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四点建议

2015-09-10 02:47周永
考试周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纲要常态资源

周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作为一类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新型课程,其常态化实施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这门课程没有教材、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参考、没有专职教师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针对常态化实施问题,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没有教材或课程资源包是制约这门课程常态实施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通过多次调研、研讨和论证,成功申报省级立项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区域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的研究》,围绕课题成立8个子课题,发挥课题研究的有效进行和辐射、引领作用,最终以活动主题汇编、教学案例集、教学论文集等研究成果展现。为教师们提供教学范例,唤醒教师们的资源意识,引领教师自发、自主地开发身边的资源为教学服务,解决课程资源匮乏的问题。另外,吸引部分有影响力的校长深入了解这门课程,关注区域特色课程资源,开发校本特色课程,逐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从点上深入到面上推进”的模式,进而普及实施这门课程。

二、以课型开发实施为基础,凸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的开发实施与学生实践活动过程紧密配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发展的重要依托,为活动有效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及非指定领域。我们可以把这些领域总结为几种主要的、常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项目设计、社会考察学习、社会实践服务学习。在这几种学习方式中,研究性学习方式处于核心和基础地位,贯穿其他三种学习方式和内容之中。

课程形态的不同决定了教学形态的不同。从上面这四种学习方式中可提炼总结出九种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型:“选题指导课”、“方案制订课”、“课题论证课”、“方法指导课”、“实践操作课”、“阶段交流课”、“信息整理课”、“成果展示课”和“总结评价课”等。这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起步发展阶段或者对于新手型的教师组织开展活动是非常重要和有帮助的。

三、以《纲要》理念为指针,引领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改变学校过于偏重学科课程的倾向,规范、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我省制定了《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深度解析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课程的常态实施就是保证课时开足用好,鼓励学生充分经历活动过程,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牢固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与爱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课程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倡导“多元评价”的方式。此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规范课程设置、强化组织建设、完善课程规划、加强师资建设,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不断优化制度保障,促进对课程的有效管理。

立足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纲要》的理论指引,需要课程资源的丰富内容作为载体,更需要成功的活动案例的示范。我省教研室万伟博士组织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用书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是对《纲要》具体解读和呈现。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为常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专业的理论支撑。

四、以教师培训为关键,推升综合实践活动优质实施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在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普及的同时,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每年暑期统一时间,集中安排培训,邀请省内外课程专家和名师莅临现场讲座、开课,要求各县区培训参与率100%,考核达标率100%。不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改变综合实践活动随意“搭课”的现状。

2.构建多元研讨模式和城乡协作组,发挥专业教师引领和辐射作用。

每学期有计划、按比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示范课,学术沙龙等教学研讨活动,为老师们搭建成长平台,拓宽分享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共同成长,进而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质实施。此外,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优质教育资源下乡活动,以教育均衡化和教育现代化创建为契机,构建以县区为单位的综合实践活动城乡协作组,签订协作培养项目和内容,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组成员与相关的薄弱学校挂钩帮扶,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从而改变薄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缺乏、理念陈旧、活动流于形式、成果单薄的现状。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组,明确名师团队的工作职责。

我市根据省中心组工作精神,于2013年成立了宿迁市首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名师团队。中心组成员定期学习、定期开展活动,参与我市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计划、课程发展规划及评价制度制定。

此外,这门课程走向“常态化”,制度和政策保障要到位,学校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像“语文”、“数学”一样成为“常态课”。我们现在积极努力争取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每年的教学视导中,规定每位教师需承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任务作为考核目标。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与学校的特色建设结合起来;是否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通过主题贯穿提升学校的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及其他传统活动的深度;是否注重学生的主动策划和参与,加强活动的探究性,增加充满时代气息的内容,有效利用区域资源等方面。

猜你喜欢
纲要常态资源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