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卓越医师的教学路径管理

2015-09-17 09:55郭华林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卓越医学教育

郭华林,郭 杰,陈 玲

(1.南阳理工学院 张仲景国医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4;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河南 南阳 473000;3.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 妇产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根据区域教育、卫生规划,开展五年制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推动高等医学院校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强化医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完善评价考核方法,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达到培养卓越医师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质控,培养卓越医师的教学路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总结580名实习学生成绩,定期评估、动态管理实习学生的临床技能情况,旨在探讨卓越医师培养的经验与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2013年在我校学习的五年制医学教育600名中医本科学生资料,其年龄在20-23岁,平均22岁。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文件精神,入选标准为:①在校期间进行临床课学习和实习培训的3年级、4年级、5年级学生;②无退学无补考成绩;③临床实习满8月以上时间。排除标准:①长期请假的学生;②实习期间考研的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退出见习基地。

1.2 方法

科学制定医学人才的培养标准,开展卓越医师管理路径。基础医学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前后期多学科整合课程,希望通过临床与临床、临床与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整合,使学生能够前后贯通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临床教学以循证医学为主线基于临床病例的学习终结性考核与综合评价,对学习的最终结果有一个全面有效的评价。定期评估、动态管理学生的实习实训情况。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优势与特色,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与课间实习实训管理中,实施教育部卫生部提出的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改革,调整了实训实习与理论课学习时间比。培养卓越医师的教学路径包括基础实验、临床实践和科学训练三个层面,提升学生的人文与通识教育、基础医学、科研训练的紧密结合。

支持参与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围绕我校中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性;建设校外临床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达成高度共识。制定就业见习基地建设规划与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并发布年度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组织报名并进行资格审查,协调安排见习生进出见习基地;指导见习基地开展见习工作,对见习基地的设立、调整进行审核,负责见习基地的检查、考核、评选等工作。我校特邀13位市县级中医院院长在张仲景国医学院会议室召开中医药论坛暨就业推进会,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实现与各兄弟单位共同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优先支持试点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改革发展。我校获取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按照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分批进行立项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工作,用于实验室购置仪器设备,改善实验环境条件。落实教师听课制度,在听好课的基础上,继续上好专业课,转变工作思维,更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鼓励推进教师参与国际合作交流。优先青年骨干教师分批到韩国张仲景国医分校讲学,教授、博士赴张仲景国医学院韩国光州分院讲学并作学术报告。成功举办河南省第二次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和南阳市第九届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科技创新论坛。聘请著名的崔蒙教授在我校开展“大数据时代的中医药信息学”。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突出教学实践、社区医疗、专业见习、健康宣讲、社会调查、送医送药、“三下乡”、对口帮扶等活动的育人功能,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优势与特色,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与南阳市中医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大学生救护技能培训暨白金急救10分钟,启动“追求自救互救的中国急救梦,做自己的急救医师”——全国自救互救活动日”培训项目。暑期社会实践启动,选拔3、4年级的学生,组成重点团队,下乡为村民进行义诊。开展道德讲堂的主题是“学医德模范,树道德新风”。举办中医基本功大赛,让学生具备肩负起救死扶伤重任,培养从医之路上的无私奉献精神。以科研项目带动学生早介入临床实践。由国医学院教师的科研项目组织义诊小组开展内容包含血压、身高体重测量和身体各部分的脂肪代谢情况,在校园为广大师生进行义诊。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链接。请有带教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实习生入科时,集中进行岗前培训,通过集中授课,介绍临床各科概况规章制度,如首诊负责制、临床实习期间医患关系的处理程序,抢救制度等。熟悉科室环境、设施,了解抢救仪器如: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的使用,急救药品的剂量及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临床实习,使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医院、从学生到医生角色过渡。

实习生综合能力与成绩评价:定期对实习基地进行检查评估。检查评估采取听取汇报、查阅有关制度、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检查重点为基地建设、岗位条件、制度执行、师资队伍、实习成效等情况。每批实习学生在出科前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评考核,动态了解学生对本科室专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将综合成绩填入学生实习鉴定表,列入实习生档案。建立实习成绩与毕业之间的有效链接。每批实习生出科后同样也将对带教教师的看法和意见反馈给医教部,及时反馈给带教教师。

1.3 成绩登记与分组

所有学生在校期间临床课技能教学考核成绩登记,医院实习成绩各科成绩登记。采用实习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通过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医患沟通技能、危重病应急能力四个方面评定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教学成绩管理。比较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医患沟通技能,危重病应急能力,见表1。

表1 学生在校期间与急诊实习后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百分制成绩)

见表1所示:与在校期学习期间比较,医院实习后,理论知识加强,基本操作技能提高,P<0.05;医患沟通技能提高P<0.05。危重病应急能力反应敏捷。通过培养卓越医师的教学路径管理,完善教学质控,医患沟通技能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及危重病应急能力均得以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教学评估效果,为今后的培养卓越医师的教学路径探索,寻到更好的方法。

3 讨论

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础,它在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卓越医学教育社会责任的产生离不开日益显著的医疗卫生服务多元化需求的影响。随着全球化引发的开放式竞争的加剧和社会管理透明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对维持经济增长与社会正义间的平衡的呼声愈发强烈,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身公共利益所涉及的资源。医学教育机构跨越卫生与教育两大领域,对于解决社会医疗卫生需求与挑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

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卫生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措施,卓越医生培养已将其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对医师来说,医学职业精神就是医师职业精神[2]。培养一批生源好、水平高、乐于奉献的“卓越医生”。任何一所医学院校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响应力和社会责任标准的实现必须通过人才培养,实施参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通过学术讲座,科研参与,暑期实践,医学比赛,是学生早期接触中医学科研研究;通过与临床实习基地对接,推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带教计划,规范学生在校和实习期间的管理教育路径。着力从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医疗卫生不同需求的能力[3]。让学生较早接触临床。提高医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诊疗能力和基本卫生服务能力[4]。学生通过及时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得以运用,激发了学习兴趣,不仅深化了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还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强化了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意识责任感。应积极同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寻求双方最佳结合点,提升社会实践的综合效应[5]。为将来步入社会,走上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施卓越医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6]。实施卓越医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学生基本医疗服务技能;建立校医院开展教学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全科医学技能[7]。医学是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未来医学的发展应该是朝着可预见、可预防、可个体化的方向,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医学人才应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结合最好的医生,不断探索卓越医师的教学路径管理,优化实践教学,在完整的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推行规范的在校医学教育。使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协调,向社会输送优质医疗人才。

[1]刘 隽,胡鸿毅.医学院校的社会责任:卓越医学教育再认识——全球医学院校社会责任标准共识(GCSA2010)形成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2):92-96.

[2]孙福川.医学职业精神与医师积极作为[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2,1(2)34-36.

[3]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Z/OL].(2012-05-07)[2013-08-20].http://www.rtloe.gov.en/pIIbIicfile&/busin∥htrrllfiles/lIm/s7014/201206/137753.html.

[4]杨棉华,何 萍,郑少燕,等.国际化视野下卓越医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4.

[5]张峰,章锡贵,黄子方,等.对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20-21.

[6]许世华,黄忠仕,曹 军.对地方医科院校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871-878.

[7]王 庆.校院融合构建“3+2”卓越医师培养模式[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2):198-200.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卓越医学教育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当地区域经济
浅析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
卓越之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