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

2015-09-10 07:22
飞碟探索 2015年3期
关键词:星际星系行星

地球真的会变得不适于我们居住吗?这是电影《星际穿越》的故事前提。尽管《星际穿越》进行了创新性的颠覆,在宇宙题材的电影中,生存环境恶化仍是一个常见的主题。之前大量的电影,从《世界大战》到《遗落战境》,情节都是某个星球出现异变,迫使居住于此的物种入侵地球。而这部影片讲的却是人类去寻找新的居住地。

《星际穿越》展现的生存环境问题是食物和沙尘,尤其是沙尘的问题。尽管影片中没有明确说明这个问题是如何引发的(也许是国际清洁工联盟罢工),但大量的暗示指向不可控的气候变化:地球成为一片荒漠。粮食种植成为满足需求的首选方式。“数理化”教育黯然失色,“未来农民”成为一种热门职业,唯一还可以种植的作物仅有玉米。观众也许有更身临其境的体会:这就是只要有钱电影院就能源源不断地供应的食物——爆米花。

影片中,我们的后代对地球环境恶化无能为力,只能选择逃离。这也许并不现实,因为治疗地球痼疾所需要的时间,比地球失去重力成为行星大小的黑洞所需要的时间短得多。但毋庸置疑的是,在现实世界中,未来的生活会变得更加艰难。当今地球上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许多资源——我并不是指石油,而是固态的铜、锌、铂。在不到1 0 0年的时间里,这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会大涨:小偷破门而入,偷的不是你家的大屏幕平板彩电,而是凿开墙壁偷里面的铜质管件。

既然影片重笔描绘出地球环境的恶劣,我们的后代不得不飞离地球牢笼的做法也算合理,这当然不是这部影片出彩的科幻构思。影片的奇妙科幻构思在于他们“穿越”到了什么地方。

银河系约有1万亿颗行星。根据乐观的估计,其中至少有1 0 0亿(或者1 0 0 0亿)颗行星和地球大致类似。我觉得每一个行星都可以备选,这简直太好了。但《星际穿越》的主角们不这样认为。他们穿越了虫洞,很快到达宇宙的另一端——或许是另外一个宇宙。我注意到,创造这条宇宙快捷通道的黑洞就在土星附近,从地球乘坐飞船只要几年便可抵达。我还注意到,近1 0年来一直在土星周围逗留的“卡西尼”号太空探测

器,却耐人寻味地没有观测到这么引人注目的虫洞。也许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再次封锁了消息,不想引起民众的过激反应。

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小的虫洞可被用来穿越宇宙(应该存在一个,因为符合太阳系的构成),目前尚无定论。既然加州理工的“虫洞奇才”吉普·索恩也列席影片执行制片人,我也无须在此纠缠虫洞的工作机制了,他若认可,我便不究。当然,虫洞是关键,否则我们寻觅新家园的先驱不得不使用火箭,花费影片剩余的时间和此外的3 0亿年,也只能勉强到达最近的星系吧。如果真是这样,影片会变得索然无味,想必主人公们也活不了这么长久。

但是,观众心中仍然会有几个疑问。如果真要更换家园,我们肯定想找一个至少和地球基本相似的行星。有些东西必不可少,比如大气中的氧气。覆盖地球的氧气是地球上的植物释放出的,已经积累了几十亿年。如果我们抵达的行星有同样的氧气含量,就意味着那里也有生态系统,有生命形式。暂且不论人类是否应该把自己的生存模式强加于别人的世界(宇宙中也应该有“法典”吧?),如果此行星上有丰富的植物,很可能也生存着动物,它们也许会进行反击。

不过,有个更为简单的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通过跑到另一个星系解决地球难题如同美国人飞到加德满都去采购食物,未免太舍近求远了。我们不需要走那么远。4 0年前,物理学家杰瑞·奥利尔和汤姆·奥本海默已经研究出了更为可行的办法:创建人工栖息地,并把它们搬到环绕地球或者太阳的轨道上。不需要星系穿越,行星穿越足矣。

当地球的生存空间变小、问题太严重时,我们可以在地球周边创建一些额外的生存空间。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我们现在就可以做,这并非难事。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会认为这是值得的。这样做不是要放弃地球家园,而是设置防止其爆发的救生阀门。

《星际穿越》并不赞同这个主意。这部电影放眼整个宇宙,而不局限于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总而言之,穿越虫洞不是我们要做的——也许永远不会做。地球周边的空间,听起来平淡无奇,却是我们未来真正的出路。

猜你喜欢
星际星系行星
跟着星系深呼吸
迄今发现的最大星系
流浪行星
星际打劫案
行星呼救
星系大碰撞
“穿越星际”去上课
地外星系
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