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与做:搞好数学教学的两大“法宝”

2015-09-06 20:02罗明
甘肃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足球场足球比赛法宝

罗明

【关键词】 数学教学;想;做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102—01

一、 引导学生积极去“想”

1.把握教材内容,提炼“想”的素材。首先,研究教材,体会教材编写意图。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中,首先结合生活中具体的实例,如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国旗沿着旗杆缓缓上升、直升飞机起飞时的机翼运动、小风车迎风旋转等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两类运动,并描述见过的平移或旋转现象,以丰富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其次,分析内容,搜集整合与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活泼的问题中,让数学贴近生活。最后,针对学情,制订可行有效的教学策略。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是存在个体差异的。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要搞好数学教学,教师必须调整教学策略,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例如,教学“统计”一课,笔者所在学校网络、信息普及不高,去网上收集货币图例汇率、去现场统计单位时间内路过某个路口的各种车辆,然后上课进行交流就不现实。相反,对于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人民币、影子、昆虫等,则可完全把它们搬到课堂上,鼓励学生观察和交流。

2.创设现实情境,搭建“想”的舞台。数学教材选择的内容大多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而设计的。因此,教师要将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搬到课堂中,尽量给学生搭建“想”的舞台。如,通过“开小商店”认识元角分和小数,通过当解说足球比赛主持人来学习“足球场内的声音”,体会用线段图像来表示某一事件中时间和声音的关系。

3.引导发现规律,提升“想”的价值。一节数学课如果只是要解决几个问题,那认识就太肤浅了。引导学生想,浅层次的是解决当时面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由此触及更深层次的知识,发现更多的规律,并诱发探究的兴趣,这才是想的价值所在。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线段”一节中,学生通过找线段、画一画、填表、对比数据……居然得出“六个点可以画出5+4+3+2+1=15条线段”这样的结论,进而延伸到“n个点可以画出条线段”的规律。

二、 鼓励生主动去“做”

“做”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操作、验证,是有效学习的方式、师生互动的载体、书本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纽带。

1.操作。突出探究性活动,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比如,教学 “观察物体”中的“搭一搭”一节中,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比较复杂的正方体模型,画出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形状。这对于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笔者是这样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把不同形状的图例摆一摆,对照实物辨析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模型平面。比如,从上面或侧面观察比较复杂的图形,可以把不同侧面的方块移动到同一平面,或者转动整个模型,从侧面变动到正面,让方块动起来。这样做既有趣又简洁,可以变抽象为直观。

2.验证。强调活动的科学性,使学生经历“证明数学”的过程。例如,测量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来计算、验证圆周率;分割不同等份的圆拼补近似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而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带着问题或者结论去动手操作。在验证求解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3.表演。凸显课堂生活化,使学生经历“演数学”的过程。例如,在六年级“足球场内的声音”一节中,把教材中的曲线图和现实足球比赛结合起来,让学生模拟足球现场解说员,通过解说足球比赛实况让学生感受赛前、赛中、赛后足球场内声音的变化;在“旅游线路行程”一节中,让学生扮演导游或是游客,演旅游路途的走走停停,体会线段图形的含义;在“方向与位置”一节中,让学生在教室内现场表述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家所处的位置等等。实践证明,把生活搬进教室,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原来和自己如此接近、数学如生活一样丰富多彩,从而真正“爱上”数学。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足球场足球比赛法宝
精彩的足球比赛
防高处坠落“法宝”请收好
足球场上的“门神”
足球比赛
精读、善悟、念好经是成功法宝
格林森林流良者足球场
足球比赛“排兵”里的布阵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七)
去足球场
渔村少年的海上足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