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

2015-09-10 13:41蒋霖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桂兰曲阜孙家

蒋霖(青岛)

我的奶奶孙桂兰1921年生于曲阜姚村镇,兵荒马乱的岁月降生,大概注定了她此生的颠沛流离。奶奶本不姓孙,而是姓宋。8岁那年,奶奶跟着她的舅老爷赶集逛庙会,被这个亲舅老爷卖给了人贩子,人贩子把奶奶带到我的老家广饶石村镇,转卖给地主孙家做养女丫鬟,取名孙桂兰。

奶奶就这样在地主家住了下来,陪地主家小姐读书认字,偶尔也做针黹管理家务。孙财主见奶奶乖巧伶俐,将奶奶视若己出,奶奶却没有在顿顿白面馒头的“锦衣玉食”里忘本,一有机会,她就用认识不多的字给曲阜老家写信,可惜从来没有回音。在那个年代,丢失一个孩子对一户子女众多且穷困的人家而言,与其说带来悲痛,不如说是一种解脱。

上世纪30年代,家乡闹饥荒,加上兵灾匪患,我的老爷爷和很多同乡背井离乡到北平谋生。老爷爷凭借自己的精明、耐劳和节俭,经过多年的积累,终于在西直门下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饭馆。

大概是老爷爷在北平城的小有作为,孙财主对我爷爷青眼有加。1939年,孙家把奶奶嫁给了留守家乡的我爷爷,一位朴实厚道的农家汉子。新婚燕尔,爷爷奶奶就被老爷爷接到了北平城。奶奶除了要帮助丈夫公公打理饭馆的生意,还自己摸索着做起了卖油的小生意。爸爸说,饭馆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你奶奶出门卖油是自愿的,她脑子里天生就有一本生意经。一个女人家挑着担子披星戴月走街串巷,真的很难得。油几斤几两要多少钱,奶奶从来都是称重后就脱口而出,给顾客以实惠且留下砍价余地,让人心服口服。虽然没摸过算盘,但奶奶对买卖的精明似乎与生俱来。

北平城从来不太平,老爷爷去世后,饭馆的生意每况愈下,除了大爷大姑相继出生,需要接济的亲人同乡也越来越多。爷爷为人和善,对前来求助的亲友一向有求必应,这也直接导致了全家生活的日益困窘。日本鬼子投降了,本以为老百姓会过上安稳日子,可惜抗战胜利的喜悦还未淡去,物价飞涨、国民党的横征暴敛就彻底摧毁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心。1948年岁末,也就是北平城和平解放的前夜,在满城的人心惶惶中,爷爷奶奶带着两个孩子回了老家。

奶奶常说,在北平生活那么多年,还有一家倾注无限心血的饭馆在风雨飘摇中支撑全家人生活,他们当年真舍不得离开,是老家土改分地的消息让二位老人下了决心。回到老家安顿下来后,爸爸和两位叔父相继出生,孙财主在“镇反”中家破人亡,孙家小姐也来投奔奶奶,饭桌上要添的筷子越来越多。“北漂”多年见过世面的奶奶到底不一样,她再次挑上担子推起小车,念起了走街串巷贩雜货的生意经。花生芝麻、螃蟹鱼虾、水果菜蔬、烟酒糖茶,奶奶都卖过。白天天不亮爷爷下地,奶奶就或推车或挑担出门了,天黑后爷爷都回家做好饭了,还不见奶奶回来,只好去村口张望,等月亮爬上树梢,终于望见了他一身疲倦的女人。奶奶后来常抱怨:天都黑透了,我一个女人走夜路到底害怕,他就知道在村口傻等,也不知道多走二里地接接我。

爸爸说,全家那么多人要吃要喝,全仗着奶奶走街串巷操劳,一家人才过得有声有色,他们兄妹几人,嘴上从来不馋,过年也总有新衣穿,拥有这一切,“资本主义的尾巴”确实功不可没。

到了1966年,奶奶已经骑上了“永久”,可惜她那条“尾巴”还是被割掉了。十里八乡的老主顾们再也见不到那个风风火火的“孙二娘”了,这个快人快语利利索索的女人曾长期在老人们的闲言碎语中被谈及,并最终定格为传奇女人的角色。

“文革”结束后,几个孩子早已成家立业,生活压力早已无从谈起。但奶奶的“买卖瘾”还在,她先是在村里的十字路口摆地摊,后来干脆在这个黄金地段搭起棚子,又过了几年,棚子摇身变为敞亮的砖瓦房,村里最早的小卖部由此诞生。

80年代末,奶奶将小卖部交给大姑打理,自己光荣“退休”,她回曲阜找到了亲生兄妹,每年也总要去北京走几遭,在面目全非的城市里感慨良久。大概是继承了奶奶的精明果敢,大爷借助北京的人脉成为老家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企业家,两位叔父也相继加入创业浪潮,成为家乡印染纺织行业的破冰者。我想,奶奶心里一定也曾有过广阔美好的商业理想吧,只是她生不逢时罢了。

2000年,爷爷病逝,奶奶在白内障的困扰中开始笃信基督。2014年圣诞夜,我的奶奶孙桂兰女士与世长辞,享年93周岁。

编辑 白伟志 rwzkwzb@126.com

猜你喜欢
桂兰曲阜孙家
LARGE TIME BEHAVIOR OF THE 1D ISENTROPIC NAVIER-STOKES-POISSON SYSTEM*
曲阜之旅
巧解含三角函数的导数问题
鸟巢大作战
大钟惊魂
玩转正阳门
曲阜:“居家医康养”新模式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山东·曲阜·孔子故居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