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市县GDP考核需五大配套

2015-08-29 23:10黄长秋
西部大开发 2015年2期
关键词:补偿指标考核

黄长秋

2012年出台的《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福建省将84个县(市、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4个类别。其中,22个县(市)属农产品主产区,12个县(市)属重点生态功能区,这两者均为限制开发区域。

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福建省决定对这34个列为限制开发区域的县(市),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取消对其地区生产总值的考核。通知还明确要求,各设区市对本地区制定的2014年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进行修订,调整对县(市、区)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时取消对限制开发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34个县(市)中,属农产品主产区的22个县(市)分别为:福州闽清县,漳州长泰县、南靖县、平和县,三明宁化县、尤溪县、将乐县、明溪县、建宁县、清流县,龙岩漳平市、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南平建瓯市、顺昌县、浦城县、松溪县、光泽县、政和县,宁德古田县。

属重点生态功能区的12个县(市)分别为:福州永泰县,漳州华安县,泉州安溪县、德化县、永春县,三明泰宁县、大田县,南平武夷山市,宁德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柘荣县。

各县发展模式:

连城:乡镇分类考核差异发展;

柘荣:挖潜绿色GDP;

武夷山:做强三产、做巧二产、做精一产;

南靖:调整工业求平衡;

平和:精耕农产品产业链;

德化:用足政策调整的时间和空间;

大田:告别资源型粗放发展模式;

建瓯:做强现代农业的引擎。

第一,考核并未松绑,压力反而增加

取消GDP考核,发展要求更高,不能简单地“以GDP论英雄”,以生态和民生的考核导向取而代之,看起来像是在做“减法”,给县域经济“松绑”,实质上是在做“加法”。取消考核GDP,不是不要GDP,而是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对发展的质量、效益的标准和要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取消GDP考核后,县里面压力并没有减轻:一方面经济上肯定要持续发展,工业还是要长抓不懈,取消考核,意味着生态保护要更好,环保理念要更强,需要在项目选择上把得更严。”闽南山区县一名官员说。大田县有关人士也表示,取消GDP考核,不是不要发展,反而是更严苛的考核,实质上对GDP的质量和含金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生态建设得好,项目把关要到位。随着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政绩观的调整,项目转入门槛提高了。工业没有污染不可能,需要更加科学的规划布局,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第二,与GDP相关的指标仍在考核

决策落到实处,需要时间缓冲,长久以来的“唯GDP论”,是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关键,在任期间,地方官员总想做出点什么、留下点什么、得到些什么。用什么来衡量呢?GDP当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走访中,不少县级统计局官员反映,取消GDP考核对部门的工作影响不大,GDP虽然不考核,但是支撑GDP的所有指标都在考核。

“虽说县里取消GDP,但是市里还是照样要GDP,市里的GDP还是需要各个县里来贡献。”闽南山区县统计部门相关人士说,关键是配套细则没出来。如果GDP不考核,相关的指标也不应考核。据了解,目前,部分市一级对县一级的考核,工业指标没有减少或减少不多,增幅方面也没下调或略调,幅度不明显。

上级下达与GDP有关的指标任务时,需切实落实到位,几个关键指标任务,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增长4个主要指标,增幅应切实降低,与GDP对应的指标增幅,也应切实降低,否则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有些指标应适当减少增幅,区别对待。”某县一地方官员说,跟生态有关的指标和产业要加大考核的权重,促进单项考评,比如侧重特色优质农业、乡村旅游业、富美乡村的单项考核等。将取消GDP的良性效应真正落实到位。“区别对待、分类考核,促进单项考核”,是不少地方官员的心声。

第三,生态补偿机制还未完善

福建省取消GDP考核的34县(市)多为山区县,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与沿海县(市)相比,显然优势没那么多,本就经济不发达,项目要求上还增加了关卡。不少地方主政官表示忧虑,虽然当地经济发展不上去,政绩考核也不会受影响,但对地方仍是损失。对此,应完善配套政策给予扶持。

一个地方要保护生态,主导产业只能选现代农业、旅游业等,但同工业项目相比,都不能马上产生大效益,对县市的长期发展,让地方官员不禁担忧。尽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要求,已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

福建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始于1993年,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主要包括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重要水源地生态补偿、矿产开采生态补偿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是全国较早开展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的省份。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生态补偿还存在几大软肋:生态补偿标准偏低、生态效益补偿筹资来源少、生态补偿立法滞后、生态补偿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客体认识不一致等问题,调动不了流域上游地区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从长期看,生态补偿机制是否科学,是否能切实解决县市及当地居民的切实问题,是取消GDP考核后,实现市县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第四,生态区县财政运转无保障

不少地方官员提到希望国家政策层面,能给予倾斜,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生态补偿力度。地方经济主要来源于税收,不考核GDP之后,市县会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工业项目进来的门槛提高,对于一些贫困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勒紧裤腰带抓生态,与政策的初衷是背离的,如果有一套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来保障这些县的正常运转,可以让他们安心保护好生态。“不考核GDP意味着,生态保护、环境保护、水源保护的功能,成市县的首要任务。”

由于招商引资和税收的减少,财政支出不仅没有减少,财政渠道拿到的补助很少,与此同时,财政支出和投入反而会更大,之间的资金缺口与日俱增,从长远看,这一问题会越来越明显。

第五,招商引资流程需变革

以前考核GDP,农业占比大的县市,一般都会拼命发展工业,由于本身基础设施不完善、区位优势不明显,出现了饥不择食现象,引进一些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的工业企业。一方面贡献效益不高,一方面又造成土地浪费、环境破坏等。

长泰县招商局一官员告诉记者,现在招商,新引进的项目集中到工业区落户,要符合各个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规划,要符合国家、省、市相关的环保要求,禁止新建扩建造纸、制革、电镀、漂染、化工行业,和以排入氨氮、总磷等为主要污染物的工业项目。

“现在外出招商,环保局长也要一起跟去看项目,之前则比较少跟。”长泰县招商局局长汤清杰说:“为了促进项目质量,我们现在实行3挂钩制度:第一、地价与税收挂钩;第二,建设速度与办证速度挂钩;第三,工地面积与投资强度挂钩。目前已经形成机制,具体执行单位是各乡镇,县里工业办跟踪、把关,还有县里有项目联审制度,一个项目能否落地,需经过十几个部门研究通过。”

对照新的政策要求,重新梳理并改进招商引资流程,形成制度保证,是这类县共同的任务。

调查中,从市县反映的情况看,相关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短时期内可能与决策的初衷有一定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扩大改革成果。

猜你喜欢
补偿指标考核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PWM的死区补偿技术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无功补偿装置在10kV馈线中的应用与研究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