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N”考核模式

2015-09-10 02:47刘阳张侃于凤
考试周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期末考试任课教师安徽

刘阳 张侃 于凤

摘 要: 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今时代,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是以往的数倍,而学校所采用的考核模式却没有很大改变。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独立之初,便努力探索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考核方式,为了适应日益多元化的知识获取途径,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自2013年春季学期起便在全院范围内推行“1+N”考核模式。本文以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为例,介绍了“1+N”考核模式的内涵与实施办法。

关键词: 改革 考核模式 “1+N”

应用型人才培养,着重学生的能力与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知识传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这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将考核的重点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悉程度转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新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考核模式,将对教学改革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是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的独立学院,2012年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根据教育部26号令要求,在省教育厅的直接指导和芜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安徽工程大学和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机电学院。作为一所三本院校,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充分思考了自身的特点与不足,积极创新改革,提出了“1+N”考核模式。该考核模式兼顾期末考试的标杆考核与日常学习的过程考核,让期末考试与过程学习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之中,开创了独有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考核模式。

1.“1+N”考核模式解析

1.1“1+N”的内涵。“1+N”考核模式的分数权重分布为50%(期末考试)+50%(N项考核总分)。在“1+N”考核模式中,1代表期末考试;N(N≥3)指的是一学期内除了1之外的考核次数。“1+N”各项仍是以百分制计,N的内容可以是单元测验、章节小结、作业、课堂表现、课外创新活动等。课程最终成绩为两个考核部分的加权成绩,且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不得低于45分。N的每一项内容都要坚持客观化以便于考核,有详细的过程记录和评分标准,具体内容和分数分配由代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或专业特点,因时制宜,选择形式多样的、能够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内容。

1.2实施流程:系部选定实施“1+N”改革的课程,并组织任课教师确定课程的详细方案;系部上报课程实施方案至教务处;教务处审批并下发系部组织实施。

1.3“1+N”考核管理。“1+N”考核是一种创新教学,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教学检查中,课程“1+N”考核的实施将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检查内容,主要考核方面如下:①核对教师报送的“1+N”考核方案与实际执行方案是否一致;②考核教师对“1+N”考核方案的期末考试对待态度,要端正待期末考试的严肃性;③对“N”的客观化与便于执行性进行细致的评测,具体到每一项的内容、执行过程及结果。

由此课程考核模式可见,“1+N”考核模式中,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处于一个动态平衡当中,兼顾二者的重要性并发挥了二者在学生学习中的督促作用。

2.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经过两年实践,“1+N”考核模式相较于传统考核模式的优点已经得到体现,但是考核模式改革与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三方共同努力,现从这三方面分析仍需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1加大学校支持力度。学校应加强政策扶持,包括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评教制度改革与奖励制度建设。首先,学院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定相应的“1+N”考核模式,并适时调整,以使制度与现实最大限度的契合,进而发挥出“1+N”考核模式对教学与学习的促进作用。其次,传统的评教制度已经不适用于现有的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而为教师创建一个公平的评价机制。再次,因实行“1+N”考核模式,增加了教师的日常工作量,学校应适时出台奖励补助政策,让“1+N”考核的工作量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调动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2加强教师宣传教育与业务培训。“1+N”考核模式与传统的考试模式有较大区别,如何设定“N”的项目及是否合理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与专业素养。若教师在“N”项目设定中仅是敷衍,随意设定几个大众化的项目与评分标准,则将影响整个考核的实施过程。因此,学院需要制定良好的奖励补助政策,增强教师责任心,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教师了解考核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2.3加强“1+N”考核模式的严肃性宣传。学生初接触“1+N”考核模式时,对于大量增加的课程压力会产生相应的抵触心理,而由“1+N”衍生出来的全程监控式教学模式也会使学生无法适应进而逆反。这种情况的出现,其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效果。学生因难以跟上课堂节奏而抗拒学习进而对任课教师排斥,最终产生厌学现象;其二,学生将矛盾的关注点转向任课教师,由排斥到抵制,最终对教师产生了非理性的集体评价。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会对教学工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学校需要在学生中广为宣传“1+N”考核模式的优势所在,让学生充分认可该考核模式。

3.结语

“1+N”考核模式是一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考核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为中外大学课程考核模式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13JY0005)

猜你喜欢
期末考试任课教师安徽
向着期末考试,冲刺!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