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举措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2015-09-06 20:42陈凯
甘肃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阅读训练生活实践习作教学

陈凯

【关键词】 习作教学;生活实践;阅读训练;激

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3—0056—01

习作教学长期以来在低谷徘徊,原因是一直处于一个自我封闭的教学模式之中,这种模式“费时、低效”。那么,如何才能使习作教学“省时、高效”呢?首先,要让作文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全面拓宽学生的习作训练空间。其次,要让阅读训练与习作教学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最后,要完善激励机制,让学生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

一、作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期望通过大量背范文、套模式来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学生的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生活面比较窄,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对周围生活了解得非常少,所以作文内容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而且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因为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事实证明,参加了实践活动后,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会更好,更具文采,更显生动、形象。

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关键。阅读能力是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接受审美情趣培养,为写作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就很难激发其写作兴趣。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后,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和写作素材,使其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个中心的题材,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完善激励机制,让学生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评价的目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改进评价的功能入手,变传统的甄别式、纠错式评价为激励式评价,通过形式多样的激励,让学生享受习作带来的快乐。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每个学生都希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获得这种喜悦,才能激励他们再接再励。然而,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在作文中获得成功,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尝到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他们对写作产生了厌倦、害怕和失望的心理,对写好作文缺乏信心。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所有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衡量一个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的高低,决不是看他所教的学生的作文分数的高低,而应该看他所教的学生是否都喜欢写作,是否把写作当成一种享受,这才是作文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如果所教的学生能够爱上作文,学生才能乐意写、自觉地写,才不愁作文考试过不了关。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阅读训练生活实践习作教学
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的阅读能力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高中生足量阅读的现状和方法指导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试论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议中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