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探微

2015-09-06 20:47曹冲
甘肃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交流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曹冲

【关键词】 数学教学;交流能力;培养;交流意识;交流目标;

交流氛围;交流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63—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学生能熟练地解题,就以为达到了教学目的,却忽视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最后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思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呢?

一、增强交流意识,制订交流目标

新学期开始,授课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切实可行的、以提高学生数学交流技能技巧为目的的数学交流目标。教师既要认识到教学目标这个大目标,又要注意到数学交流目标这个小目标,将它渗透到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制订交流目标要多角度、多层次把握教育发展规律,遵循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及语言发展规律。低年级学生一般要求会用简单完整的话说出自己的算法、想法,能有序地说明一些操作过程;中年级学生会用简单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有层次地说明思考问题的过程,能质疑,边操作边解释;高年级学生能使用学过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讲明算理,质疑问难,对不同意见展开讨论,有条件还可撰写小论文,进行书面交流。

二、营造宽松氛围,提供交流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 “权威者”的身份,以微笑面对学生,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搭建平等自由的交流平台,使学生心灵放松、敢于质疑。同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话语、赞许的目光、亲昵的动作及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以增强学生主动交流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设计教学和组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同时还能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并在交流中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给学生数学交流的方法,提高数学表达能力

1. 学会倾听。学生首先要善于倾听教师的发言,能抓住重点,听懂教师表达的思想。其次还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学会宽容与理解。

2. 学会表达。低年级从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规范学生语言,促使学生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中年级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地交流;高年级学生学会说合乎逻辑的话,能够有根据地进行思维和交流,能把自己的观点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3. 学会反思。反思是指在完成一项任务后回顾一下自己的智能活动过程,及时总结学习知识的方法,这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留下时间、空间,让学生自省、自悟和反思,学会通过数学交流形成的得与失在大脑中加工、反思之后,再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四、拓宽知识面,发展数学交流能力

定期开展数学活动课,给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舞台,是促使学生数学交流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数学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活动课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可以是“数学小故事”、“数学趣味问题”、名题选讲、制作学具,或是数学小竞赛,还可以是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应用数学,其目的是激发兴趣,开发智力。

五、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提升交流能力

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是促使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交流数学。除了“讲数学”以外,“写数学”也是重要的表达方式。可以每周布置一篇数学周记或是数学小论文、数学手抄报等。用书面形式进行数学交流对于一些不善于口头交流的学生显得更为重要,具体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写单元知识小结、写某些题解法总结、反思等。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交流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提高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
新课程引领下的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