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修养:教育人生的永恒追求

2015-09-06 20:17赵多山
甘肃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情操教师职业师德

赵多山,金城名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外语园丁奖”、“全国优秀外语教师”获得者。在省市各类教学研讨会上作专题讲座20余场,发表学术论文47篇,出版教育专著4部。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的品德教育。《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把实现道德理想看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摆在人生“三不朽”的第一位,是强调“立德”的重要性,即“万事从做人开始”。《管子·修权》中也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说明我们的古代先贤已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是国运之基、长远之计,也说明“立德树人”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教育,国之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百年而导国运。”教育是“真、善、美”的事业,是培养人、成就人的事业,在学生眼中,教师是道德的楷模,精神的领袖,知识的化身。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职业所特有的。古往今来,社会对教师职业一直寄予双重的期望和要求,那就是既教书又育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知识,更有情趣;要有道德,更讲人格;要爱学习,更能学以致用;要爱事业,更能担当付出。先哲孔子十分重视师德修养,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职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社会作用,构成了职业道德乃至整个社会道德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化民众、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人们常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赞教师职业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赞美,也是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和要求。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担当“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才会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岗位。

爱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其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李镇西老师说:“把教育当作职业还是事业?这是教育家与一般教育者最根本的区别。教育家对教育有一种宗教般的情怀。”事业和职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心态。把教育工作当成事业来干,就意味着胸怀远志,工作中渗透的是一种干事业的激情。这种激情,就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就是一种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创新的勇气。大家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是参加成人培训获得的本科文凭,他一边教书,一边研究,一边写作,他一生当中写了六百余篇学术论文,四十一部学术专著,留下了所教过的三千多个学生的发展记录,他向世人证明了,对人民负责不是一句空话,对学生负责也不是一句空话。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衡量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的尺子。“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只有这样的“爱”,才能“爱满天下”。热爱学生是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情操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民族、对未来的热爱,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教师只有具备这种情操,才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具有“红烛”的精神;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具有“楷模”的风范;严谨治学,知识渊博,具有“学者”的素质;爱生如子,一视同仁,具有“慈母”的品性。这样的教师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将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道德要求相融合,高层次、高标准地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热爱学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核心所在,它像一束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的心房,使学生学会自尊,充分感受爱的亲切与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像一缕清香,浸透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学会自信, 在不断自我完善中逐步形成健康、完善、崇高的人格品质;像沥沥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学会自爱,在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中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为一种行动、习惯,促进学生健康、自由、生动活泼地发展。许多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和十分困难的环境中满腔热情地教书育人,正是基于他们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真诚的爱。

“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支撑教师乐学敬业的根基。教师的职业生涯充满期待、充满挑战,教师只有拥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如子,甘为人梯;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道德情操,才能有效推动自身的专业成长,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实现教育人生的升华。

猜你喜欢
情操教师职业师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浅谈古典诗歌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
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