18)%、(53.78±3.05)%。术后3、6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脂肪吸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三维扫描技术测量移植自体脂肪吸收率,可为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提供较为客观的临床参考。

自体脂肪移植; 隆乳术; 吸收率; 三维扫描技术

自体脂肪组织移植有着上百年的历史,随着肿胀吸脂技术的发展,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以其组织相容性好、无排异、无瘢痕等优势,成为目前人体软组织填充的理想方法。乳房可充分体现女性的第二性征,是女性的重要美学单位。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即可改善吸脂部位外形,又可以将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于乳房,达到隆乳的目的,一举两得,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但自体脂肪游离移植术后,成活率不高,容易出现液化、硬化、钙化等并发症[1-2]。因此,探寻自体脂肪移植后吸收率的有效测量方法,是整形美容外科临床关注的问题。自2008 年7月至2013年 11月,我们采用三维扫描技术,测量了30例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后乳房体积的变化,测算出了脂肪移植后的吸收率,以期为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提供较为客观的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45岁,平均35岁。其中,乳腺发育欠佳 22 例,乳房轻度下垂 6 例,乳房不对称行单侧矫正2 例。未婚者19例,已婚未育者3例,已婚已育且哺乳者8例。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

2.1.1 吸脂供区的选择 选取皮肤弹性好,皮下脂肪丰富的部位,如上下腹、髂腰及大腿等。因这些部位的脂肪组织蛋白酶活性高,有利于移植后脂肪细胞的存活。

2.1.2 吸脂方法 配制肿胀液(0.05%利多卡因+1∶100万肾上腺素)。取脂部位注射肿胀液后,以直径3.0 mm的锐针,连接 20 ml 注射器,由深到浅进行脂肪抽吸;先抽吸深层脂肪,再改用2.5 mm吸头吸取浅层脂肪;注意勿损伤真皮下血管网,一般保留1.0~1.5 cm皮下脂肪厚度。

2.1.3 脂肪颗粒纯化 用生理盐水洗去脂肪颗粒中红色血性液体,静置沉淀,待其分为3层,最上层为脂滴,中间层为颗粒脂肪细胞,最下层为液体成分。推出最下层的液体混合物,应用 4 ℃生理盐水,反复冲洗3、4次,将中层脂肪细胞通过三通管转移至5 ml注射器备用。

2.1.4 脂肪颗粒移植 于胸外侧隐蔽部位选择注射点,以尖刀片做2 mm切口,用直径 2 mm无侧孔吸脂针,将纯化好的脂肪颗粒低压、缓慢,多层次、多隧道、多点位移植于胸大肌后间隙、乳房后间隙和皮下脂肪层,注射后轻柔按摩乳房,使脂肪颗粒分布均匀。单侧注入脂肪颗粒160~400 ml。术后 1 周适当包扎,限制上肢活动,禁止按摩和挤压乳房,以减少对移植脂肪细胞的损伤。

2.2 测量方法

2.2.1 三维扫描系统 硬件:OKIO-SC-400型结构光扫描系统(北京天远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软件:Geomagic Studio10(美国RAINDROP GEOMAGIC公司)。

2.2.2 三维图像的获取及处理 首先采集图像,每例患者在保持体位不变和自然呼气末状态下接受扫描,取患者正位、侧位45°、90°体位各扫描1次,获得5张图像。应用Geomagic Studio10软件读取扫描图像,对其进行处理,形成乳房三维图像;基于形成的三维图像,制作虚拟胸壁,将乳房分离,通过Geomagic Studio10软件测出乳房体积。

2.2.3 计算自体脂肪颗粒吸收率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测量乳房体积,计算自体脂肪颗粒吸收率。脂肪吸收率=(术前乳房体积+移植脂肪体积-术后时间点乳房体积)/移植脂肪体积。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本组共30 例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乳房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图1);均未出现明显脂肪液化、乳房硬结、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3、6个月时脂肪吸收率分别为(35.21±4.43)%、(52.60±3.18)%、(53.78±3.05)%。术后3、6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脂肪吸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的适应证包括乳房腺体发育不良、哺乳后乳房腺体萎缩和双侧乳房不对称等[3-5]。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通过吸脂技术,从自身脂肪丰富部位吸取一定数量的脂肪颗粒,可以重塑吸脂区体形,同时通过提纯将脂肪颗粒用于隆乳术,以改善乳房外形。因此,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得到了患者和医师的青睐。但是,此手术目前尚存在自体脂肪成活率不高,移植后脂肪体积和质量下降,单次单侧乳房注射量受限,坏死脂肪颗粒纤维囊性化和假性囊肿形成硬结、感染及钙化等问题[6]。通过对自体脂肪颗粒隆乳术后吸收率的研究,可为临床自体脂肪移植手术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关于自体脂肪移植的研究很多,但关于自体脂肪移植隆乳吸收率的研究报道则少见。以往手术大多凭经验注射一定量的脂肪,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适量的自体脂肪注射可以提高脂肪的成活率及临床效果。

在临床操作中,根据文献及我们的临床经验,采用以下方式可减少脂肪细胞的破坏,提高脂肪移植的成活率:⑴李发成等[7]研究显示,吸脂肿胀液中的利多卡因及肾上腺素可抑制脂肪颗粒活性,因此应将抽取的脂肪颗粒立即彻底漂洗。⑵术中采用锐性吸脂针进行抽吸,可减少脂肪细胞损伤。⑶采取注射器手动抽吸脂肪颗粒,以较小负压进行吸引,可减少对脂肪细胞的破坏。⑷雷华和李青峰[8]研究显示,不论经高速离心,还是低速离心,脂肪颗粒葡萄糖转移量均会随离心速度增大而逐渐降低,说明脂肪颗粒活性受损,且不能完全恢复。因此,本研究采用静置法进行分离提纯。⑸多层次分散注射有利于脂肪成活。脂肪均匀分散于组织内,可以保护尽可能多的脂肪细胞存活,并且使不能存活的脂肪充分吸收,避免或减少出现硬块及脂肪液化等并发症[9-10]。注射中采用多点位、多层次、多隧道注射,且注射完毕适当按摩,使脂肪颗粒分布均匀,以促进血运的建立。通过采用这些方法,尽可能减少了脂肪细胞的损伤,可提高其成活率。由于本研究是在自体脂肪提取分离及注射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不同的提取分离和注射方法是否对术后自体脂肪的成活率产生影响,还需进一步地研究。此外,对于不同的注射量,是否对吸收率也有一定影响,本研究也未证实。

目前,乳房体积测量技术主要有经验公式法、模具法、压缩X线拍片法、三维超声法、MRI法、三维扫描测量技术等。测量自体脂肪隆乳术后的吸收率,对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后乳房体积的精确预测非常关键。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之后,本组采用三维扫描测量技术测量术前、术后乳房体积,从而计算出自体脂肪颗粒隆乳术后的脂肪吸收率。应用三维扫描测量技术测量乳房体积,具有简洁、快速、高精度、可重复的优点,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刘春军等[11]对三维扫描技术测量的可靠性和精确度进行了研究,肯定了该法在测量乳房体积变化中的先进性,认为其应该作为测量乳房体积变化的标准。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1个月时,乳房体积较手术刚结束时变化较大,即脂肪吸收较快,而术后3个月与6个月时,脂肪吸收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推测,自体脂肪移植隆乳在术后3个月时,基本达稳定状态,因此对于一次注射未达满意效果者,可在3个月后行再次注射填充。通过对脂肪吸收率的测定,可以对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乳房外观的改善有一个预估,也可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及需求,推算需要注射的脂肪量。公式如下:术前乳房体积为A,术后体积为B,术中注射脂肪体积为C,B=A+C(1-吸收率),C=(B-A)/(1-吸收率)。这样便可以通过公式推算术后可达到的填充效果,并尽可能减少手术次数,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及经济负担。但是,自体脂肪注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脂肪颗粒注射隆乳后,脂肪细胞的成活率取决于移植脂肪组织的损伤、移植脂肪组织血液循环的重建、移植数量与受区面积、受区血供条件和感染等因素[12]。过多的脂肪注射量会对周围组织产生过多的压力,影响血运建立,进而影响脂肪细胞的成活[13]。因此,适量的脂肪注射,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脂肪细胞的成活率,保证手术效果。通过对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吸收率的测量,在手术时会做到心中有数,并适量掌握脂肪的注射量,以期达到更满意的注射隆乳效果。

[1] 陈 阳, 高建华, 宋良萍, 等.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治疗哺乳后乳腺萎缩的临床评价[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8,22(3):343-345.

[2] Spear SL, Wilson HB, Lockwood MD. Fat injection to correct contour deformities in the reconstructed breast[J]. Plast Reconstr Surg, 2005,116(5):1300-1305.

[3] Finze E. Breast enlargement induced by liposuction[J]. Dermatol Surg, 2003,29(9):928-930.

[4] Frew KE, Rossi A, Bruck MC, et al. Breast enlargement after liposuction: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between power liposuction versus traditional liposuction[J]. Dermatol Surg, 2005,31(3):292-296.

[5] 石重明, 杨宁君. 脂肪抽吸和脂肪颗粒注射隆胸术[J].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0,11(4):176-177.

[6] 穆大力, 栾 杰, 穆兰花, 等. 吸脂隆乳术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临床分析[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6,17(6):435-437.

[7] 李发成, 雷 华, 李青峰. 若干理化因素对脂肪颗粒活性影响的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05,14(1):31-33.

[8] 雷 华, 李青峰. 离心对脂肪颗粒活性影响的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05,14(1):21-24.

[9] Schultz I, Lindegren A, Wickman M. Improved shape and consistency after lipofilling of the breast: patients′ evaluation of the outcome[J]. J Plast Surg Hand Surg, 2012,46(2):85-90.

[10] Rubin JP, Coon D, Zuley M, et al. Mammographic changes after fat transfer to the breast compared with changes after breast reduction: a blinded study[J]. Plast Reconstr Surg, 2012,129(5):1029-1038.

[11] 刘春军, 栾 杰, 吉 恺, 等. 三维扫描技术测量隆乳术后乳房体积变化的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1,20(9):81-83.

[12] 王 炜. 整形外科学[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327.

[13] 赵德梅, 孟庆楠, 陈建国, 等. 正应力对脂肪细胞活性的影响[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2,18(3):193-196.

Clinical study of absorption rate after breast augmentation with autologous fat granule transplantation

LIYan,GUOLi,KANGYan-ling,etal.

(DepartmentofthePlasticSurgery,theFirstHospitalofShijiazhuang,Hebei050011,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ree dimensional scanning technology in measuring the absorption rate on breast augmentation with autologous fat granule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breast three dimensional scanning technology wa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breast volume before operation and at 1 month, 3 months,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ith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thereby calculating the absorption rate of autologous fat. Results By measuring the breast volume of 30 female patients with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for breast augmentation, We figured out the rates of fat absorption at 1 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surgery were (35.21±4.43)%, (52.60±3.18)% and (53.78±3.05)%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rate at 1 month after surgery, the rates at 3 and 6 months after surgery had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Buttherewasnodifferencebycomparingtherateat3monthswithrate6monthsaftersurgery(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3D scanning technology on measuring the fat absorption rate could provide clinical references for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in the breast augmentation.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Augmentation mammaplasty; Absorptivity; Three dimensional scanning technology

石家庄市科技指导计划项目资助(121461413)

050011 河北 石家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整形美容中心

李 燕(1978-),女,河北石家庄人,主治医师,硕士.

谢 淼,050011,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整形美容中心,电子信箱:smilemiaoxm@sina.com

10.3969/j.issn.1673-7040.2015.06.011

R

A

1673-7040(2015)06-0348-03

2015-02-05)

猜你喜欢
隆乳吸脂吸收率
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宽频声导抗测试声能吸收率特征研究△
复硝酚钠与胺鲜酯对棉花化肥吸收率的影响
撤稿声明
水动力辅助吸脂用于自体脂肪移植隆胸的疗效观察
不同自体脂肪移植容积对隆乳术的效果的影响
改进意大利电子吸脂机快速吸脂法
五种隆乳切口的术后护理
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高频超声检查与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