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OAE未通过新生儿声导抗与耳镜检查结果分析

2015-09-18 06:24姜岚张可韩富根郑州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郑州450000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音声鼓室中耳

姜岚 张可 韩富根郑州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郑州450000)

·临床研究·

DPOAE未通过新生儿声导抗与耳镜检查结果分析

姜岚张可韩富根
郑州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郑州450000)

目的通过对DPOAE未通过新生儿,用226Hz及1000Hz不同探测音声导抗与耳镜检查的结果分析,探讨不同探测音声导抗在评价新生儿中耳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DPOAE未通过的新生儿71例(120耳),分别进行226Hz、1000Hz探测音的声导抗检查,绘制鼓室导抗图,同时对该120耳行硬性耳内镜检查,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0耳中硬性耳内镜检查正常79耳,异常41耳,异常率为34.17%,行226Hz探测音声导抗,鼓室导抗图正常图形104耳,异常图形16耳,异常比率13.33%,行1000Hz探测音声导抗,鼓室导抗图正常图形73耳,异常图形47耳,异常比率为39.17%,比较耳内镜异常率与226Hz探测音声导抗图形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内镜异常率与1000Hz探测音声导抗图形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中,高频探测音与耳内镜检查的相关性更大,1000Hz探测音对中耳疾病的诊断更敏感。

新生儿;耳声发射;声导抗;耳镜

【Abstrct】Objective To report results of otoscopy and tympanometry using different probe tones(226 Hz or 1000 Hz) in newborns who have failed DPOAEs scree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different probe tones in evaluating middle ear functions in infants.Methods Seventy one newborns(120 ears)who had failed DPOAE screening were randomly selected newborn to undergo tympanometry test with probe tones of 226 or 1000 Hz,plus otoscopy examinations.Their otoscopy results and tympanograms were analyzed.Results Among the 120 ears,otoscopy was abnormal in 41 ears(34.17%).With the 226 Hz probe tone,tympanogram showed abnormal patterns in 16 ears(13.33%),while tympanogram showed abnormal patterns in 47 ears(39.17%)with the 1000 Hz probe tone.The rates of abnormal otoscopy and abnormal tympanometr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for the 226 Hz probe tone,but not for the 1000 Hz probe tone(P>0.05).Conclusion High frequency probe tones(1000 Hz)tympanometry is better correlated with otoscopy findings in newborns and may be more sensitive in diagnosing middle ear diseases than low frequency(226 Hz)probe tones.

新生儿的早期听力学诊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新生儿听力学评估,包括中耳功能及内耳功能,目前耳声发射已被普遍应用于早期听力筛查,但外耳道的结构及中耳结构都有可能影响耳声发射的结果[1]。传统的鼓室声导抗检测采用226Hz探测音,对于分辨成年人及6岁以上儿童是否存在传导性耳聋非常有效,通过检测静态声顺值、鼓室峰压以反映中耳的生理、病理状况以及咽鼓管功能[2]。但是对于新生儿的中耳疾病诊断的可靠性尚存在争论。有研究证实,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未通过的新生儿在226Hz探测音的鼓室声导抗检测结果中普遍表现为正常的鼓室图,因而一些学者提出高频探测音(1000Hz)对新生儿的中耳积液的诊断价值更高[3]。我们通过对71例120耳DPOAE未通过新生不同探测音(226Hz及1000Hz)声导抗检查及硬性耳内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中新生儿中耳功能检查的更敏感指标寻找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我院耳鼻喉科听力筛查中心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中行听力初筛1500例患儿中随机抽取DPOAE未通过新生儿71例,120耳,其中男68耳,女52耳,平均年龄21天±3天。在征得患儿家长知情同意下,分别行226Hz、1000Hz探测音声导抗检查及硬性耳内镜检查。所有抽取的新生儿无听力损失高危因素(排除家族中听力障碍病史、妊娠期异常、分娩期缺氧、出生后高胆红素血症等),无外耳畸形,无神经系统及遗传性疾病,均足月妊娠,正常体重,以期排除外耳及内耳病变可能。

1.2测试方法

研究采取双盲方法,DPOAE、声导抗及硬性耳内镜检查分别由不同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对抽取的新生儿DPOAE、声导抗,硬性耳内镜检查在同一天进行,硬性耳内镜检查结果均由相同两位专业人员进行判定,以保证评判标准的一致性与准确性。DPOAE测试仪为美国GSI耳声发射仪,鼓室导抗图选用美国GSI中耳分析仪,硬性耳内镜选用德国STORZ内窥镜系统。

1.3结果判定

1.3.1DPOAE要求受检新生儿安静或自然睡眠,取8个频率进行测试,DPOAE信号由计算机自动判断并绘出听力图,正常标准每个频率反应值至少大于噪声值3dB,观察小于等于3个频率未通过即为DPOAE未通过。

1.3.2声导抗

受检新生儿分别行226Hz及1000Hz探测音声导抗检测,检查时新生儿安静或睡眠状态,探头封闭置于外耳道,起始压力+200dapa,终止压力-400dapa,压力变化速度50dapa/s,方向由正向负绘制鼓室图。226Hz探测音鼓室图分型参照Liden/Jerger分型法[4],A型——单峰型,峰压值在+150~-150dapa之间,静态声顺值在0.2~1.8ml间,B型——平坦型,没有明显峰压值,C型——负压型,峰压值在-150~-400dapa间,其中双峰以最大峰为准,A型为正常,其余图形为异常。1000Hz鼓室图分型参照改良Baldwin基线法[5],以图形+200dapa起点和-400dapa终点连线为基线,依据基线上方峰值及峰压对图形分析,存在正峰且峰值>0.1mmho,峰压>-150dapa为正常,若为双峰以最大峰为准,其余图形为异常。

1.3.3硬性耳内镜

受检新生儿接受耳内镜检查包括外耳道情况及鼓膜情况,分为正常及异常,外耳道耵聍栓塞在检查前均给予清除,以保证耳内镜能清晰窥及鼓膜,其中鼓膜充血(8例)、膨隆(11例)、穿孔(1例)、色暗浑浊且光锥消失(21例)均视为异常。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技术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26Hz探测音声导抗与硬性耳内镜检查结果(表1)71例120耳中,耳镜检查正常79耳,异常41耳,异常率34.17%,226Hz声导抗鼓室导抗图中正常图形104耳,异常图形16耳,异常率13.33%,可见耳镜检查结果异常率明显高于226Hz声导抗结果,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检查结果,226Hz声导抗检查与耳镜检查间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明两种检查的检出结果的异常率不同,耳镜检查灵敏度明显高于226Hz声导抗检查,并且Kappa值小于0.4,提示耳内镜与226Hz声导抗检查一致性较差。

表1 

2.21000Hz探测音声导抗与硬性耳内镜检查结果(表2)71例120耳中,耳镜检查异常率为34.17%,1000Hz声导抗鼓室导抗图中正常图形73耳,异常图形47耳,异常率39.17%,可见1000Hz声导抗结果异常率略高于耳镜检查结果,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检查的结果,1000Hz声导抗检查与耳镜检查间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并且Kappa= 0.75,表明两种检查的检出结果具有一致性。

表2 

3 讨论

新生儿DPOAE筛查未通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中耳传音功能改变的原因占很大成分,国内外许多报道指出,婴幼儿中耳疾病的患病率相当高,Rosenfeld[6]指出6个月左右的婴幼分泌性中耳炎儿发病率为50%~85%,1岁时为50%~95%,因此,中耳功能的评估极其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7],声导抗检查及耳镜检查辅助听力学评估非常有效。

耳内镜检查是目前耳科的常规检查,由于新生儿外耳道狭窄,鼓膜角度较平,常规额镜很难看到鼓膜全貌,耳内镜应用为检查提供照明和放大作用,使检查者清楚的观察耳道,特别是鼓膜情况[8]。鼓膜的改变往往反映中耳的病变情况,因此,在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中,耳镜检查为诊断标准之一。由此可见,耳镜检查异常通常提示中耳病变的发生。对于DPOAE未通过的新生儿联合硬性耳内镜检查,可较直观的发现中耳存在病变的可能,是客观无创的检查方法,较易被家长接受,为评估婴儿听力损失的性质、病变部位提供帮助,有效避免漏诊和误诊。但耳内镜应用受到检查人员的经验及设备的影响,这就极大的限制该检查的推广。

声导抗检查是了解中耳功能状态的重要方法,不同频率探测音具有不同的特点,Hunter[9]报道226Hz探测音声导抗不适用于7月以下婴儿,Baldwin[10]则认为21周龄以下新生儿均需做1000Hz探测音声导抗以减少假阳性率,黄丽辉[11]等则认为1岁以内婴幼儿均应采用1000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中耳功能。本实验的一个目的就是观察多频声导抗与耳内镜检查的相关性,以验证声导抗与耳内镜检查结果是否存在一致性。

在本研究中,耳内镜检查结果异常率与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结果异常率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表1),当耳镜结果显示异常情况时,往往226Hz声导抗表现的是正常鼓室图形。同时,我们发现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与耳镜检查结果有一致性,无论是耳镜正常还是异常,两结果都存在相关性。Cone-Wesson[12]对8到12月龄的婴儿研究发现,1000Hz探测音声导抗对中耳疾病的诊断率达到58%,在我们的研究中,虽然样本年龄段不同,在同样的探测音声导抗得到类似的结果。已有较多研究报道226Hz探测音声导抗评估新生儿中耳功能时假阴性率较高,而1000Hz探测声导抗评估婴幼儿中耳功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我们的实验印证了这一点。

鼓室声导抗是通过测量鼓膜外侧声能量传递过程的变化来了解中耳的功能状态,当以低频探测音测量鼓室声导抗时,中耳是以劲度作用为主的系统,质量所起的作用可以忽略,当以高频探测音测试时,劲度对中耳系统声导抗的作用退居其次,质量起决定作用[13]。Spector[14]等发现新生儿的听骨链大小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因其组织尚未发育成熟,主要由软骨构成,听骨链质量与附着在其上的残存间质组织密切相关,出生时中耳腔中存在的羊水和间叶细胞可持续到生后5个月才逐渐消失[15],这使得婴儿中耳总质量较高,同时中耳腔的间叶细胞使得的听骨链关节和镫骨底板附着到前庭窗的紧密度较大,抵抗力强。由此可见,新生儿中耳系统是以质量作用为主的系统,这就可以解释新生儿中应用高频探测音较低频探测音更能准确反映中耳结构的情况,也就更能准确评估中耳功能状况。同时,婴幼儿耳道骨部尚未发育,骨缝较宽,外耳道短而松软,在加压作用下,容易发生类似鼓膜的运动,从而影响鼓室图形态发生改变[16]。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中,高频探测音与耳内镜检查的相关性更大,1000Hz探测音对中耳疾病的诊断更敏感。

1000Hz正常鼓室导抗图 

1000Hz异常鼓室导抗图

226Hz正常鼓室导抗图 

226Hz异常鼓室导抗图

1Margolis RH,Trine MB.Influence of middle-ear disease on otoacoustic emissions.Robinette MS,Glattke TJ.Otoacoustic Emissions Clinical Applications.New York:Thieme.1997:130-150.

2黄兆选,王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科.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另外我们发现,中耳胆脂瘤及鼓室硬化症两组患者术后气骨导差在500,1000频率均明显低于术前,而在4kHz气骨导差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在2kHz,4kHz这两个频率,中耳胆脂瘤术后效果明显优于鼓室硬化症的术后效果。这一结果表明,手术对于鼓室硬化症的听力改善效果与中耳胆脂瘤的听力改善效果相似,尤其对于低频听力的提高效果明确,具有一定程度的意义。分析鼓室硬化症患者低频听力提高较高频明显,可能存在的原因包括:①鼓室硬化症本身纯音听力图特点[6,9]:气导中低频下降比高频明显。2KHz附近气导、骨导形成切迹。由于低频听力损失大,提高听力的空间大。高频听力气骨导差相对较小,而且2KHz附近存在听骨链共振的问题,高频听力提高较小。②中耳传音系统作为一个机械装置,首先需克服该系统的质量,劲度和阻力方能开始运动。人工听骨质量为10~20 mg,钙化的听骨链除镫骨外总质量约在45 mg以上。同时,劲度越低,则越利于大振幅的振动,即越利于低频音的传导,祛除钙化灶植入人工听骨,听骨链质量,劲度、阻力、声抗和空间位置关系改变,都有可能成为低频听力明显提高的原因。③鼓室硬化的纯音听力曲线呈传导性聋,影响听力的鼓膜硬化斑可使鼓膜和听骨链同时变得僵硬,致低频听力首先下降,而鼓室内的硬化灶又可使中耳质量增加,致使高频听力亦受损。伴有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本身存在高频听力下降,高频的中耳传导声音效率提高可表现不明显。

综上所述,通过对鼓室硬化症与胆脂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的中短期随访分析,可以看出手术对于鼓室硬化症的听力改善效果与中耳胆脂瘤的听力改善效果相似,尤其对于中低频听力的提高效果明确。

参考文献

1Aslan H,Katilmiş H,Oztürkcan S,et al.Tympanosclerosis and our surgical results.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10,267(5):673-677.

2Stankovic MD.Hearing results of surgery for tympanosclerosis.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09,266(5):635-640.

3Celik H,Aslan Felek S,Islam A,et al.Analysis of long-term hearing after tympanosclerosis with total/partial stapedectomy and prosthesis used.Acta Otolaryngology.2008,128(12):1308-1313.

4黄志勇,周凤华,谢南屏,等.118例鼓室硬化临床资料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2):345-348.

5Yabe T,Moriyama H,Kamide Y,Honda Y.Tympanosclerosis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investigation.Nippon Jibiinkoka Gakkai Kaiho. 1995,98:606-612

6黄志勇,周凤华,谢南屏,等.多孔聚乙烯和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在鼓室硬化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 (9):2181-2184.

7郭梦和陈浩万良财.鼓室硬化症的手术治疗(附136例病例分析).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5(2):132-135.

8陆晓红.手术治疗鼓室硬化症46例.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0,24(3):34-35.

9万良财,谢南屏,李琰,等.79例鼓室硬化病人临床听力学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5):734—736.

Results of otoscopy and tympanometry using different probe tones in newborns failing DPOAE screening

JIANG Lan,ZHANG Ke,HAN Fugen
Children's Hospital of Zhengzhou City,zhengzhou 450000 Corresponding author:JIANG LanEmail:99264007@qq.com

newborn;DPOAE;tympanometry;otoscopy

R764.04

A

1672-2922(2015)04-671-4

2015-10-9审核人:韩维举)

·临床研究·

10.3969/j.issn.1672-2922.2015.04.023

姜岚,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耳鼻咽喉

姜岚,Email:99264007@qq.com

猜你喜欢
音声鼓室中耳
文化中的乐种研究
——评陈辉《浙东锣鼓:礼俗仪式的音声表达》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中耳压力调节机制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中耳胆脂瘤术中开放管上隐窝通道的方法及术后疗效分析*
最具魅力
呼和浩特大召寺音声的实地考察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
漫谈中耳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