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冰 我还要拿生活的冠军

2015-09-10 07:22徐丽宪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人物周刊勇气事情

徐丽宪

“在不公平的情况下,我能够问心无愧,能够对得起自己的努力,来接受现实。这要勇气的,我想把这份勇气传递给更多的人”

“然后呢?”“然后呢?”

下车后,陈一冰不断地追问着随行助理。他期望得到更多关于一项投资的答案。

化妆时,他仍不断追问,好像一直停不下来。停不下来的还有挂在脸上的微笑——嘴角微微上扬。“这就是他每天的常态。”助理晁石说。

陈一冰是国家体操队前队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操冠军,人称“吊环王子”。2013年,他退役后进入天津体育局,成了一名管理者。不久,他觉得这份工作束缚了自己,便决然辞掉。“我很清楚自己做不了什么。”陈一冰说。

他开始跨界——做公益,开公司。他说,竞技场上的冠军已经拿过了,现在要向生活的冠军目标奔跑,攀登第二次事业的巅峰。

2015年,陈一冰参加了辽宁卫视的一档节目——《归来》。

这档于2015年4月5日首播的节目,陈一冰需要带着3个留守儿童,从湖南湘西凤凰出发,一路经长沙、韶山、江西宜春、婺源,最终抵达浙江杭州、温州,帮助这3个孩子回到父母身边。

陈一冰说,他在社会上看到了一种现象,“一些孩子觉得既然父母不管我,那么我也不再去关心父母。父母很忙,但也是为了生活才不得已而去打工的。孩子们首先自己能够照顾自己,第二也能够主动地去联系父母。很多孩子觉得父母不要我了,我也不联系父母了,积怨就越来越深了。”

这种现象令他有些痛心,当节目组找到他的时候,他觉得机会来了。“其实通过这个节目,我更希望引起双方的关注——父母有时间多关心孩子,孩子也能够更加坚强,主动关心父母,这是一个能够解决的问题。”

途中,陈一冰带着3个孩子到达一所学校,他想给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送一张带有自己照片的明信片,工作人员准备了50张。到现场后发现,操场上坐有整整500人。陈一冰灵机一变,跟孩子们玩了一节特别的体育课。

“明信片不够发,再去准备也来不及,那就想着让他们都动起来,参与到一项体育活动里面。”陈一冰说。

陈一冰的前队友张成龙说,这就是陈一冰的性格,只想着解决问题,从来不去抱怨为何出现了问题。

在节目中,为了和孩子更好相处,他开玩笑称自己也是一名留守儿童。1994年,10岁的陈一冰进入天津体操队接受专业训练。随后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尽管从训练场到家仅需两个小时。

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后,陈一冰明白,他改变不了环境,只能改变自己,方法就是尽快让自己独立。“离开父母是现实,自己更要自立,跟小伙伴相处好。具体到我参加的那个节目也是,现在社会现象也是这样,留守儿童在偏远地区容易迷失,甚至学坏,因为缺少关爱。但不应该因为这个原因就自暴自弃,首先自己是能够改变的。通过这个节目我也呼吁希望父母给他们更多关爱,但是从自身来讲他们能够自立也能够自强。”

陈一冰也曾迷失过。2000年以前,他已经在专业队练了6年,但在体操项目上几乎没有成绩。“我心里非常着急。那时候最害怕的就是亲友问我的训练和比赛,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窘得想找个洞钻进去。”陈一冰说,“那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好像一下子没有了目标了,看不到自己每天辛苦的训练是为了什么,没有意义,没有目标,没有自信。”

然后,他离开了天津体操队。但两个月后,他又回去了。

2001年,陈一冰17岁。按照年龄,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全国少年体操赛。也意味着,如果不能进入国家队,他就要接受再次回家的命运。但就在这次比赛中,他拿到了少年组的吊环金牌和体操全能铜牌。

这一次,陈一冰找回了自信。后来,他以代训的方式进入国家体操队。“当时天津队有个队员受伤回来了,队里就把我送过去顶了那个名额,但不是正选,是代训。”陈一冰说。

4年后,陈一冰拿到了进入国家队后的第一个吊环项目全国冠军。此时,他22岁,已经属于大器晚成。

2008年,陈一冰在北京奥运会夺冠。他开始在荣誉中迷失自己。“从来没想过,也从来没享受过一夜成名。突然间被很多人认识,整个生活变了,那个时候要享受生活,买车、买房、买名牌,想要享受自己成功带来的收获,喜欢用物质来体现自己的成功。”陈一冰说。

身边的人告诉他应该去做更多的事情,应该继续去比赛,再拿一届奥运会的冠军,而不是泡在物质的世界里,享受虚无。陈一冰这才意识到,他被物质绑架了,必须逃离。

如今,回想那段日子,陈一冰觉得“有那个时候的自己,才知道现在的自己更有意义”。“每一段最坏的日子都是一种成长,但你必须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

迷失过自己,也是他热心公益的原因之一。“我想让更多的孩子不要迷失,他们在学校里敢想、敢拼,非常有正能量。我希望能够鼓励他们的这种理想、梦想。还有就是我也不断在告诉自己即使退役、离开了赛场,在生活中也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其实每一次也是在不断告诫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陈一冰说。

退役后,陈一冰自费发起了“公益百校行”,即走进一百所高校,给每所学校捐赠10万元爱心助学基金。目前,他已完成了15所学校的行走。这15所学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英国的埃塞克斯是唯一的一所国外大学。

陈一冰就是在英国的埃塞克斯认识了老婆单竞缇。当时,单竞缇是他的翻译。活动结束后,陈一冰觉得这个女孩不错,回国后,就用短信表白。2014年10月,她们牵手组建了家庭。

“现在是我自己贴钱在做,希望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能够有企业参与进来。”陈一冰说。

筹划“公益百校行”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当初遭遇伤病,正处于职业生涯迷茫期的时候,很多粉丝(大部分是高校学子)通过各种方式给我加油鼓劲,一点一点地坚持和挺住,最后走出低谷,拿到了奥运冠军。如今退役了,我就想通过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回报粉丝。要把正能量带给同学们。”

“所有人现在看到的事情,其实他很久以前就在操作,还没明朗之前,他基本不对外说,只有等事情处于实施阶段了,才会给大家介绍。”陈一冰的好友李映雪说,“现在,他见了人就推销‘百校行’,但又有谁知道,这件事情是他在退役前就想好要做的。”

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陈一冰最后一次参加国际大赛,但结果却令人扼腕。英国媒体说,他“用金牌的动作获得银牌”。国内网友甚至发起了为陈一冰众筹金牌的活动。

但陈一冰的情绪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他坦然接受了这块银牌。他说,再多的抱怨,也改变不了拿银牌的现实,为何不把时间花在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上,为何要去为一个改变不了的结果喋喋不休。“只要我的努力,对得起一直支持我的人就足够了。”

刚退役时,他总觉得自己从一个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一天晚上家里突然没电了,去哪买电啊?交水费去哪啊?以前没有这样的生活,不知道该怎么做。起来以后没有饭,需要外卖啊快递啊。突然很多不适应,真是不知所措。”陈一冰说,“以前晚上10点准时睡觉,早上起来吃饭、训练,每天都是这样。突然间没人催你要睡觉或者要干嘛。以前睁眼吃完饭,一上午就过去了,中午休息一会儿,下午再练,一个月很短。退役以后没有人催,感觉一天天很漫长啊,刚开始睡懒觉都不习惯,起来以后感觉好长时间,然后吃点啥啊,生活突然间没有计划了。”

如今,就算一个人出行,不管在哪,他都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好。因为他知道,如何让自己保持一种在路上的感觉。

退役后,进入体育系统任一官半职,是多数成名运动员的选择。但陈一冰不喜欢这样的束缚。“他就觉得在那种状态下,很难放得开手脚,很多事情会影响他。”李映雪说,“离开体育局,一般运动员是做不到的。”

接受采访前,陈一冰刚刚结束大别山一行。和退役奥运冠军一起,他去做了三天的志愿者,推广体育精神。除此之外,他的行程总是被各种时尚、商业活动排得很满。他说,未来也不排斥进入娱乐圈,从小角色开始也无所谓。

在此过程中也会遇到挫折、质疑和不理解。但他总觉得纯真可以消解这种挫折,并从中找到行动的勇气。“我知道社会很复杂,退役以后会遇到一些事情,但我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你,天真、率性背后是勇气,有勇气去接受。只有你用真诚的心去对待别人,才能换取别人用真诚的心来对待你。我敢先把自己的心掏出来,我相信我可以用真诚的心去打动别人。”陈一冰说。

除了公益,陈一冰也想像体操前辈李宁一样,在商业上有一番作为。李映雪说,其实在2009年,陈一冰就开了自己的公司。但那时没有太多的精力参与管理,他就有意识地物色未来的助手。

“他(李宁)是所有运动员的偶像,不管从专业还是转型。这是我的一个努力方向,我敢去想去行动去做,也许有一天梦想实现。”陈一冰说。

人物周刊:二十多年体育生涯给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陈一冰:首先永远都很自信,敢于去挑战梦想,第二能够承受失败的体育精神,体育给了我更直观的感受,在我的生活中也大概是这样。

人物周刊: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做公益?还是什么事情触动了你?

陈一冰:我一直在想我应该做什么,退役以后我先在体育局任职,但很快辞职了,我能知道自己不要做什么,我可能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不断反省,首先知道自己不要干什么。大部分人退役之后可能会选择做教练,但是我不想做教练。我更喜欢往更开阔的地方去。我有颗公益的心,想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人活着除了物质,心灵还很重要。在有这么一颗心的时候,我要去做我适合做的事情。

触动的话,那就是奥运会拿银牌,很多人觉得不公平,我也觉得不公平,但我能承受,而且能正确理解。金牌非常重要,但是我更对得起的是金牌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世界上所有地方都存在不公平,但是我唯一能够告诉自己的是,在不公平的情况下,我能够问心无愧,能够对得起自己的努力,来接受现实。这要勇气的,我想把这份勇气传递给更多的人。

另外,高校现在缺少体育教育,体育能带给人更直观的教育。比如说书本上学到“坚持”两个字,只能自己去查字典,可你跑到一百米跑不动了,能够再坚持多久,就是在体验超越、坚持和挫折,其实体育能够给你更直观的感受。在高校里,很多同学内心还是比较脆弱的,所以我希望他们还是能够爱体育,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

人物周刊:这种勇气来自于你身上保持的童真吗?

陈一冰:我觉得是的,我也希望自己有一些光明、有一些天真,不想自己太老练。

人物周刊:在这个商业社会,你为何可以让自己保持这份勇气,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陈一冰:我知道社会很复杂,但首先我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你,天真、率性背后是勇气。只有你用真诚的心去对待别人,才能换取别人用真诚的心来对待你。所以我敢先把自己的心掏出来。

人物周刊:也就是说你相信用真诚的心去做事,就会得到一个好结果?

陈一冰:对,至少我是这么努力的。

人物周刊:这个过程中,会有特别沮丧的时候吗?

陈一冰:有啊,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或者是被人家误解。这个时候会很失落啊,会很受挫。我觉得人活着是活一种心态和一种状态。一时一事也许会被人误解,但是时间会证明一个人。

人物周刊:这种沮丧会不会消解你的勇气?

陈一冰:不会不会,我会更有勇气去证明,再用一件事去证明我是对的。生活中没有金牌证明你成功了,更多时候需要你能够从容面对平淡。训练也是一样,没有比赛的时候,训练是很平淡、枯燥的。生活中需要更大的勇气,因为没有领奖台让你站上去证明自己。但你自己时时刻刻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这段时间做什么,跟训练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努力去做好一件事情。

猜你喜欢
人物周刊勇气事情
寻找勇气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勇气何来?
苏炳添 我担心以后的路怎么走
忻钰坤 “电影大国”道阻且长
苏炳添 我担心以后的路怎么走
忻钰坤 “电影大国”道阻且长
把事情写具体
前行的勇气
“勇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