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中绽放精彩

2015-09-06 20:16张可锋郭裕嘉
甘肃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学生

张可锋 郭裕嘉

在三尺讲台上他传播文明,在人生舞台上他播撒爱心,他没有更多的奢望,只希望能够为这个和谐的社会尽一份微薄的力量。他,就是省第二届“陇原名师”获得者庆阳市第一中学教师张可锋。

潜心教学育桃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张可锋任教26年来的真实写照。

张可锋在教学生涯中,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留在了学校,留在了教室,留给了他的学生。“张老师早上到校的时间比学生早,晚上回家的时间比学生晚,不管是哪个老师的晚自习,他都会来学校陪着学生。”他的同事任老师说道。

26年来,张可锋带出了许许多多的学生,但是,岁月并没有给张可锋带来沧桑感,他仍然脚步坚定、满怀豪情。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近些年来的各种培训、赴外学习和悉心的钻研积累,张可锋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方法不断科学化,他则深深地认识到教材只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只有把这种资源和其他的教育资源、教育媒体进行有机的整合,并付之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形成科学的教学案例。

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认真备好课,不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能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型,拟定教学方法。每节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有些课还要及时地做出课后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力求让每一节课都成为最精彩的教学案例。

教师是教育理论的缔造者,同时也是教育理论的忠实实践者。只有把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自己的教学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教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才能使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学海无限,而业务研究更是无限。

这些年来,张可锋勤于做这方面的工作。他已撰写的《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建模》《例说“非P”的真正含义》《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等二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教育学文摘》《课程教育研究》《数学教学研究》《新课程》等国家、省级刊物发表并获奖。他多次在全市高考研讨会、全市教育论坛上作专题交流报告,前往庆阳市八县区作“高考数学总复习”专题讲座、“新课标解读”专题报告、上示范课等。

2004年6月至7月,他在西北师大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聆听了当时西北师大教科院院长李瑾瑜教授,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西北师大数学研究所所长吕世虎教授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协作关系的专题讲座。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问题的论述和解读,令他大受启发,产生了极大的触动。

回来后,在搞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同时,他对自己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思考、整理,同时对每一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根据当时新教材高一数学(上)新增内容《简易逻辑》部分内容教师不太好教,学生不太好学的情况,撰写论文《例说“非P”的真正含义》有幸在省级刊物《数学教学研究》2007年第一期上发表,这个意外解除了他原来对教学研究敬而远之的神秘。

在这以后到现在的时间里,他边教边研,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想、反思、经验及时整理,在省级及其以上报刊上发表二十多篇教育教学文章。每写出一篇体会性文章,每发表一篇论文,他的内心都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勤学苦钻创新法

张可锋认为,教育是动态的,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张可锋坚持每个月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用于买书,通过读书,丰富自己。

“要生活幸福,先要让自己的大脑丰富。”张可锋幽默地说。在研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时,张可锋获得这样一个启示: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只是他们的智能优势领域不同。他从来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而是根据学生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他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作用,力求使学生对知识理解透彻,记忆准确,掌握牢固,应用娴熟,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尽量使课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

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尽量地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习者的需求和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布置作业力求做到有较强的针对性、层次性。注意搜集资料,筛选资料,力求每一个练习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将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类总结,及时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改进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相当一部分后进生随着学习的进步,兴趣也广泛了,求知欲强了,个人情感也和谐了。

“数学课上,张老师的肢体语言、口头禅总能把我们逗乐,有时会笑倒一片人,我觉得这是张老师与生俱来的特质吧!数学课上,我最喜欢听的就是张老师讲故事,他讲的故事总是会和当堂要学习的知识有关联,我想其他同学也喜欢听吧。初中三年,我也有一个爱讲故事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听了三年,没想到,到了高中又让我碰上这样的老师,真好!”张可锋的学生在周记中如此写道。

情字当头重细节

张可锋从教26年,23年都担任班主任。作为班主任,他很注重与各科老师的联系,从各科老师那里及时了解学生的成绩变化、上课表现以及思想动态。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他除了向身边同事学习借鉴,还潜心研究陶行知、魏书生、李镇西等著名教育家的相关论著,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管理之路。

他认为教育的过程不是教书育人,而是育人教书,班级管理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爱到每一个人。学生千差万别,即便有些毛病与缺点,也需要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精心培养,对部分问题学生的漠不关心,使部分学生坐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暗自悲伤,这是教育的悲哀与失败。

他常常告诫同事们“别总是记着那几只白天鹅,千万不要忘了后面的丑小鸭”。多年来,班里的后进生他一个都不放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照顾,他把每年的高考口号都定为“一个都不能少”,在他的班级里,学生个个积极向上,没有一个甘心掉队,甘心落伍,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他曾带过的2004级5班有这样一个男孩,原本性格外向但有一段时间突然变得寡言少语,上课无精打采,成绩直线下滑。张可锋发现后,通过以辅导作业为借口,主动接近这个学生。交谈得知,学生父母闹离婚,自己想不开,没心思学习就去网吧,现在已上网成瘾,甚至还有离家出走的念头。

张可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与其父母取得联系,几次进行家访,并多次利用自习、晚饭及周末时间与该同学谈心,并告诉他,虽然父母已经离异,但他们都非常爱你,这一点从他们两人每月抢着给你生活费这件事上就可看出,你现在还小,大人的想法左右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自立、自强,好好学习,早日成才,报答父母对你的爱。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该同学变了,每天提前到校,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上课表现积极,常常在办公室看到他和老师探讨问题。看到这些,张可锋由衷地高兴。在2007年的高考中,这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邮电大学,到大学的第二年,他已是该大学的校学生会主席。

其实像这样关心学生的例子,在每一届毕业生中都会有很多。2007级另一名学生刘某在2010年高考前一个多月时父母突然同时发生车祸,父亲当场去世,母亲重伤住院,扔下他和正在初中就读的弟弟。张可锋知道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对刘某进行安抚、宽心,告诉他要坚强,一切困难有学校、有老师和同学帮助解决。

为了不给刘某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张可锋在他回家处理后事的时间向全班发出倡议,号召全班同学尽自己的所能向刘某献爱心,并带头将自己当时身上仅有的500元捐了出来。

在他的带动下,班里的50名学生和6名代课老师慷慨解囊,短短的一个下午,筹到善款就多达5200元。学校领导知道后,立即商议决定由校团委牵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向刘某献爱心的活动,在短短的两天,又筹到全校师生善款两万四千多元,基本解决了他大学四年的学费问题。在2010年高考中,刘某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

“他真的对学生非常负责,学生都特别信任他,工作以后有什么问题还会打电话回来咨询他。”提起张可锋对学生的好,同事杜老师赞不绝口。

结对帮扶促成长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兴衰,教育的成败,今天的发展和明天的腾飞都维系在他们身上。培养与指导青年教师,是每一个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老教师的职责。

庆阳市第一中学安排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工作,让每一位新教师尽快熟悉教材教法,学会先进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近年来张可锋指导、培养了任聪丽、杜秉涛等几位教师,现在已经成为能独当一面、深受学生爱戴的新秀。

其中,任聪丽老师已获甘肃省高中数学优质课竞赛二等奖、庆阳市高中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庆阳市教学能手等称号。杜秉涛已是校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庆阳一中政教处副主任、高三年级副主任。

在指导过程中,张可锋首先是发挥年级备课组的作用。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安排、统一评测试卷,使他们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受益。其次是定期分析教材,分析教材结构、重难点以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再次是上好示范课,用自己的示范课去体现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思想。最后是开展听课活动,就他们在教学中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指导。

“教学中各有长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受益。在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张可锋说道。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教研活动,他们共同提高了教学水平。

张可锋努力而热情的工作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充分认可。有些家长深有感触地说:“我的孩子能成为张老师班上的学生,我在外打工也就放下心了。”每届新生开学分班,家长们都相互打听,甚至托关系走后门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张可锋的班,有很多家长用表扬信的形式感谢他对自己孩子的鼓励、开导和支持,大家都称赞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老师。

从教二十多年,张可锋收获的桃李满天下,不少学生出国留学,读研读博,走上满意的工作岗位,每每提到他曾经带过的学生,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用他的话说“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

教育是一份爱心事业,在张可锋26年的教学生涯中,学生们认为能做张老师的学生是自己的幸运,家长们认为,能把孩子放在张老师班上,是自己的幸运;学校认为能有这样爱岗敬业的老师是学校的幸运。他在学生心目中美好的形象,在学校同事之间所起的模范带头作用,在老百姓之间形成的良好的口碑,正深深地影响着庆阳一中的青年教师。

为了全天下最光辉的事业,张可锋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态度,科学创新的方法,坚持不懈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荣誉面前,张可锋感觉责任更加重大。他若有所思地告诉记者:荣誉只能说明过去,不代表将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张可锋把眼光放在更加高远的地方,一步一个脚印,继续以自己的辛勤耕耘,守望着学校教育发展的明媚春天。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