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罗曼·布什场地设计语言思想的景观设计策略

2015-09-23 01:23王敏崔芊浬
风景园林 2015年2期
关键词:图式景观设计景观

王敏 崔芊浬

基于罗曼·布什场地设计语言思想的景观设计策略

王敏 崔芊浬

景观形态是场地设计的基石,它确定了景观空间并给它以有组织的结构。景观空间是场地设计的主体,有序排布的空间给人特定的场所体验。作为由形态要素与空间组合构成的符号系统,场地设计语言遵循自身的语法规律。在对罗曼·布什所著《融合形态与空间的场地设计语言》一书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以景观语言体系建构的逻辑思路剖析罗曼·布什教授所倡导的景观形态与景观空间融合关联的场地设计语言思想,梳理场地基本形态图式语言及其特征和空间意义,探讨场地景观形态图式语言的衍变和组合方式及其相应的空间生成,最后尝试提出基于场地设计语言思想的景观设计一般流程和设计策略。

场地设计;景观设计;景观形态;景观空间;图式语言;罗曼·布什

1 场地设计中的景观形态与景观空间

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且任务多样的过程,是塑造和讲述场地的新故事并复活老故事的过程,它寻求创造出一个适应场地及其周边肌理,符合使用者特征并满足其需求,包含文化遗产,拥有可持续性,同时整合功能要求的环境[1]。在这个过程中,场地设计试图营造空间作为人类活动和享受的场所,并以此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区别于环境设计或者园艺设计。在众多的营造景观空间的方式和技术中,景观形态作为一种二维或三维的框架,影响一切比例、尺度、方向以及场地设计的整体和单一元素之间的关系,决定景观空间有限的物理属性和无限的景观感知意义并给予它有组织的结构。被充分赋予构想的景观形态是场地设计中所有方面的基础支架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与其空间属性以及基于形态创建的三维空间(体验)共同构成场地设计中景观语言的文字和词汇基础,是思考景观过程和规划设计实践的首要工具,也是风景园林师熟练应用的一种符号系统[2]。

关于景观形态的探索源于美感的话题和艺术的属性,正如诺曼·纽顿(Norman Newton)在《大地上的设计》(Design on the Land)中所写下的,“风景园林学,一个仅仅诞生一个世纪的专业,却是一门和人类生存历史一样悠久的艺术”[3]。回顾西方景观设计传统,无论是遵循柏拉图的形而上学的理想形式(Ideal Forms),在场地设计中强调建立在秩序、对称和比例概念之上的美的数理理论,还是启蒙运动之后经验主义的出现,都无法回避“美”的问题,其中对于景观形态的研究是一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理想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对立,理智与情感二者对立的流变史。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现代美学理论的探索向审美认识主体的转移,景观美学的研究转向以人自身的生理、心理以及原始源流探索为导向的美学框架体系建构;景观形态的美学意义逐渐弱化,转而从地理学角度探索以形态为基础的要素组织方法。美国的地理学家索尔(C. O. Sauer)在其著作《景观的形态》(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 1925)中首次提出“景观形态学”概念,指出:形态的方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归纳和描述形态的结构元素,并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恰当的安排新的结构元素[4]。之后,伯克利(Berkeley)学派在继承索尔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人文要素在景观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景观形态的人文价值。随后,凯文·林奇(Kevin Lynch),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拉波波特(Amos Rapoport)等通过探索人类对特定环境的感知及产生的行为反应,建立了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关系的环境行为学理论。与此同时,在20世纪50年代,关于空间形态的研究通过英国的马奇(March)和马丁(Martin)等学者的探索,逐渐扩展到聚落形态范畴,不仅重视分析空间的几何特性,更强调蕴涵于空间中的社会学及人类学意义。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纯粹的形式感问题已经不再成为景观形态研究的核心内容,以形态为媒介理解物质空间结构形成过程的动力因素与机制,分析形态之于空间的影响和意义,将形态视为将逻辑的理性思维与情感的感性思维从概念转化为实际景观形象的媒介,是景观形态研究的发展趋势。

罗曼·布什(Norman K. Booth),美国著名风景园林师、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会员、俄亥俄州大学教授,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30余年。在其著作《风景园林学基础:融合形态与空间的场地设计语言》(Foundation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egrating Form and Space Using the Language of Site Design)中,罗曼·布什主张“形态和空间的认知是设计的基础”;通过解析和研究大量的场地设计案例,提出“形态与空间二者彼此依赖相互关联”、“人们如何体验并穿越空间是与空间的形态构成相契合”等观点,认为“夸张的、富有诗意的、构成序列的、探索性的……诸如此类的景观空间感受都是景观形态的潜在倾向;……古典的、浪漫的、现代的、后现代的,以及其它风格的景观空间都建立在一连串的景观形态及它们的序列的基础之上”;并以图解的方式展示其“融合形态与空间的场地设计语言”的景观设计思想和系列研究成果[5]。作为景观设计中唯一可以确切把握的实在,景观形态是设计所要提供的最终产品。一切景观的相关域都被整合、聚集到这一产品之中,亦凭借这一产品提供了使用、评点等活动的对象和起点。本文通过解读罗曼·布什的这一景观设计思想,旨在提炼场地基本形态图式及其特征和空间意义,探讨场地景观形态图式语言的衍变和组合方式及其相应的空间生成,并尝试提出基于场地设计语言思想的景观设计策略。景观形态像一根坚固而具体的纽带,联结了所有景观空间共时态的和历时态的相关域,并成为它们的体现者;与此同时,它作为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果,和整个设计气氛相互影响。研究以景观语言体系建构的逻辑思路梳理罗曼·布什教授所倡导的景观形态与景观空间的融合关联,旨在探索形态对空间和场所构建的关键作用,为解决目前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地方特色瓦解消失的病态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方向,即景观具有了一种新发现的适用性,它能够提供一种丰富多样的媒介来塑造城市的形态,取代建筑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6]。

2 罗曼·布什:融合形态与空间的场地设计语言思想

如何以一种充满灵感的方式创造性的协调各种色彩、材料和多样化的景观要素,组织营造出面向使用者的景观空间,是场地设计的核心目标。在此过程中,形态作为不可或缺的元素集合的媒介,是景观场地设计的基石,是多样化的组织营造空间的支架,提供大量的基本方式让元素排列一致,使空间得到理解。没有形态,空间的存在将变成一片缺乏组织、模糊杂乱、难以辨识的虚无。在罗曼·布什的场地设计语言思想中,基于几何原型的基本形态图式通过特定的设计策略,经过多样的衍变和有序的排列组合,形成具有特定空间意义、功能倾向和景观感受的场地。

2.1场地景观形态的基本图式语言与空间属性解析

2.1.1基于几何原型的场地基本形态图式提取

场地设计中,形态常常被以边界或形状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墙、篱笆、阶梯、台地、花架等等向上延伸的景观元素中,以及如水池、下沉广场、矿坑空间、向下台阶等凹陷处,形态的轮廓容易被发现和识别。一些软质景观元素如树列、灌木丛、水体、地貌等也会显示出形态的轮廓。此外,形态在平面上不同材料交汇产生界限的地方同样明显,相邻材料的反差越大,使用者感知到的形态边界越清晰。当边界通过包围等方式划定一个区域,完整的形态就被界定出来,进而暗示出空间。可以说,景观场地设计是由大量的线条和形态组成的在精细网络上互相缠绕生长所构成的系统。

景观设计所塑造的户外空间形态有无数种,其中绝大多数可以被识别或提炼成从自然世界中抽象而来的几何形状。最基本、纯粹和易于辨认理解的几何形状包括正方形、三角形和圆[7],其中任何一种都能在简明单一的景观场地中充当空间营造的基础结构。简单的多边形如五边形和六边形有时也会被认为是基本的几何形态[8]。这些基于几何原型的场地基本形态图式是塑造复杂空间的主要砌块;如同音乐中独立的音符,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能被转换变化以形成更加有趣的空间;或者被相互连接、叠加以塑造各种可能性的组合性空间。当然,各种有机形态也是从自然世界中提取出的分布广泛的图形分类。植物、地形、地质构造、水和天空、昆虫、动物等都提供了能被模仿或抽象用作景观空间基础的有机形态来源。但在场地设计中,由于这些形态的动态和不确定性,往往不常被认为具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那样的基本性。

2.1.2形态特征与空间属性

基于几何原型提取的场地基本形态图式根据其典型几何特征分为3类:正交形态、斜交形态和圆弧形态。其中,正交形态是稳定的、均衡的和传统的,主要包括直线、正方形、矩形、网格等基本图式;斜交形态是变化的、活跃的和现代的,主要包括斜线、三角形、多边形等基本图式;圆弧形态是和谐的、自然的和流动的,主要包括弧线、圆形、椭圆形、曲线等基本图式。各种不同的场地基本图式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多样化的空间属性,为场地设计提供丰富的基本语汇选择(表1)。

表1 基于几何原型的场地基本形态图式及其空间属性

续表1

2.2场地景观形态图式语言的衍变与主体空间生成

基于几何原型的场地基本形态图式除了作为单独的空间营造基础结构被应用外,也常常作为其它更为复杂多样的形态生成的原点。这种类似语言衍变的基本形态转变的过程被称为从一种形态到另一种形态的转化或者突变。形态转化的目的在于适应不同的场地设计条件,针对特定的场地情境和使用需求生成合适的形态,并且成为一个创造性的景观空间载体,以避免景观形态脱离场地实际,产生孤立、静止、片面、脱离真实的“形态设计副作用”[9]。场地设计中基本形态图式的变形程度可以是微乎其微或是大规模的,这取决于基地环境以及任务需求。最基本的转化和突变方式包括减法、加法、旋转、介入、综合(图1),是场地设计中营造主体景观空间的重要手段。其中,减法是指从基本形态的内部或者外部沿边移去选定区域的过程,包括内部减法、外部减法和混合减法;加法是指在基本形态之上增加另一种基本形态以形成复杂的组合的方法,包括相交、相连和相离;旋转是一种转动中的变化,是指让主体形态围绕某一个轴或者某一个点旋转的方式,包括整体旋转、部分旋转和附加旋转;介入是指有巨大差异的一种形态元素加入到另一种初始形态的过程;综合是上述多种转换方式的叠加混合使用。表2详细列出并图示这5种场地基本形态转变方式的典型设计手法与相对应的主体空间生成。

表2 场地基本形态的转变与主体景观空间生成

1 场地基本形态图式的转化和突变

2.3场地景观形态图式语言的组合与序列空间生成

景观设计实践中,塑造空间还往往以符合内在设计规律的场地景观形态组合的方式实现对复杂场地的精细控制,并通过特定策略完成从平面形态到立体空间的转化和生成过程。空间秩序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无形的形式,即将深刻的设计哲学与功能联系起来,渗透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部分。组合形态的意义不止是清理各物体之间的关系,而是要创立一种能引导和组织人们活动和认知的可见的相互关系,为设计场所增加了动感和思维的自由[10]。景观形态组合过程中,决定各个基本的或者单一形态的空间落位的组织结构是关键,它提供形态组合和空间构成的秩序并使场地景观具有可读性。如果设计中的形态元素之间没有联系或联系很弱,就会导致场地成为一个杂乱的形态与空间元素的简单集合而非有机组合。最基本的形态组合方式有5种:集中式、行列式、网格式、对称和非对称(图2),是场地设计中营造序列景观空间的重要手段。其中,集中式是指将不同元素置于非常接近的位置能让它们被当作整体中的一员;行列式是指在一个维度上拉长一个单独的形式或在一个链条状的形态中一个个的组合不同的形态;网格式是指元素被安置在连续的平行线中,形成网络;对称是指等价的形态和空间围绕一个点、线或面的均衡分布;非对称是指直观的将构成设计元素协调的结合与平衡,以获得整体的组成规律。表3详细列出并图示这5种场地基本形态组合方式的典型设计手法与相对应的序列空间生成。

2 场地基本形态图式的组合

表3 场地基本形态的组合与序列景观空间生成

3 基于场地设计语言思想的景观设计策略

景观设计过程是一个综合的图像思维和形式操作的过程:从场地调研到方案生成,设计师脑内的形式世界与任务图像碰撞、选择而产生一个总的吻合类型,当这个类型在进一步的后续步骤进展中被不断的修正、添加、删除最终获得一个形式,这就是说,设计师把一个文字任务书转变成一个形式,这正是设计中“语言思维”向“图象思维”转化的过程[11]。实践中,景观设计过程往往表述为以下步骤:接受任务书、调查分析、解读现有条件及资料、构思方案、方案选择、进一步深化方案、以及进一步筛选方案等等[12]。景观形态与空间相融合的场地设计语言思想作为一种组织工具服务于景观设计的各个阶段,尤其体现在与空间结构组织和形态创作相关的两个主要阶段和设计议题:(1)在调查分析和提出问题阶段,决定哪种景观形态适合于当前特定的项目环境;(2)在方案构思和随后的设计阶段,选择哪种结构组织和形态来形成景观空间,进而完成场地营建(图3)。

3 基于景观形态-空间语言体系的场地设计一般流程

3.1调查分析:探寻暗示形态图式和空间结构的场地文脉肌理

通常情况下,调查分析阶段的工作内容是收集物理、环境、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基本场地信息并对其进行评价以决定现存的哪些因素和场地特性会对随后的设计具有较大的引导作用。场地分析的角度和表达方式是多样的,除了一系列典型数据的收集和评价以外,还有许多对场地设计结构和空间形态图式具有潜在影响的因素需要加以关注和考虑,诸如区域性特征、场地文脉和场地大量存在的地表肌理和地物等。调查分析阶段,针对场地及其周边地区文脉肌理的研究,以简单形态图式抽象和主导空间结构提取的方式,暗示场地形态的几何特征和限定元素,引导设计的方向并最终促进设计的形成。

3.2形态预想:表达设计意图和空间需求的形态构思

为了帮助决定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和形态适合于既定项目,设计过程的下一步是场地整体景观形态的预想,即需要以怎样的景观形态作为支架以实现项目的设计意图,满足多样化的空间需求,诸如空间的属性特征、可能的物质性景观元素、景观感受的质量或者追求、项目预算和预期的维护……这一设计阶段的目的不是过度详细考虑或明确某种特定形态类型,而是以粗略化图解的方式,以形态图式为语言重点表达核心理念、空间隐喻(如月球空间、蜿蜒的河流、小树林等)和功能需求等。

3.3空间图解:基于预想形态的空间组织与塑造

在设计的这一阶段,最初设想的适合这个项目的组织结构和形态已经确定,场地设计的主要注意力转移到以形态为基石和工具来组织和生成外部空间上。按顺序需要依次以概念图解、功能图解和主题图解的方式来深化对场地的分析和认识。其中,概念图解的主要目的是在没有考虑场地细节的情况下去探究相关的位置、尺寸和主要空间和元素的比例;之后的功能图解则需要继续增加额外的空间关系、流线联系等,以及主要的视线通廊和视觉焦点,并且开始考虑空间的边界等等;最后,主题图解通过赋予场地特定的主题性景观特征(例如村庄广场、历史积淀、舞台中心、聚会场所等),研究组成空间的类型、布局和质量,促进设计形成更加确定的形态结构。至此,场地设计开始向初步方案设计过度。

3.4方案设计:融合形态与空间的场地景观营造

方案设计从选择一个主题图解或者结合几个图解开始,结合平面图、立面图和俯视图设计以一种粗略的描绘方式同时研究场地景观形态与景观空间二者之间的彼此依赖和相互关联,并继续在形态表达、空间限定、景观构成等方面增加一些特定的元素。在这个阶段,设计师尝试和探究可供选择的景观形态,在空间生成的过程中不同基准面、不同高程、不同视角的形态相互叠加、覆盖、耦合,就像制作一个蛋糕一样,一层层的增加可以选择的想法并有机组合,最终以一个生动现实的场地设计方案表达场地景观营造中所有的形态特征、空间属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设计要素。

4 结论与讨论

形态是景观场地设计中塑造空间的主要方式,也是创造性地组织设计元素的基本媒介。不同的形态表达各不相同的设计语义,从而使场地的空间属性得到理解。空间是场地设计的主体,是人们放松、玩耍、再创造、与自然互动的舞台。景观场地设计的目的是把空间组成一个人们可以聚居、娱乐、生活或欣赏美好景色的特定场所,虽然设计任务极其复杂,但最终设计者提供的是一些以适当的设计语言来表现的物体或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形态,作为这种语言的基本词汇和设计想象的媒介,能在众多不同的空间中交流,或在场所中保持多种关系,在将空间解释为场所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设计是一种把理想图式转化为物质形式的表现,从建成形式之多样性可以部分地解释了人们持有多样的意象和理想图式[13]。”单独的形态并不能保证一个景观设计将会成功[14];纯粹的仅仅通过物质性要素的围合限定和功能设定所得到的空间“环境”也无法带动、培养、激发人们的感官,引发使用者的景观共鸣和场地认可。场地设计中,熟练的形态构图必须与对基地的尊重、对基地潜在使用者的敏感、对可持续技术的综合运用和使人理解并富有创意的视觉效果相辅相成;形态作为三维空间的体量基础,只是基础,无法以二维平面形式取代三维空间体验,最终必须以适当的元素和材料选择来表现。融合形态与空间的场地设计语言思想,其灵感来源于对场地目标的直觉性认知,抑或对场地内涵的深度挖掘。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一个精心组织的形态序列和空间组织对于一个令人赞赏的景观设计是必要的,但是它仅仅只是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作为设计的开始,而非设计的全部;以之作为思考景观过程和场地设计实践的重要工具,体现场地的核心品质才是设计的重点。

注释:

本文配图均根据参考文献[5]整理而成。

[1]王云才,韩丽莹.景观生态化设计的空间图式语言初探[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巧于因借,传承创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64-570.

[2]王云才,王敏.图式化与语言化教学:西蒙·贝尔与安妮·斯派恩的风景园林教育观[J].中国园林,2014,(5):115-119.

[3]Norman Newton. Design on the Land [M]. Mass:Belknap Press,1971.

[4]谷凯.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J].城市规划,2001,(12):36-41.

[5]Norman K. Booth.Foundation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egrating Form and Space Using the Language of Site Design [M].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2012.

[6]查尔斯·瓦尔德海姆编.刘海龙等译.景观都市主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Reid, Grant W. From Concept to Form in Landscape Design [M].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2007.

[8]Ching, Francis D. K.. Architecture: Form, Space and Order [M].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2007.

[9]王绍增.中西传统园林的不同设计方法:图面设计与时空设计[J].风景园林,2006,(6):18-21.

[10]吴家骅著,叶南译.景观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1]陈伯冲.建筑形式论:迈向图象思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2]Koberg, Don, Jim Bagnell. The Universal Traveler: A Soft Systems Guide to Creativity, Problem Solving and the Process of Reaching Goals[M]. Los Altos, CA: Crisp Publications, 1995.

[13]拉普普著,张玫玫译.住屋形式与文化[M].台湾:境与像出版社,1985.

[14]姜珊.凯瑟琳·古斯塔夫森设计语言研究[J].风景园林,2011,(5):108-113.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y Based on Norman K. BOOTH’s Thought of Site Design Language

WANG Min CUI Qian-li

Form is the cornerstone of site design, which frames landscape space and offers it a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Landscape space is the main part of site design, orderly arranged space supplies specific site experience to users. As a symbol system composed of form elements and space combination, site design language follows its own grammar rules.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Foundation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egrating Form and Space Using the Language of Site Design by Norman K. BOOTH, his thought of site design language, which involves landscape form and space together, is analyzed logically to form a landscape language system. The basic landscape form pattern language of the site are combed with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attributions firstly. The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combination ways of landscape form pattern language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space generation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idea of site design language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general process of site design.

Site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Form; Landscape Space; Pattern Language; Norman K. BOOTH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Pattern Language and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Space (51278346)

TU986

A

1673-1530(2015)02-0066-08

10.14085/j.fjyl.2015.02.0066.08

2014-12-18

2015-01-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及形成机理(51278346)

王敏/1975年生/女/福建人/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实践与研究(上海 200092)

崔芊浬/1989年生/女/黑龙江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风景园林学专业硕士生(上海 200092)

猜你喜欢
图式景观设计景观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