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学生作业设计的实践思考

2015-09-06 20:02姚丽琼
甘肃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生动性差异性作业设计

姚丽琼

【关键词】 作业设计;整合;形式;差异性;生动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100—01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工作中不断探索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取知识、享受快乐、收获幸福的方法。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活化学生作业设计的实践思考。

一、加强整合,让作业的内容体现丰富性

在丰富作业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进本学科的作业内容之中。如,根据一年级的课文要求,布置口语交际作业“介绍我的家”时,可以把品德与生活课里了解社区的内容整合起来。学习科学课《水的形成》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读读二年级语文课文《我是什么》,这样既便于理解,又能加深印象。“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因此,学习同生活的融合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它能使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拓宽渠道,让作业的形式具备多样化

传统的作业只重视学生的纸上功夫,要求学生多写多做,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事实上,作业不应该是单一的书面作业,而应该是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要做作业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如,有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设计了如下作业:

1.爱写作的你,不妨写一篇小文章介绍你的好朋友;

2.爱朗诵的你,不妨有感情地朗诵《她是我的朋友》并进行录音;

3.爱绘画的你,不妨根据课文的描写,画一画你的朋友;

4.爱讲故事的你,不妨把课文改变成小故事,讲给父母听

5.爱观察的你,不妨好好观察你的同学,找出它们的特点设计成小谜语,让大家猜猜。

这一作业通过读、写、画、编、讲五种形式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业菜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胃口去选择,在这样的作业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

三、放飞思维,让作业的设计具有差异性

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的需要,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能力范畴、兴趣范围之内,选择自己真正想做、能做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训练能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1.分层性作业。为了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轻学生的压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尽量体现层次性,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而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让他们“吃饱”、“吃过瘾”。如,背诵作业,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即可,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对尖子生,可以要求他们选择相关的课外美文背诵。

2.“自助餐”作业。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具有差异性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四、捕捉心灵,让作业的批改具有生动性。

在通常情况下,教师批改作业都是打对号或打错号,这样既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又让学生觉得很冷漠。教师如何通过作业的批改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呢?首先,要改变批改作业的方式。从批改对象上来看,可以把教师批改与学生批改结合起来,从批改手段上来看,可以把书面批改与口头批改结合起来,也可以把纸笔批改与现代化手段结合起来。其次,作业的批改要有激励性。教师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如果简单地画上对号或错号,便无法提高学生的学生积极,如果在作业后面加上几句评语效果就不同了。不过这些评语也应该有一定的艺术性,要用得巧妙,用得恰当。

总之,只要教师树立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设计时充分考虑激活学生的潜能,放飞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就不会把作业看成是负担,就能按时完成,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巨匠心。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生动性差异性作业设计
二次作文,提升初中作文语言生动性的新路径
鲁迅杂文、书信提供的事实与其经验知识的生动性
使学生作文语言生动起来之我见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英汉谚语差异性的研究与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