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探微

2015-09-06 20:02蔡鹏
甘肃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求真实用性

蔡鹏

【关键词】 思想品德;趣味心理;求真;心理特征;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117—01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作为一名班主任和思想品德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心中要有学生,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取舍乃至教学语言的运用,都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具体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状况出发,组织教材和教学,力求达到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

一、迎合“求趣”

满足中学生的趣味心理,就是要使教学活动轻松活泼。因此,教学内容一定要生动,要有趣味,要牢牢扣住学生的心弦。为达以上效果,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第一、目标适度。过多的教学要求使问题都讲不透,学生生吞活剥,当然不能接受。为此对现有教材要突出重点,防止面面俱到。第二、讲解通顺。要顺着学生思维进程,即由浅入深、由事实到问题、由一级问题到二级问题,由问题回到实际的进程。第三、形式多样。风趣的语言、贴切的举例、精当的比喻、扣人的悬念、丰富的媒体、充沛的情感等,使“沉闷的思想品德课”活泼起来、愉快起来。如在讲“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时,用一段自拍的“校园行为”来导入,将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课堂,马上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再通过提问让学生结合录象去讨论,事半功倍的达到了教育目的。因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成才的先导,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夯实“求真”

中学生具有求真的心理,他们对虚假的内容、脱离中学生实际情况、盲目拔高、空洞说教式的内容最为反感。教师讲这样的内容,不仅不能使他们信服,甚至还会使他们产生厌恶感。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力求做到用心使教学内容真实,用真去打动学生的心。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思想品德课,用思想品德的有关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笔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力求引用学生现实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案例和问题,采用能够启迪思维的活动设计,以利于在吸引学生阅读的同时,促进教学互动、合作探究。如在讲“承诺是金”时,设计了这么一个情景教学:先是引导学生评析教师例举的“校园日常生活中十大行为”,然后是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不守诺行为并请同学阐述,最后是拒失约重守诺的仪式,很容易就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关注“求新”

青少年一个显著的心理特征是求新、好奇。新事物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情趣。笔者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在教学内容要体现出一个“新”字来。教学内容求新,就是要把当今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变化、新事例等运用到课堂中去,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内容上的求新,它能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例如:在讲述“信守承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名言等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归纳,增强了民族自豪感。结合“十七大”宏扬中华文化的讲话让学生懂得它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在讲授“做出了承诺,要不要兑现承诺”时,首先是多媒体显示 “教师亲吻猪”的新闻、其次老师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用音像短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丛飞》讨论短片告诉我们的做人道理。最后用热点案例引导《谁来拯救肯德基》用生活经验让学生达成共识:信守承诺会得到回报,从而增强守诺的自觉性。

四、紧扣“求实”

实用性很强的东西,往往能对人们产生很大的引诱力,这就是实用心理的效应。如果中学生感到所学内容同自己关系密切,学了有用,就容易产生兴趣,容易接受,否则,就不那么关心。笔者在讲授课本知识时,尽量“投其所好”,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了以后,运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说明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在新授“承诺是金”时,笔者用身边典型案例的不同结局的进行讨论。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不守诺要承担法律制裁和道德谴责,活用和巩固了知识;通过对两种不同命运的大讨论,让学生从个人、集体企业、国家、社会和青少年等不同层面进行归纳整理,既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认识和觉悟,还深化了课本知识。只有满足了学生的这样一种实用心理,使学生感到了所学知识的有用性,他们才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来。

学生不仅存在懂与不懂的矛盾,还有爱与不爱、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知、信、行有效转化,真正保证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我认为在思想品德课中突出强调贴近学生心理特征来构建课程框架是必要的。笔者将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求真实用性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张锦绣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