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猪高烧不退症的防治体会

2015-10-13 08:27裴计峰万吉国段石敏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邹城市体病病猪

裴计峰,万吉国,段石敏

(1.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 邹城 273500;2.山东省邹城市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 邹城 273500)

春季猪高烧不退症的防治体会

裴计峰1,万吉国2,段石敏2

(1.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 邹城 273500;2.山东省邹城市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 邹城 273500)

2015年春季以来,受天气变化的影响,邹城市辖区由东向西陆续发生了以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皮肤发红后苍白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疫情。据不完全统计,邹城市发病率约为25%,死亡率为2.1%左右。该病的发生不仅给我市的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公共安全,引起了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 发病特点

1.1发病率高

各种年龄的猪只,都可感染该病,疫情前期以80日龄左右猪只为多见,随着疫情扩散,50日龄左右断奶仔猪最为严重。妊娠母猪发病,产前3~4d不食,部分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

1.2发病急,传播速度快

发病初期多为急性病例,后转为慢性型一旦发病很快波及同群和相邻养殖户。

1.3病程长,治疗后易复发

病程一般在15~20d左右,若得不到有效的巩固治疗,常易复发,并且症状加重。

1.4散养户发病率高

规模化养殖场和种猪场的猪高热病病例较少,主要集中在散养户(特别是饲养管理条件差的更易发病)。

1.5混合感染与激发感染多见

病毒病、细菌病及血液性寄生虫病的混合感染是今年本地区流行的主要特点,感染该病一般退烧和抗生素类药品多数治疗效果不太明显。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1临床症状

多数病猪出现高热,一般达41~42℃,精神差,不食。初期皮肤潮红,2~3d出现贫血,皮肤苍白,仔猪后期出现黄疸、腹泻,往往久治不愈。病猪多出现严重咳嗽;多数猪出现耳根及腿部两侧发紫等症状较为明显。

2.2病理变化

皮下脂肪黄染,淋巴结肿大2~3倍,出血,切开切面外翻,有水样浸润。肺脏斑点状出血,气管出血,心包积液,部分病死猪胃底部有片状弥漫性出血,肝脏边缘有白色坏死灶,肾稍肿大,呈土黄色有散在出血点,膀胱粘膜有出血点。

3 治理措施

鉴于该病流行规律,临床症状,危害程度,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理选择最佳治理方案,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即消炎、退热、抗病毒、补充营养及加强圈舍的消毒卫生。

3.1退热消炎

热炎消10mL/支,50kg体重一支,肌注,1次/d,连用5~7d。

3.2抗病毒类

抗毒I号、蓝圆康,肌注0.2/kg·bw,1次/d,连用5~7d。重症病猪结合使用猪干扰素、排疫肽肌注,1次/d,连用3d,效果更好。

3.3对皮肤毛孔有出血的病猪,要配合血虫净(贝尼尔)或磺胺六甲氧嘧啶或强力霉素针剂等进行肌注治疗。

3.4补充营养,促进病猪康复

使用VC、VB1、复合VB等辅助治疗,补充多维素,增强体质,促进病猪康复。

3.5紧急预防接种

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有并发或继发猪瘟的情况下,同群大猪用10头份、仔猪用5头份的猪瘟单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根据上述方案,病猪在最佳治疗期内,一般4~6d即可治愈。

4 防控措施

4.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内外环境卫生,坚持消毒制度,切断其传播媒介,可有效防止该病发生:发病猪舍及周围环境,消毒2次/d,受威胁区域消毒1次/d,连续1周。

4.2防止污染器械及注射用具等发生间接传播。

4.3认真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病死猪严禁宰杀销售,应就地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严厉打击私收滥宰病死猪的不法商贩,减少疫情的扩散蔓延。

4.4及时进行猪瘟、蓝耳病等疫苗的预防注射,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发生。

4.5药物预防

4.5.1每吨饲料中拌1000g土霉素,连用7d预防附红细胞体病,疫情流行时,每月一个疗程。

4.5.2每吨饲料中加磺胺-6-甲氧嘧啶(第1天500g,第2 天250g,连用7d)疫情流行期每月一个疗程,预防弓形体病。4.5.3每吨饲料中拌泰乐菌素1000g,连用5~7d,预防猪气喘病。

5 原因分析

5.1发病的原因分析

运用临床学、流行病学、病理学、病原学辩证统一观点,结合临床诊治,春季猪高烧不退主要有以下原因:

5.1.1环境因素饲养环境的好坏是选成春节猪发生高烧不退症的重要因素。常见的问题包括:(1)气候突变,春季天气变化大,保暖防寒措施不到位或通风保暖调节不科学;(2)饲养密度过大,舍内粪便清理不及时,换气工作不到位,造成空气污浊,氮气含量过大;(3)猪吃食、饮水、休息的地方“三定位”做得不好,舍内湿度大,温度低;(4)带猪清毒后,不注重定期的通风换气,清毒药损伤呼吸道黏膜;(5)长途运输应急免疫力下降;(6)引种消毒不到位,急于合群引发高热病;(7)外来车辆、人员消毒不到位,猪场饲养其它动物,人猪的交互感染等引发高热病。

5.1.2生物因素春季猪高烧不退症实质上是由病毒、细菌等多病原引起的高热综合症,根据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分离结果,其中分离到的病毒有:圆环病毒(PCV-2)占48%以上,蓝耳病病毒(PRSSV)占36%以上,其它如猪瘟病病毒(HCV)、伪狂犬病病毒(PRV)、流感病毒(SIV)、乙型脑炎病毒等,分离到的细菌有:链球菌、巴氏杆菌、支原体、猪副嗜血杆菌、沙门氏菌;原虫有附红细胞体。细菌的感染大多为原发、病毒感染多为继发或混感。病理发展很复杂,有些猪场的送检病料中可分离到3-4种致病菌或病毒。

5.1.3饲料因素(1)饲料配比不科学,质量差、能量标准低造成猪体营养不良,抵御寒冷的能力差;(2)盲目加大促肝的铜元素含量,造成肝肾损伤,免疫功能受损;(3)饲喂发霉的饲料,不仅伤肝肾,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导致整个群体免疫力下降,还会引发难以治愈的霉菌性肺炎。这是目前继发或混感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5.1.4免疫因素做好猪体免疫接种工作是控制春节高烧不退症的关键所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免疫程序不科学或缺乏科学免疫程序,免疫效果差;(2)对免疫工作不重视,疫苗免疫不规范;(3)疫苗运输、保存、使用等过程冷链建设有缺失;(4)免疫前后没有遵守休药期;五是免疫抑制病的存在或猪体亚健康体质。

5.2鉴别诊断

病毒病、细菌病和血液性寄生虫病的混合感染是今年本地区流行的主要特点,临床上出现猪高热症状有多种疾病如:猪附红细胞体病、猪瘟、弓形体病、链球菌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副嗜血杆菌病、圆环病毒病等,使临床症状表现为多样性与复杂性,应注意鉴别诊断。

5.2.1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初体温41℃以上,由于红细胞被破坏,初期皮肤发红,2~3d后皮肤发白,主要由贫血引起,再发展皮肤发黄出现腹泻现象。治愈率低。猪副红细胞体病与病毒病、细菌病混合感染,使治疗难度加大。

5.2.2猪圆环病毒病主要表现为新生仔猪在前期出现先天性的震颤,或是断奶后的仔猪表现为渐进性消瘦、生长发育受阻、饲料利用率降低、体重减轻、皮肤苍白或黄疸,并伴有呼吸道症状和腹泻的症状,同时造成对免疫系统的损害,使机体的免疫抵抗力或应答能力下降,从而并发其他疾病,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5.2.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其特征为怀孕晚期流产,死胎和弱胎明显增加,仔猪出生率下降,断奶仔猪死亡率高,母猪再发情延迟。在很多流行中,吃奶猪和断奶猪的严重呼吸道病也是一个重要特征。该病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传染性不是十分强,常常发生于密切接触的猪之间,临床症状因毒株的毒力而变化,一般都有高热,食欲下降,呼吸困难,母猪早产,流产,断奶猪死亡率增高。

5.2.4猪瘟,以高热稽留,广泛性出血、内脏梗死和坏死,病死率高为主要特征。当前典型猪瘟并不多见,但在一些地区和猪群中却出现了一种表现形式多样的非典型猪瘟,该类病猪对抗生素治疗无效,大多数病猪病理不太明显,无猪瘟的典型病变。

5.2.5单纯性猪流感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单纯性猪流感一般来势猛,退烧消炎药用后,一周内便可控制,死亡率低,不可能造成这么广泛的发病和死亡。

10.3969/J.ISSN.1671-6027.2015.07.108

猜你喜欢
邹城市体病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山东省邹城市飞行画室学生作品展示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猪弓形体病的诊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我最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