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自古爱悲秋

2015-09-28 16:07赵晓辉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5年9期
关键词:关情庾信文士

赵晓辉

【原文】

清平乐·候蛩凄断

(宋)张炎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注释】

清平乐: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等。

蛩(qióng):蟋蟀。

练:素白未染之熟绢。

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愁损:愁杀。

兰成:庾信的小字。庾信是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

关情:动心,牵动情怀。

梧叶:梧桐之叶,其最易引发秋感。

【经典背后】

春风秋雨,这一切本应带给人以喜悦。然而自古以来,愁苦的诗人总是能在任何时候找到悲伤的理由。秋天,百花凋残,众芳芜秽,诗人在冰凉的雨夜叹老嗟卑,那滴沥三更的雨水,就这样声声入耳,打在不眠不休的人心上。

秋天是一个适合感伤的季节,一个人的内心在经历了夏天的狂热之后,进入了一种沉淀似的状态。夏天过于炎热,人们心绪不宁;而在秋季,花朵已经凋残,绚烂的一切已经归于沉寂,只有那霜叶枫树不失时机地点染了有些萧瑟的景物,它那比花朵还要鲜艳的顏色被诗人看在眼里,得到了深沉的爱赏。

说到悲秋,生于屈原之后的宋玉应是千古悲秋之父,这个战国后期的楚国辞赋作家,他奠定了在面对萧瑟的秋天时,与其文士身份相应的优雅感伤的抒情姿态。这个抒情姿态和策略是如此著名而成功,以致成为后世诸多文士纷纷模仿的对象。多年以后,杜甫在一首赞美宋玉的诗歌里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其二》)面对这份暮秋时节的萧瑟景象,老而瘦的杜甫是如此孤独而敏感,多年以前的宋玉深深经历过这份让人无法忍受的凄凉意绪,这份凄凉又在老杜身上刹那间复活。杜甫赞美面对这份生命的孤独与凋零时风流儒雅的宋玉,好像活在杜甫心目中的一个亲切的师长。

尽管宋玉被誉为悲秋之父,但这种悲秋的传统并非起自宋玉。在人类咿呀学唱,还在像雏鸟和自然的昆虫练习飞翔一样练习诗歌艺术的《诗经》时代,我们就已然接触了这股悲伤的秋风。《小雅·四月》诗云:“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这首诗在秋天的凄凉里夹杂着被放逐的臣子的怨恨、衰弱之世的乱离。然而诗人的悲凉情绪并没有被全部安置在秋天,作为过渡,秋天只是被放置在“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和“冬日烈烈,飘风发发”中作为起兴。《秦风·蒹葭》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日苍茫的水草和露水连一片,构成了人类思念中最为美妙深远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关情庾信文士
尺子在量人的时候别忘了量己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
220kV电流互感器故障分析及处理
金永爵与清代文士的文学交流研究
庾信的“小园”之思
论玉山雅集与元后期文士群体的追求
噌吰婉丽总关情
臻于“纯粹”的布衣文士:洛地先生
一枝一叶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