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培育研究

2015-09-22 14:34徐明盛亚军
经济纵横 2015年5期
关键词:区域品牌区域环境产业集群

徐明 盛亚军

摘要: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形态,其形成和发展有力推动了所属行业的崛起,并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归纳温州三大典型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特征,揭示其形成过程中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区域环境因素,提出区域环境视角下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培育对策,为其他地区创建和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区域环境;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培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5)05-0102-04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浙江、江苏和广东等地相继涌现出众多的产业集群,不仅表现出较强的产业竞争力,而且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地区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产业集群逐渐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成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之一。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单纯的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逐渐减弱,其集聚效应日趋弱化。为此,一些地区探索出区域品牌这一产业集群发展的更高级形态。区域品牌也称集群品牌,是以一定产业及其集群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较大规模、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区域和产业名称共同著称的区域公共品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升了区域产业形象和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成为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有力推动器。本文结合温州三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特征,深入剖析影响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和发展的区域环境因素,以期为其他地区创建和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

一、温州三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现状

浙江省温州市是我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温州已经形成以鞋业、服装业以及低压电器业为代表的12大特色产业集群。截至2013年底,温州拥有“中国鞋都”、“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电器之都”以及“中国拉链之都”的称号,拥有国内知名区域品牌56个。其中,与鞋业产业集群相关的有8个,与服装业产业集群相关的有3个,与低压电器业产业集群相关的有8个,三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合计数量占总量的36%。三大产业集群均在各自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显示出强大的竞争优势。2013年,温州全年外贸出口总额达206亿美元,其中三大产业集群出口合计占总额的70.9%。目前,温州三大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由国家、浙江省、温州市三个层级组成的区域品牌金字塔层级(见表1)。

二、影响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的区域环境因素

温州鞋业、服装业以及低压电器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形成,其核心动力主要来自强大的产业优势、龙头企业的带动、名牌群体的集聚效应以及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促进、规范等因素。这里主要关注地区或城市范围内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和发展所依赖的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特征鲜明、作用显著。温州地区大量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形成和发展绝非偶然的经济现象,而是特定历史背景、经济制度、文化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条件下的必然结果。

(一)资源环境因素

资源环境因素是影响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的最基础资源,包括地区的自然、人力、科技等资源及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地区自然资源的优良程度主要取决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与气候条件三个因素;人力资源的优良程度主要取决于专业人力资源供给数量及稳定性和区域内部人口受教育水平;科技资源主要指集群内部通过科学技术能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改良的资源,通常包括集群内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基地等;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物理载体;专业市场是获得消费者认可的交易场所。温州地区多高山峻岭,自然资源匮乏,但并没有成为当地发展的限制因素,温州以充足、良好的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为后盾,成功实现了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形成与快速发展。企业从塑造品牌的过程中获得市场知名度,实现快速发展,进而促使企业越来越注重提升产品质量与品牌等级,形成良性循环。各产业集群陆续出现名牌簇群,进而成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的原动力之一。企业集聚地区的科技资源,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基地等,成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的另一原动力。如,三大产业集群均拥有自己的职业技术学院、实验研究中心、质量监测中心等一此外,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工业园区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形成提供充足、适宜的载体和良好环境。专业市场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象的整体传播提供场所,为实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战略凝聚物流、商流和信息流资源。

(二)文化环境因素

区域文化环境是在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包括价值观、经营哲学、道德准则、社会责任等被企业倡导的共同信念。温州地区产业集群密集、区域品牌众多,与该区域的文化环境因素密不可分,具体表现在:一是历史文化的依托与传承。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以浓厚的历史传统为依托,传承了温州世世代代的工商业经营优势。温州地区产生于南宋年间的永嘉学派以及瓯越文化,使当地形成较为浓厚的创业氛围。二是企业家精神。温州企业家在创业时大多白手起家,遇到困难时不等不靠、敢于创新、敢于冒险、锐意开拓。三是区域内部文化。重商、亲商是当地长期形成的文化特点。

(三)投融资环境因素

投融资环境指有利于区域品牌形成的区域内部资金环境和信用环境,通常体现在区域内部的资本支持、资金来源、企业信用体系、银行与企业关系、政府管理等方面。温州三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形成受当地投融资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资金环境和信用环境发挥巨大作用。温州资金环境发展较为成熟,有着灵活多样的民间金融组织形式,使企业家在创立品牌时很少受困于资金限制,这为名牌簇群和区域品牌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资金基础。此外,温州地区银行等当地各种金融机构经常上门为企业服务,及时发现企业融资需求,因而极少有企业出现贷不到款的情况。企业间的信任程度较高,所以企业间借贷情况也时有发生。

(四)制度环境因素

制度环境侧重正式制度环境,是政治、法律、经济体制等诸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涉及对经济活动中各主体的地位及责、权、利的安排,通常表现为由政府、行业协会(商会)制定的有利于促进区域品牌形成、鼓励企业创建品牌等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温州众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行业协会联手打造的制度环境。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在其中的建设主体地位。温州当地政府一方面充分调动多方资源,支持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形成与发展。如,通过改善投融资环境提升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强度,并在财政、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一定倾斜;通过改善人力资源环境,引进和培育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致力于“品牌温州”、“信用温州”等软环境建设,提高和激发企业的品牌意识,规范企业行为。此外,温州三大产业集群相关行业协会对其区域品牌形成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维护企业权利和行业利益,开展行业自律,出台同业竞争规范等。二是协调、管理行业内企业行为,引导企业从自发创立企业品牌到自觉塑造、维护区域品牌。同时,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国际展览交流,提升区域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五)社会关系环境因素

社会关系环境指企业及企业家与集群内部和外部资源建立的沟通网络。温州三大产业集群起步于家庭手工作坊,后经家庭内部分裂演化,重新组建并发展扩大。在温州,依靠亲缘、血缘和地缘等关系,一个人在某一行业的成功通常会迅速传播至所有家庭成员甚至整个家族。在这种“传帮带”效应下,相关产业规模急速扩大,不断吸引外部资源进而完善产业链,促使同一行业内名牌的形成,为区域品牌的形成奠定基础。此外,行业内企业间、企业与外部各组织间的频繁沟通,促进企业家的互相学习与交流,对企业品牌、区域品牌的形成也发挥显著作用。

三、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培育对策

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具有公共品牌效应,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区域经济迅速壮大的有效手段。地方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培育,明确其与行业协会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战略,统筹调配所有相关部门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形成与发展营造良好的区域环境。

(一)构建高效的资源环境

从区域内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工业园区及专业市场建设人手构建高效的资源环境。第一,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平台建设。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存量,大力培养与引进优秀企业家。建立适应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职业培训体系、技术培训基地,推动学习型企业和社区建设,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提供充足的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同时,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各种障碍,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第二,加强科技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产业集群、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充分利用当地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资源,采取多种组织制度,如星期日工程师、厂内研究所、企业研发中心、虚拟研究开发组织等,通过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集群转移,为区域品牌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第三,根据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消费模式的变化趋势,实现专业市场与社会化媒体的广泛结合,尝试建立覆盖全国主要消费地和原料产地交易商以及满足消费者多渠道购物偏好的协作网络和专业市场体系。

(二)深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环境

迈克尔·波特认为,基于文化而形成的优势是最根本、最难替代和模仿、最持久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创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必须以当地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环境为背景,在开发、设计、注册、宣传等所有环节中贯穿文化因素,树立鲜明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象。从产业集群所在地域的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特征等文化环境出发,充分考虑行业特性和特色,深耕区域文化环境优势,提炼和整合集群内各企业品牌文化的精华,使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充分体现其区域特征、产业特征与名牌特征,并紧密结合其个性、价值和特色,遵循独特性、优势性、创造性原则,使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成为特定区域的象征,从而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三)创建以服务为导向的投融资环境

创建和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需加快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整合区域金融资源,畅通融资渠道,形成以国有银行为主体、中小型金融机构相匹配的资金供给和服务体系。一是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发展和区域品牌的形成提供资金扶持。二是加快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充分发挥信用社等民营金融机构扎根基层、规模小、机制灵活、管理层级少、运营成本低、比较适应个体私营企业融资需求等特质,聚集社会资金,以支持中小企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三是构建以服务为导向的区域性中心银行。四是实现金融产品供给多元化,创新租赁、承兑、贴现、信用证等金融服务工具。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和贷款担保风险基金,推动建立银行和担保机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作机制,,

(四)完善相关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的完善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创建和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决心和政策导向,地方政府应通过对所管辖范围内集群企业和全体品牌所有者的正确政策导向,解决企业名牌和区域品牌培育的内外部政策制度问题。在尊重产业发展规律、贴近产业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产业发展,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充分有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企业、企业家及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的重要推动和促进作用。

(五)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

区域内社会关系环境的塑造依赖于企业家之间、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关系。这些沟通与协作促进了行业内信息的交流、新产品的技术研发、行业标准的制定与维护等,并可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区域品牌形象的树立与推广。集群内企业可通过实施品牌舰队策略,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领军品牌集聚;建立品牌战略联盟,增强企业品牌实力,实现行业内部企业统一进行区域品牌传播,以实现企业之问的信息沟通和协作;联合参加国外产品展销会,共同应对国外的反倾销政策等。

猜你喜欢
区域品牌区域环境产业集群
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与研究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基于企业异地并购视角对税收竞争、区域环境与资本跨区流动的实证研究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长白山人参区域品牌形象提升策略研究
我国特色文化产品区域品牌营销机制构建研究
我国水产品品牌建设模式分析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