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新旧制度对比研究

2015-10-09 07:05浙江工商大学丁学而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24期
关键词:会计科目会计制度科目

浙江工商大学 丁学而

一、新高校会计制度实施的现实意义

(一)紧密结合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的财政资金也纳入到了财政支付改革范围中,因此,高校会计核算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来适应财政管理的需要,这次修订针对财政管理现状,从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账簿的设立到财务报表的编制都很好的与财政管理要求相衔接,使得高校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有章可循,解决了旧科目无法与财政新要求相一致,导致高校之间核算口径不一致,难以形成较为统一的财务信息的局面,同时也有利于财政部门对高校财务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和高校主管部门实施财务管理工作。

(二)满足当代高校经营发展的需要,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如今的高校发展日新月异,不仅科研能力在逐年提高,教学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成绩取得的背后是高校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整合科研资源,获得更多优化资源配置红利的管理成果。而较为复杂的融资、投资途径,要求高校必须要按照经济活动的实际,客观反映资金的实际使用用途,正确核算项目的金额,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新高校会计制度针对高校的经营实际,丰富了投资、融资相关科目,更加清晰的反映出高校资金的流入和投出方向,也便于对资金风险的管理。另外,细化和优化基金、收入、支出等科目,更加适应现代高校的经营教学实际,提高了高校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准确性。

二、新旧高校会计制度对比分析

(一)财政零余额用款额度科目的增加

新高校会计制度中,在流动资产中新增加了“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科目。“零余额用款额度”主要是实施国库集中支付以后,高校财政拨款拨付形式由原拨入实体银行账户中改变为利用零余额账户进行虚拟管理,为了适应这个资金管理变化而修改设定的。如果还按照旧制度在银行存款科目中核算,并不符合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实际货币的本质内容,也不能正确区分和管理财政资金。“财政应返还额度”核算年末待结转和结余的财政资金,与基金类科目“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科目金额相对应,在年末体现出财政资金的结转和结余情况。这项修订改变了笼统的归集在“银行存款”和“专用基金”科目中,不便于查看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的局面,同时,高校管理者和财务部门也方便利用结余资金合理规划下一年度的预算,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累计折旧科目应用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旧高校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国内专家学者一直都在争论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能较好的体现高校资产的实际使用水平。因此,这次修订高校会计制度增加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增加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折旧和摊销的业务处理方法。但是,采用折旧方式核算需要高校相关管理人员熟悉折旧和摊销的方法,合理确定折旧年限和资产残值,并且补提资产的折旧和摊销额,这对于缺乏企业资产管理经验的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难度。而折旧年限的确定方面也没有一个较为科学的标准,普遍采用直线法和设备的通用使用年限作为折旧标准。针对高校资产的使用特点,目前的核算标准并不是最科学的,与科研、教学的投入产出也不成比例,并不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这方面是下一步需要继续探讨和完善的部分。

(三)其他资产类科目变化

其他资产类科目也有一定的变化。例如,增加“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去除“借出款”科目,将对外投资的两个旧科目合并到“长期投资”新科目中,以及参照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设定了固定和无形资产科目的明细科目等,这些资产类科目的修订都极大的符合高校现有的经济业务内容,使得会计核算更加准确、科学。

(四)负债类科目更加细化,强化了负债管理

新高校会计制度细化了负债类的科目,增加了“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等科目。一方面,高校会计制度改革要逐渐向国际上通用的会计制度靠拢,使用“应付职工薪酬”、“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标准会计科目,细化了高校的负债内容,也提升了高校财务报表的规范程度。另一方面,“长期借款”科目核算因改善高校办学条件而向银行申请的各项贷款,清楚的反映了高校的负债规模情况。近些年来,各地高校普遍采用银行贷款的筹资形式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科研环境,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巨大的债务已经成为了影响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财务管理问题,单独核算高校的银行贷款有利于提高高校的负债管理水平,起到了提前预警高校财务风险的作用。

(五)基金类科目与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定一致,提高高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基金类科目也在本次修订中做了重大调整,将原“固定基金”科目改为“非流动资产基金”,同时设置了更加详细的二级科目,对应“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设置了基金科目。原“专用基金”科目细化了二级项目,包含了财政补助结转与结余科目,与资产类新增的“财政应返还额度”相对应。这些科目的修订和完善不仅与高校现有的经济业务相一致,也很好的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衔接,使得高校和政府管理者更加方便的了解高校的净资产结构,同时也方便财政部门合并高校财务报表,提升财政总决算报表的准确性。统一的基金科目加强了高校间的财务信息对比,也强化了借鉴其他事业单位优秀资产管理经验的能力,促进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六)收入支出类科目调整更加符合管理实际

收入类科目按照资金来源渠道,设置为“财政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这样设置更加清晰的反映高校不同资金来源的结构,通过对比分析方便管理者调整和加强高校的业务内容,平衡高校内教学与科研的投入比例,增强对附属单位的控制力和对外投资回报水平的评估能力。支出类科目对应收入类科目设置支出科目,同时增加“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如何能在日常核算中正确区别经济内容的类别是这部分核算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机构和管理权限设置的问题,高校内业务存在交叉,有些经济活动是不容易区分的。例如,一项科研项目可能是由高校,校办企业,研究中心等多方合作完成的,转化为收入之后要正确确定不同主体的收入和费用比例,才能较为客观的反映高校的投入产出情况,从而科学的评价项目的绩效。所以,这部分科目的运用需要高校建立一套较为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来准确核算各项收入与费用的发生额。

三、应用新高校会计制度指导财务核算工作的思路

鉴于新高校会计制度发生较大的变化,高校财务部门应该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会计制度的内容,了解和熟悉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和使用方法,特别是对内部勾稽关系的正确把握和对教学科研活动经济内容实质的分析,逐步提高使用新会计科目的能力。高校内部各院系也要有意识的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办法,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经营收入和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依照新制度规范管理,并且能够提供相关会计依据,从而保证由下至上的、顺畅的会计核算流程,防止混乱局面的发生。

[1]刘小宝.新制度背景下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20)

[2]董玲,林楠.基于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的高校会计制度评价与改进[N].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3]张伟.新旧高校会计制度比较及实施建议[J].商业会计.2012(16)

猜你喜欢
会计科目会计制度科目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基于会计科目演变的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模式与风险分析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轻松编制现金流量表
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科目对比浅析
企业环境资源管理与环境报表设计:环境社会学视角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