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弊端之我见

2015-09-06 18:37乔树莲
甘肃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激励教学评价创新

乔树莲

【关键词】 教学评价;创新;激励;客观;

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3—0081—01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名教师,只把功课教好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引导、鼓励、表扬、互评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评价语言单调,缺乏创新性

在新课改浪潮的推进下,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位教师都在努力改变,其中最显著的改变就是评价语言。“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充满正能量的激励性语言不绝于耳,这从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但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一种听觉疲劳——学生回答对了,老师说“真棒”,学生茫然,“棒在哪里?”如此长年累月的单调评价,会使课堂失去生机和活力,变得机械而枯燥,会使学生失去回答问题的动力和期待,变得无趣而被动。反思一下,我们能不能让自己的评价语言活起来,让评价语言充满学科的味道?作为语文课堂的评价应该有语文的味道,突出语文的学科特色,应该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实践能力做出相应的评价,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要让公式化的评价语言成为所有学科的通用语言。

二、评价流于形式,缺乏客观性

评价贵在真诚。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们的课文是以文字为载体,承载着人的情与意。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投入真情的。真诚的评价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尊重的基本常识。纵观许多语文课堂,评价仅仅成了一种课堂的装饰,为评价而评价,教师有时并未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而是沉浸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构思中,对学生的许多奇思妙想只用“不错”这样空洞的语言一带而过,使学生思维的火花瞬间熄灭,使得许多本会更完美的课堂生成失去妩媚。其实,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不吝啬赏识与赞许,更不丢失纠正与引导,用客观、公平、幽默、风趣的评价方式营造一个充满尊重与赏识的课堂氛围,真正促进学生品格与智慧充分、自由地发展。

三、评价注重结果,缺乏激励性

新课程标准中更加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教育评价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与评价。笔者曾经听过二年级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的公开课。课上有个学生很有感情、抑扬顿挫地读道:“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老师满面微笑,热情洋溢地评价:“这个句子你读得太好了!老师一下就听出你的自豪与强大,请你再读一遍,请大家仔细听!”学生挺直腰板,读得更加有板有眼,其他学生也听出读好这句话的关键。教师的赏识评价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并使火花熊熊燃烧,照亮全班,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

四、评价方向单一,缺乏互动性

课堂评价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方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客观、真诚、准确的评价,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自我评价以及评价他人。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后者,导致了课堂评价的单向性,使学生成了被动的评价者。如果在课堂上运用合作评价法——相互评价法,学生就会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他们将成为评价的主导者,他们会更认真地去倾听别人的发言,以便给同学更准确、忠肯的评价。这样既使课堂的互动性极大地提高,又使评价的真正意义得到升华,培养了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学习习惯,使得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强。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在课堂上要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之河中,为学生提取鲜活灵动的语言之水。准确地评价、机智地引导,使课堂评价更具辅助与点睛传神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效率,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灵动的课堂。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激励教学评价创新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