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有效性

2015-10-09 07:05沈阳市青少年宫张妍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24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情况财务

沈阳市青少年宫 张妍

一、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体制下的一种特殊产物。其与企业不同,并不以获取利益为目标。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政府部门的拨款,而这种拨款也并不以收取经济利益的回报为目的。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所执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都不同于企业,因此,在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等方面的要求于侧重点也与企业不同。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和特点,其财务分析与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不足。鉴于此,笔者试对其进行探讨。

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概述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进展,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事业单位愈发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而财务分析一直都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建立在财务信息(如财务报表等)的基础之上,对单位在一定会计期内的财务预算、财务状况,以及预算的实际完成情况等所进行的综合、全面、系统的一种比较与分析。同时,财务分析也是对报表等所提供的历史财务数据所进行的一种深加工。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财务规章制度的逐渐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也逐渐像企业单位财务分析一样变得更加规范与科学。但是,相较于企业财务分析,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依然显得相对薄弱。就目前而言,我国事业单位对财务分析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分析体系,比如,明确了可选用的分析方法、评价指标等。

三、当前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有效性及不足

(一)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还不是很健全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是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如今的事业单位亦分为三种类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各种比率在分析不同性质单位经济情况时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但现行的财务分析体系没有清晰的界定。

(二)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分析重视不足,使财务分析工作沦为“边缘化”

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都对财务分析的认知度不足。而且管理者的这种态度容易导致财务人员缺乏参与财务分析工作的主动性。而且,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缺乏全面了解单位业务状况、运营情况的机会,只是根据所发生的业务凭据进行相关的了解和判断。即使在财务分析中发现问题,也难以找准问题的关键。甚至还有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等人员都是被动的进行报表编制和分析。此外,还有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并不重视资金的真实使用情况,这也间接造成事业单位财务分析长期被忽视,沦为“边缘化”。

(三)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行业财务分析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所处的行业众多。而且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事业单位的特点、规模、构成,以及收入来源等均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公立医院和公立学校隶属于不同行业,其财务分析评价标准根本无法统一。目前,我国尚未发布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评价标准。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体系不完备。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点:首先,关于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缺乏有价值的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其次,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方面的创新动力不足。多是依赖上级部门的指导与政策安排,缺乏主动的思考与创新。

(四)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方法不科学,报告模式单一

很多事业单位在对会计期内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缺乏多角度、多方面的财务分析报告。即使有些事业单位编制了财务分析报告,但是对报告的阅读人考虑不周全,没有充分考虑阅读者需要什么样的财务信息,导致财务分析报告的实用性不高。还有些事业单位只提供单一模式的财务分析报告。

四、我国事业单位应如何提高财务分析能力

(一)构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内容

1、财务预算完成情况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内容,首先应包含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的分析。重点考察事业单位对预算的完成进度。一旦发现预算执行中的潜在问题,积极加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为编制下一会计期的财务预算做好准备。

2、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收支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重点。因此,对收支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是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重点内容。首先,分析收入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单位的应缴预算收入是否能够及时定额的收缴,是否符合相关政策,收入是否存在挪用和拖欠情况。其次,分析支出预算。主要参照事业单位的报表等财务资料,对预算支出编制详细的“支出情况分析表”,必要时逐项分析。

3、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状况和资产使用情况

具体又可分为六个小方面。第一,对资产变动情况的分析。重点在于分析资产的变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合理有效、固定资产的减少是否经过审批、固定资产是否存在长期闲置和管理不善的情况。第二,材料等的领用等是否合理,有无损失浪费和积压现象。第三,分析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重点分析款项未结算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呆、坏账情况和长期挂账情况。一旦发现,及时查明原因和处理。第四,分析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分析单位的正常营运资金是否充足,是否被有效而合理的使用,并具体分析资金的每一个流转情况。第五,分析单位的拨入经费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经费的期末期初数及变动原因。

(二)构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除了要构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内容之外,我国事业单位还应构建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在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中,重点有三个指标,即资产负债率;人员和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经费自给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主要用于衡量事业单位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在单位全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其所反映的也是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在财务分析中增加资产负债率指标,是适应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要求而特意设置的。其计算公式为:事业单位的全部负债与全部资产的比值。站在事业单位整体的角度,该比例应设置在一个较低水平相对合理。

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

该比率能够体现事业单位的支出结构。通过对该比率的分析,能够获知事业单位的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从事业单位整体支出的角度来看,该比例不宜过高。作为事业单位,应在改革改制中逐步调整单位的支出结构,提高公用支出在事业支出中的占比。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事业单位的支出都被“人头”吃掉,以使更多的资金用于业务开展和科学研究,继而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利。具体公式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公用支出与事业支出的比值;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人员支出与事业支出的比率。

3、经费自给率

首先,通过公式表达经费自给率为: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以及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的合计数与事业支出与经营支出合计数的比值。此外,经费自给率还是我国事业单位上级部门对事业单位制定相关政策和确定财政补助数额的依据和重要标准。

4、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和所处行业等制定具体财务指标

上述三个指标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基本指标。事业单位在具体的财务分析时,可以进一步根据自身特点和性质,以及所处行业等,有针对性的制定具体的财务分析指标。对此,笔者建议全额拨款型的事业单位可以在财务分析中引入资产增长率、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重、支出增长率、收入增长率、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人均开支水平等指标,以用于评价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整体的财务状况。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可以在财务分析中引入资产负债率、投资收益率、收入利润率、收入利税率等财务指标,向企业靠拢。

[1]柳林.浅谈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与财务分析方法[J].现代商业.2013(09)

[2]纪晓黎.浅议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J].现代商业.2010(12)

[3]陈渝.关于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报告的思考[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3(04)

[4]李贵金.新时期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2(14)

[5]袁帅.对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几点思考[J].辽宁经济.2009(06)

[6]韩向新.浅析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2(09)

[7]杨新.浅谈如何撰写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J].现代商业.2011(21)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情况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水利财务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