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文化

2015-10-21 18:44刘佳巨静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西方人文化背景跨文化

刘佳 巨静

摘要:当中西方的交往日益扩大的今天,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在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之间的交流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中西方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中看待“礼”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找出差异的所在并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跨文化交际;中西“礼”文化

一、引言

随着国际间跨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社会交往已经不再是外教工作者和商务人员的专利。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大众都或多或少的参与了跨文化交往活动。但是,由于缺乏对跨文化交际规则的了解和认识,常常影响了交际的效果。因此,为了让这种交往能够顺利地进行而不会影响交际效果以致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了解不同国家或者社会交往中的相关交际规则,也就是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

二、礼的分类

礼仪分为以下六种:政务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涉外礼仪,个人礼仪。其重要的功能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单位的角度来说,可以塑造单位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最终达到提升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但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

三、何为跨文化交际

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本组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或者任何在语言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和适应能力等方面。而“交际能力”这一术语最初是有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提出的,Dwell Hymes认为,交际能力就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下用一定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Canale Swain则认为交际能力有四大方面内容: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这些构成了中西文化的异同的构成要素。

四、语言使用者在理解“礼”文化时,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一)、文化背景理解不足

Joe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助理教授,两年前他在另一所大学读博时认识了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鸿。毕业后Joe在大学任教,已经回国的鸿向自己所在的学校推荐Joe,很快Joe就应邀到该校做为时五天的讲座。

Joe对自己的首次中国之行感到兴奋,鸿和她的系主任到机场迎接了他,安排他在宾馆住下,当晚设宴为他接风,使Joe感到自己很受歡迎。鸿把以后几天的日程表给他,除了讲座外,Joe的所有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包括早餐和晚上听音乐会,采购以及到附近景点的一日游,而且费用都由鸿所在的系包了。Joe原本打算自己到城里四处看看,但这样的安排使他完全没有了私人时间。

为了表示对鸿和她的系的谢意,Joe坚持在最后一天请鸿和系主任吃饭,但是系主任说他们已经安排了晚餐。Joe因此感到很不安,晚饭时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当系主任说希望他以后能再有机会来访时,Joe也表现不出什么热情来。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人们的生活变得繁忙,不再能像过去那样照顾客人,本列中的鸿很忙,但是Joe是她的朋友,她希望他在中国过的愉快,为此她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Joe因此而不安甚至受到伤害。

而在西方人的解释中,Joe的感觉是西方人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常有的情况。从婴儿时期起,西方人就接受独处的训练,学着自己做事,所以当西方人被他人的善意包围时,他们反而不知所措。尽管西方的文化和中国文化都有好客的传统,但是待客的形式和程度,对独处的希求和对别人陪伴的需求都很不一样。

由上列我们可以得出因为文化的差异而给中西方人带来的交往误解。人类社会的各种习俗是千百年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行这些习俗时并不会追究为什么要这样做,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行为。所以,了解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习惯有助于处理好中西方出现的文化碰撞问题。

(二)、语用能力不足

由于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的差异,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用含义也有所不同。诸如在“恭维语”“道歉”“打招呼”等层面都可以看出由于这种语用规则的缺失而导致的误解,交际失败。例如一个中国学生午饭后邂逅了自己的外教,为了表示对外教的友好,他脱口而出“Have you eaten your lunch”,这位外教听后很高兴,他误认为学生是在邀请他共进午餐,于是他回复道:“Oh,it is very nice of you,When?”我们可想而知这个中国学生的感受,因为我们深知“Have you eaten you lunch?”属于一种非常正常的中国文化习俗,每天我们都在使用它作为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而你按照中国文化传统对一个美国人打招呼,虽然使用的语言没有任何的语法错误,但是违反了美国文化的社会语用规则。再有,当一外国人对你表示恭维说:“What a big house you get!”你回答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你对此语用规则的掌握与否,如果你说:“Oh,no,it is too small.”对方肯定很诧异然后走开,如果你的答复是:“Thank you,it is big,I am lucky to be able to get it”对方会因为你感受到他的祝福而高兴,进而对话继续展开。这也就是Hymes所提出的“文化干扰”理论,即作为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交流时,自身的文化传统会对交流有所影响,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背景文化,才能把这种“文化干扰”降低到最小化,从而达到双方跨文化交际的双赢。

五、基于对“礼”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一)、端正文化观念。中西方文化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是文化只有不同之分而没有好坏之分,因此对待自己的文化,要抛弃文化大国沙文主义的观念,对待不同的文化,也要摒弃“民族中心主义”,试图去理解和接纳所谓的异质文化。

(二)、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中西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要了解这两种文化的特点及异同,要把它们放在宏观历史中进行对比,即从文化的源流,历史发展轨迹及基于不同的文化主线,同时也要从社会风俗,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约,人文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文化的对比,从而把握两种文化的脉络。

六、结语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们在创造优美物质环境的同时还应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从交际的角度看,“礼”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因此我们应该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重视不同文化对“礼”的诠释。

猜你喜欢
西方人文化背景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哈哈镜
哈哈镜