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校预算管理的策略研究

2015-10-09 07:05江西理工大学罗艳红周平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24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管理

江西理工大学 罗艳红 周平

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各大高校在生源方面的竞争非常激烈。对于身处于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任一高校而言,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在教学、科研活动方面苦下功夫,同时还对高校管理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预算管理是否科学可行,将对高校有关资源的配置产生直接影响。换言之,预算管理工作的水平已成为高校综合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故而研究强化高校预算管理的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围绕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自1994年颁布《预算法》以来,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发展,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与重视。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的浪潮下,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受制于高等教育体制以及管理制度等因素,现阶段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一)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宣传工作尚未到位,导致部分高校不够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致使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预算管理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工作的意识与主动性,成本节约意识也不够强,无法将事权与财权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导致预算管理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现阶段高校预算编制所采取的方法以增量预算法为主,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以上年度的实际支出数作为基数,按照基数+增长的方式进行预算编制。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但由于上一年度基数当中不排除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若不剔除这些因素直接编制下年度预算,就有可能在编制计划中形成刚性支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对高校资金使用效率有非常不良的影响。

(三)预算执行不科学

预算执行时间相对滞后,一般每年度3~4月为预算下达时间,而在这之前高校的好多经费已经支出,对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构成了不良影响。同时,预算执行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失控问题。由于缺乏系统监督机制,预算审核人员仅从预算指标角度控制支出限额;分管领导无法从报销环节进行监督和审查,只对宏观方面进行了解等问题,最终会导致预算调整次数以及年底保障量的增大。

(四)预算评价不健全

高校预算评价必须兼顾责任与绩效的统一。但当前部分高校对预算执行情况普遍缺少完整有效的预算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简单来说,节约没有奖励,而超支也不会惩罚,加之各个部门忙于争资金,加剧资金短缺的矛盾,进而对资金使用效率造成影响。

二、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意义分析

(一)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

自2000年以来,公共财政体制就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发展,政府采购、部门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改革措施不断实施与完善,对高校预算管理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作为公共财政预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高校预算管理必须同步进行改革与优化,在改革中体现财政改革的导向作作用,通过各类优化措施的实施,使高校预算管理能够更好的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相衔接,进而达到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需要

第一,从经费来源角度看:政府部门向高校的拨款尚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高等教育要求政府与学生共同作为教育成本的承担主体,以财政拨款以及学生缴纳费用为主,同时也有部分资金来源于助学基金、社会捐赠等。换言之,现阶段高校经费来源的渠道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够使各类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使用效益。

第二,从经济活动角度看: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责任主体,当前办学规模正高速扩展。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所从事活动范围有所扩大(如校办企业、新校区建设、对外投资等),即高校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对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精细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三、高校预算管理的加强策略分析

(一)创新预算管理理念

高校预算管理理念必须充分体现人本思想,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需要将高校预算管理理念树立于市场导向基础之上,体现成本节约的意识,增强风险应对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除了需要加强对教学、科研活动的统筹安排以外,还需要通过加强预算管理的方式提高自身办学实力。参考国外高校筹资的发展趋势来看,通过竞争获得资源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高校获得资金、资源支持的重要渠道。以市场为导向对高校预算管理理念进行优化,这与高校的生存、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考虑到高校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来自于出资人的压力也会促使高校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故而,高校必须正确认识并识别各类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避,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二)规范预算调整程序

在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教育环境发生变革或高校有重大决策、战略调整时,高校预算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为了能够兼顾高校预算的适应性,同时保证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就需要将高校预算调整重点放在预算执行中的关键性问题上。

当前在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中,不同领导者所对应的管理部门以及系别大多是不尽相同的。各个部门与系别在出现经费超支现象后,需要向上级提交申请,通过预算调整的方式获得经费支持。针对该问题,必须对预算调整程序进行规范,在校长/院长的牵头作用之下形成专门的预算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部门代表、(副)院长、财务处长等,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预算执行的管理机构,负责对各个部门预算执行方面的进度、控制措施进行管理与监督。在部门、系别需要申请调整预算时,完善操作步骤,对于确需追加或调整的项目,必须严格遵循申请、审议、批准等预算调整程序,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方可调整预算方案。

(三)构建科学预算方法

结合现代公共财政的预算口径来看,高等教育经费支出中所涉及到的项目确保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述支出项目当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是高校预算管理的重点对象。同时,对于不同类别的经费支出项目,在预算编制上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其中,对于基本支出以及其他时间限度在1年以内的指出项目而言,可优先采用零基预算法。首先对预算项目的必要性(价值)进行分析与判断,然后根据该预算项目的轻急缓重程度,结合高校当前的财力状况确定预算数额,确保有限的资金能用在急需的地方;对于其他时间限度在1年以上的预算项目而言,可优先采用滚动预算法,从动态角度分析高校近期、中长期发展目标与规划,对预算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根据上一期预算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并编制下一期的预算方案,同时使预算编制的时期能够逐渐滚动并向前退役,使项目预算能够始终保持一定的时间幅度。其优势是可确保预算的完整与连续,方便校方工作人员对未来一定时间段内高校的发展方向与战略进行全面考虑,确保高校各项建设、发展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四)建立预算管理评价机制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中,绩效考核指标可以是定量指标,也可以是定性指标,也可通过行业标准、历史标准、计划标准等方式进行考核。考虑到高校部门预算支出具有一定的公共性特征,大部分经费支出具有非营利性的特征,故建议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对学校和院系的支出项目和支出指标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对部门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进行评价,并对各部门预算指标和实际支出情况进行考核,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将考核和奖惩相结合,将各级预算责任人财务工作实绩的考核纳入日常人事考核工作之中,使其制度化,并充分调动各方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更好地为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服务。

四、结束语

现阶段,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仍然在不断的推进。随着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高校预算管理对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得以显现出来。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组织收入、支出控制、资源合理分配等均有积极作用。针对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需从创新理念、规范程序、完善方法、健全评价这四个方面入手,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必断提高。

[1]陆莹,王小玉.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寻租行为分析*--基于博弈论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4,(16):108-111

[2]欧阳萍.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88-89,92

[3]李闯,彭静.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预算管理的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5,(4):150-150,152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有效开展老干管理工作的关键
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